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2021-01-07 08:16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结晶笔者化学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王 睿

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基于化学学科学习的意义以及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现状提出的,是希望学生真正投身化学探索中来,与教师一起点缀化学五彩的殿堂。

一、用生活打动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师用生活来打动学生,可以让学生的眼睛变得明亮,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化学的故事。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化学的踪迹,寻找化学对生活的影响,有利于全面了解化学的特征,学会用化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在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产生探索燃烧条件的兴趣,让学生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而懂得在火灾发生时保护好自己。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列举了某市发生火灾的新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留意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发生后当事人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关于火灾的新闻案例后,对火的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意识到不安全地使用火,就会给自身带来危害。学生分析火灾案例后,发现着火的原因是当事人乱扔烟头造成的。当事人在火灾发生后,先是拨打了火警电话,接着又寻找水源将自己弄湿,寻求逃生的机会。笔者让学生从火灾案例中,分析大火可能给人造成的危害。学生认为大火会烧毁人们的房屋,影响人的呼吸,甚至会被火烧伤、烧死。在此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了安全用火的必要性。笔者便向学生传播了有关燃烧的知识,让学生分析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学生利用白磷、红磷、烧杯等材料进行了实验,发现同一物质,在热水中未见白磷燃烧,但是在试管中白磷却燃烧了起来,学生分析后认为燃烧是需要氧气支持的,并推理出了其他的燃烧条件。学生还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灭火器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二、用情境打动学生——培养学生适应教学情境的能力

教师用情境来打动学生,为学生创设与所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熟悉知识的变化,培养学生发展的意识。学生在情境氛围下,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动态学习,知道了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依据化学原理来阐释化学现象,形成了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知道怎样合理使用化石燃料,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了幻灯片课件,在幻灯片中向学生展示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型,提供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现状、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的资料,让学生综合阅读,从整体上把握化石燃料。学生观察前三张幻灯片后,知道了化石燃料的概念与特点,了解了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熟悉了与煤和石油等有关的产品,意识到了化石燃料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走进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并动手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汇总,筛选出了较为重要的部分,将其绘制成了表格,在对比中一目了然地展示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使用的利、弊,由化石燃料燃烧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升华了自己的思想。

三、用问题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教师用问题打动学生,能将学生在化学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警惕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化学。在学习“结晶现象”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晶体,知道其形成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结晶现象,熟悉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结晶?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结晶现象吗?你知道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化学课本,将接收到的信息思考加工后,总结了结晶的含义,知道了晶体是由饱和溶液形成的,而形成晶体的过程就是结晶。学生还分析了生活中的场景,了解到人们使用甘蔗来制糖、从海水中提取盐都是在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接着,学生对如何分离混合物进行了重点思考,探究了结晶的方法,知道了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的具体操作,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况分析了结晶方法的使用,诸如析出容易受温度影响的较大固体时候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析出时,可以采取蒸发溶剂法。笔者在学生思考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结晶现象的理解,为学生设置了探索任务:尝试在同一温度下用不同的方法析出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生在思考学习任务的时候,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

四、用分层打动学生——培养学生适应学习进度的能力

教师用分层来打动学生,正视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状态的方案和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理性分析了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与教师进行了探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在学习“化学肥料”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熟悉氮、磷、钾等肥料,知道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能了解化学肥料施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教学中综合学生最近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了不同层次小组,让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为学生设定了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种类,知道常见化学肥料的作用,探索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来区分氮、磷、钾肥,清楚它们对植物的积极影响等指导目标,让学生能掌握化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增加了在实验中举一反三的培养,激励学生活跃思维,掌握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笔者将教学的目光放在了课本上,让学生重点关注课本问题,加强学生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分组后,利用氯化铵、硝酸铵等材料完成了探究,找出了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巩固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这一技能。

五、用合作打动学生——培养学生适应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用合作来打动学生,扩大了学生的探索圈,让学生有了分享学习感悟和探讨学习问题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尽快理解化学知识。学生在合作场景中,与其他小伙伴有了融合的趋向,懂得了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来探索化学的真谛,增强了彼此间的联系,培养了彼此间的默契,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学习“金属矿物与冶炼”时,笔者按照学生的位置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方便学生开展合作活动,找出金属矿物的类型,了解金属矿物冶炼的知识。学生分组后,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了常见金属的类型和存在形式,知道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继续在组内讨论了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的原理、方法,分析了工业上铁的冶炼情况,熟悉了钢铁、青铜等合金。一开始,学生的合作是流于形式的,只是聚集在一起对话交流而已。笔者便为学生设置了合作任务,让学生了解金属矿物冶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了合作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了自己对金属矿物冶炼的看法,熟悉了金属矿物冶炼的技术。学生不再闭门造车,遇到问题懂得与周围人一起解决,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范围。

六、用实践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师用实践来打动学生,将学生投放化学的战场中,可以刺激学生运用化学技巧来体验,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观察化学,丰富化学技能。学生在实践中,审视了自己的能力,弥补了自己的短板,强化了自己的参与意识,完成了对化学知识进行新诠释的学习任务。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内容,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具体应用。学生利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操作,观察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并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后使其变色后,再逐渐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学生观察后,认为酸、碱溶液是可以发生反应的。接着,笔者让学生探索酸性土壤如何才能保障农作物健康成长,胃酸过多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消除蚊虫叮咬引起的痛痒感等问题,学生在探索生活常识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化学应用的广泛性,获得了化学实践的动力。

总之,本文通过用生活打动学生、用情境打动学生、用问题打动学生、用分层打动学生、用合作打动学生、用实践打动学生,培养了学生适应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适应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适应学习进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适应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探索化学知识的生活,认识到了化学存在的价值。初中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适应化学课堂的时候,也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了分析,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新的突破,改善了与学生的关系。

猜你喜欢
结晶笔者化学
“长大”的结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