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为例

2021-01-07 04:09唐月娥李新宇沈逸文
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出版日期

唐月娥 李新宇 沈逸文 李 敏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上海 200233)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1]。

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大课题。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党的领导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讲到:“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党校可以先做起来”。《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党校要组织开展红色资源理论研究、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中央、市委要求,在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2016 年,建成全国党校系统中第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开展党性教育的专题党性教育室。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初心教育”主题教室,次年升级为“红色上海主题教育馆”,配有“红色上海”系列课程。图书馆也积极参与到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重点挖掘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的相关资源,并着手建设“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

1 开发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的意义

从党的历史看,共产党人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才能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智慧。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非常关键的。在地域特点、文化基因、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并一直践行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因此开发建党初期红色资源以“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呈现具有重要意义。

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发建设建党初期红色资源库可以成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的重要手段。

1.1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首先从根脉上讲,中国共产党是从上海诞生,从上海出征,然后从上海走向全国去执政。其次,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产房”和“精神家园”,是需要保护好、利用好的。通过经常性回忆和深入思索,我们可以从中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2007年3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不等于上海产生中国共产党,而是百川汇海,上海有成为诞生地的有利条件。首先是因为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民族、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城市,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中地(占1/4),是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集中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上海有《新青年》《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等刊物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2]。其次上海有独特的城市资源,如政治缝隙、经济基础、中西交汇、信息传播、交通枢纽等,这是现代政党领导社会运动的所有资源。

据2010年调查数据,上海市革命遗址总数657处。其中与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革命遗址456处,占69.41%。其中现存440 处,占全市总数的66.97%;损毁的217 处,占全市总数的33.03%;其他遗址201 处,占全市总数的30.59%。随着近年来对红色革命遗址的挖掘和修复,遗址数量已经增加到1000多处[3]。这些红色资源迫切需要有一个立体的展示和呈现,以便于更好地开发利用。收集建党过程中的背景资料,提炼建党精神,势必要建立在丰富而准确的资料基础上。

1.2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4]。

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包括:“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根本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理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一切(社会革命);注重实际,善于总结经验;扎根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中国共产党既没有工人贵族和社会改良的基础,也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改良主义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历史特点。

1.3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传统,如“三大法宝”“三大优良作风”等,这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历史需要记载,历史需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面镜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伟大历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必将进一步激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之一,是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经济中心之一。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开发和相应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必将成为世界了解近现代中国、了解上海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数字化窗口。

1.4 更好地服务于干部教育

从党校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和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来看,图书馆承载着“服务干部培训教育,推动理论创新发展,提升干部文化素质,锤炼干部党性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决策咨询服务”的目标和任务,特色资源库建设将在党校的教研咨、领导干部文献服务以及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为党校的主业主课服务。建设以红色资源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是图书馆服务于党校主业主课和党性教育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为党政领导干部提供文献服务。建党初期红色资源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体系,研究重大历史问题,服务中央决策,将为“四史”学习和党员干部解决工作难点问题提供借鉴。再次,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党校图书馆应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决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应用型地方文献信息用户需要具有明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信息,图书馆利用该红色资源库可以提供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量身定做”的信息产品[5]。

因此开发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必将促进上海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相关资源的收集、梳理、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开发现状

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的开发主要聚焦于建党初期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实物用品、建筑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纪实与研究文献。建党初期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和实物,主要存放于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机构。

2.1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著作情况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编撰和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其中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文献为客观记录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纪实性著作,分别有1995年沙健孙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通史第1卷中国共产党的创建》[6]、1991 年周尚文主编和2002 年刘宋斌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7,8],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历史经过以及初期的活动等。2015 年黄修荣先生编纂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全面而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三大的创建过程,涉及中外革命先辈以及一些当事人的鲜为人知的回忆录、书信、文章;相关报刊杂志的记录及反思;还有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公布的有关中共创建、近十年来才面世的珍稀档案史料[9]。《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大事记》则全面、详尽地记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这段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10]。《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全方位收录了1917年十月革命至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期间与中共创建相关的思潮、事件、会议、社团、人物等内容,完整反映中共创建的历程[11]。还有《中国共产党创建图史》《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档案资料集》[12-14]等著作。

