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姚瑶 刘可 杨驰
11月10日下午4点,宁乡市黄材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现场热闹非凡。在创新科学小组,3D打印、机器人组装开展得如火如荼;棋艺课上,孩子们化身作战将军在小小棋盘上指点江山……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丰富成长体验,在宁乡市各农村学校,這样生动精彩的校园生活已成常态。
近