2.2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献

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成果相当多,不但每年有持续的研究成果,还有阶段性学术成果的结集,如《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论著目录》系国内第一部完整、系统地反映1949年10月以来中共创建史研究成果的专题目录索引[15]。《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1990—2002》《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2002—2012》《中共“一大”研究论文集1980—20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6-21]等分别收集了多年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上海这所城市联系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著作有《中国共产党创建与上海》,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的关系,对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研究[22]。近年有《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23]、“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丛书《城市·空间与中共建党》《人物·思想与中共建党》[24-25]等著作。

出版的刊物,有代表性的如月刊《上海党史与党建》,一大纪念馆1991 年出版的年刊《上海革命史研究资料》[26],后改名为《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7],共出版了14期。2016年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成立,出版年刊《中共创建史研究》[28]。

还有系列研讨会,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29]和“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论坛[30],至今已分别举办四届,产生了许多建设性研究成果。

2.3 数字化成果或产品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果也越来越多,如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等会址纪念馆和博物馆陆续在现场和官网推出数字纪念馆、网上观展等。各大纪念馆和党史研究室还开发制作了不少纪录片、口述史等视频片,如“伟大的开端”“1921 点亮中国”“风雨兼程”等党史教育片和网上纪念馆等。有些档案馆将文献数字化主要用于内部查询,有些图书馆对民国时期红色文献进行了数字化,但基本没有对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的汇总。

由此可见,研究和呈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文献非常多,而且多以纸质文献呈现,难以汇总、归类和查询。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开发建设“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不仅能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助检索的平台,更是全面归总和系统综合地展示建党初期上海海量红色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兼具开创性和实用性的理想平台。

3 “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建设实践

基于建党初期上海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与现状,建设“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很有必要,甚至迫在眉睫。

3.1 “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建设思路

建设“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总体思路是在选定资源库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网络技术和网页开发技术,开发适合资源库管理和使用的后台管理功能,设计合理的可扩展的内容框架,根据实现的相关应用,提供分析应用数据和用户行为的功能,探索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有效方式以及资源更新的长远机制。

3.1.1 选择功能完善的资源库制作平台

分析研究国内外现有数据库功能设计上的优劣,要求选择的制作平台二次开发方便、数据库后台管理功能完善、支持与其他数据库平台的链接和共享等。平台架构通常采用技术领先、兼容性好、扩展性好,国内较成熟的数字资源制作软件,多选用CALIS 推荐或者认证的的平台产品,有清华同方的TPI、国图数字图书公司的DIPS、北大方正公司的DESI、北京拓尔思公司的TRS 等。这些平台在数据处理发布、全文检索、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功能都相对完善。还有一些小众化软件,如专为人物库设计开发的易库平台、超星资源库平台等,因为功能更新快,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成为后起之秀[31]。在软硬件运行环境方面,国产软件普遍比国外软件要求低,易于推广使用。本课题综合考量国内外制作软件平台的优缺点,选择两种不同的平台重点测试,辅以功能性二次开发。最终选用了通用性兼容性好、二次开发周期短、后期维护较为方便的软件平台——清华同方TPI6.0。

3.1.2 合理设计内容框架

设计合理的内容框架是建设特色资源库的重要环节,是提供有效资源服务的保障。内容框架的合理性体现在,首先是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归纳分类,有一个条理清晰的内容主线。其次内容有重点主次,结构层次安排合适,不需要分层过细,面面俱到,也不能分层过于简单,粗线归类。其三,内容布局方便查找,保障结构和内容可读性强。本资源库从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应用与发展史、执政党发展与时代需要、上海发展与国家发展等视角,分析资源、整合内容和组织内容框架,以资源库特有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

3.1.3 建立有效的内容更新机制

内容更新机制包括保障资源库内容建设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和策略。其中标准化规范化是资源库建设的生命,数据的整合与规范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的配置和规范,是建设高质量资源库的根本保证。它不仅保证了可靠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兼容性,而且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32]。因此标准化原则是内容更新机制中重要因素,数据建设规范标准必须事先定义。首先在数据库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中,设置索引规范文件,以便于多元检索功能的实现。其次资源库数据的来源必须无版权争议,虽然本资源库主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从图书馆专业角度,必须为推行版权保护规范操作。其三,资源库内容更新必须及时、有效,对数据来源也是有规定和限制的,以保障读者能及时获取相对完整和权威的信息。

3.2 收集和整理资源库基础数据

资源库的建设重在内容,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建设初期为资源库的内容结构设计、内容制作量估算、页面设计以及功能建设做准备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般通过研讨会、调研、咨询以及网络手段等方式收集。

3.2.1 召开研讨会收集数据

在研究基础上,通过馆藏图书、论文数据库、官方媒体网站和微信号动态跟踪和收集与该资源库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网络资源、档案资源,形成初步的内容框架。然后召集党史、党建、图书情报、档案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重点对设计的内容框架、建库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并完善到内容框架中。针对资源库内容建设中不容易把握的细节,甚至多次向党史专家咨询,逐项确认框架内容和合适的描述。

为该红色资源库建设召开多学科研讨和咨询会是这次建库的创新举措。通过研讨,不仅对资源库内容组织和结构作了优化,还吸收了各学科专家思想碰撞后的合力,为资源库后续建设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思路。

3.2.2 通过调研收集数据

在上海市对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等相关红色纪念地开展调研,向纪念馆专家请教内容挖掘过程中的经验,索取资料,完善内容与数据框架。后续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中央党校图书馆等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他们的丰富资料来源、宝贵的资源库建设经验,以完善补充建党初期红色资源数据。遵从调研建议,从“党的初创时期”和“党中央在上海工作时期”两方面进行资源建设、收集。可搜集资料包括早期红色文献,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档案资料收藏和建设情况,馆藏档案资源则有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等重要文件书稿档案,涉及中央党史的海外藏书,主要党史人物音像档案等。通过调研,摸清了可利用的文献资料,为内容建设做好了较为充足的准备。

3.3 资源库内容框架及设计原则

内容框架按以下4个原则进行设计。

3.3.1 时间原则:选定1919年—1925年期间

建党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时间跨度划分主要考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条件、政治环境和革命实践,参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和基本组织的成形。因此,将1919 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作为划分萌芽阶段的依据,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的召开确定了党的革命纲领、组织、宣言等内容作为划分创建阶段的依据。考虑到上海还是中共四大召开地,为了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特增加收集中共四大相关资料。

3.3.2 资源筛选原则:内容准确,突出重点

“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涉及建党过程中的重要事迹、建党人物、研究成果、革命精神谱系、中央机关、红色遗址、建党刊物等丰富的史料内容,梳理和筛选时不同的参考标准会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资源内容梳理时,总体上遵循“内容准确,突出重点”原则,优先筛选共识性强、争议小、重点型人物和史实,表述上尽量避免绝对性和完全性,从主旨层面上把握建库原则。

3.3.3 分类原则:内容服务主题,界限划分允许细微交叉

“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首创事迹和建党初期背景等内容不可避免存在划分上的重叠或重复问题。因此,建库资源分类遵循内容服务主题,界限划分尽量单一归类,但是允许细微交叉。

3.3.4 内容录用原则:基于史实,参考权威资料

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存在部分建党人物后期脱党、叛党等现象,给内容的选择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明确了“基于史实,参考权威资料”的原则。本资源库将从遵循客观史实的角度,在规定时间范畴内客观地展示符合条件的内容,同时参考权威的专业书籍、论文和网站等信息。

当然,特色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还要考虑建库的内容、方向、规模等符合实用性原则,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有质量控制原则,资源库的质量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因此,在建设时要把好质量关,如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必须准确可靠,相对完整,方便检索。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科专家密切配合,在数据的质量与价值方面得到学科专家的指导,制定有效的措施,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32]。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资源库基本框架包括9个一级栏目,分别为“建党100 年”“建党精神”“风云上海”“建党印记”“建党相关人物”“党史资料”“研究成果”“相关红色精神”“相关链接”。

3.4 资源库平台功能建设

在资源库建设中,清华同方TPI系统是我们经过测试后选择的平台,其功能比较适合该类特色资源库内容的整合、呈现和更新。

3.4.1 资源库平台需求

根据数据收集情况和资源库使用需求,对资源库平台有如下要求。首先,支持纸质资源电子化,方便多媒体电子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其次,支持混合检索、数据展示、分析、统计和数据利用且业务流程简化。最后,要求页面设计感强、简洁美观,能多页面信息推送。要求后台功能丰富,能实现单库发布、在线提交、专题发布、日志统计等功能。

3.4.2 资源库平台功能

(1)设计多种功能模板样式。根据资源的多样性和不同用途设计模板,包括建库模板、导航模板等多种样式,支持便捷发布多种特色资源库(图书、期刊、图片、音视频等),可灵活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模板样式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提供完善的检索功能。平台支持混合检索,能有效地解决跨数据源、资源库种类以及跨地域(云端和本地)数据的混合检索与排序问题。支持相似检索推送,提供基于文献级别或章节碎片化的相似检索,并根据检索结果智能推送其他相似知识。支持智能推荐,系统记录用户使用行为,分析并基于用户行为进行推荐和协同推荐。支持智能提示词,在用户输入检索词时,智能提示用户,提示的词汇来源于用户所有本地资源和检索日志,提示词数据定期离线处理和自动更新。

(3)支持大数据仓储与管理。平台设计引入分布式加密云存储系统,支持大数据仓储与管理,以实现数字对象的存储与管理。不仅解决大数据的存储问题,而且实现数据自动备份、安全加密、数据流通权限控制等。

(4)支持移动App。支持移动端内容个性化定制,支持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推荐,支持移动端收藏、分享、评价,支持QQ、微信统一登录。支持触摸屏展示专题资源,支持按照时间段、地域等推送不同内容,按照特定的终端设备推送完全定制的内容,以达到多样化展示同一个后台内容。

(5)支持碎片化技术。支持碎片化内容(如图片,章节,表格等)检索后直接在线打开与定位;支持碎片化内容导航功能,支持内容格式有WORD、PDF、PPT、EXCEL、EPUB 等,后续还将根据国产化要求支持更多内容格式。

3.5 资源库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采用标准化的开发设计是建设高质量特色库的前提与保障[33]。为了实现“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库资源的收集、加工、整合、聚类、检索、关联及应用,确立统一的著录标准、标引方式,尽量增强文献标引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检索点,设立多途径的检索方式,完善索引,规范机读格式。首先要遵循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和著录规范,参照中央党校图书馆相关数字化标准规范,保证数据库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二次开发利用,在这些标准基础上,本资源库还设计了以下规范。

(1)数据收录标准,主要为需求量大的文献、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不太为人了解但需要提升使用效率的文献、需要数字化的馆藏文献等。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有适用范围、术语定义、图书目录等。

(2)收录数据格式,有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文献数据包括与史实相关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网页、书的章节等,须提取期刊文章标题、全文内容、文章关键词、资源录入时间、文章相关人物等。图片数据包括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相关会议图片、建党刊物、建党历史中的革命纪实图片、重要建党人物照片、建党事迹和革命活动纪实图像,须提取图片主题名称、关键词、出版日期、审核发布日期、文章相关人物等。音视频数据包括建党重要人物和见证者的语音、讲话记录、建党专题影像、建党重要人物历史题材影像、纪录片和纪实短片等,须提取音视频的名称、关键词、出版日期、审核发布日期、视频相关人物等。

(3)内容著录规范,将从一般性著录要求、内容著录范围和著录注意事项等方面制定规范。如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内容著录范围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报纸文章、电子图书等。著录注意事项如注重时效性、做好充分标注等。

4 资源库建设难点与数字化应用拓展

4.1 资源库建设难点

资源库建设中,如何有效而完整地展示红色资源?如何保障红色资源及时更新?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还有各种内容上、技术上,甚至机制上的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做支撑,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或寻找替代方案。以下两方面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其一,内容建设方面,如尚未公开发表的关于上海的领导讲话、批示等内部文献、笔批如何有效收集;收集数据内容涉密与否的界定;如何做到即时、完整、动态地呈现内容,科学整合内容等问题;如何设计更新机制实现推广共享,如何有效地保证资源版权等。

其二,功能建设方面,包括特色资源如何实现自动关联和聚合,这依赖于对数据分析规则的定义以及用于关联聚合的基础数据建设如何保证和实现;应用机制方面,如何拓展和推广应用。

4.2 资源库数字化应用拓展

针对上述难点,有些已经在平台设计时考虑进去了,有些需要在后续的建设中从方法上、技术设计上和机制建设上去完善和拓展。随着技术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型数字化资源呈现方式不断涌现,将为资源库带来形式丰富的内容、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可读性强的阅读体验。

4.2.1 创新内容更新机制和多终端应用

拓展和创新数据应用。如在内容更新方式上,建立一种标准化、开放型、互动性的资源更新机制,支持读者互动留言、参与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以保障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结合网络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提供移动式、快捷式、互动性强的多终端应用,在应用领域依托已建设好的其他资源或平台的用户群,以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

4.2.2 利用新技术和空间建设提升阅读体验

将新技术和空间建设应用于资源库,以提高资源库使用频率和效率。如探索数字人文应用,依托数字人文技术推动资源库的关系再造,推动数据之间多维分析,启发读者发掘新的知识点和研究方向。开展资源库关联探索,通过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关联,如将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文物、事件、案例、实践等文本和口述音视频资源相互架构,丰富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创新教学应用。丰富个性化体验,在资源库应用上体现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多形式、多终端、共享应用等方式不断开发和满足党性教育教学与实训课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场景,如文化阅读多功能空间、自助式数字阅读空间、趣味阅读和互动、个性化自主设置阅读界面等,不断提升阅读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2.3 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丰富和完善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一方面可以从寻求专业的学科知识支持入手,如邀请党史党建类学科专家提供咨询,根据具体内容确定咨询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共享机制,收集参与使用的专家学者在内容和功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资源库。这样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机构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将红色资源库推广到其他院校甚至社会,通过共享和咨询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必将不断提高特色资源库的价值。

5 结语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蕴含丰富的红色资源,本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挖掘和组织建党初期上海海量红色资源,形成“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为实现上海红色资源立体、有序、多形式、标准化的呈现,增强资源库的可读性,探索了红色资源内容开发组织、自动更新和资源库功能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对资源库后续应用提出建立共享机制、拓展数字化应用和提升阅读体验的思路,可为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通过“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特色资源库平台,收集、整理、组织和加工革命圣地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并开展建党历史和建党精神研究,将深化建党伟业传播,促进红色文化教育,推动“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迎接建党100周年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出版日期
《中欧商业评论》2017年度书榜
把握经济脉搏,对话思想领袖
《常见元素化学反应式》
本报调整出版日期
本报五一期间调整出版日期
本报清明期间调整出版日期
本报春节期间调整出版日期
本报春节期间调整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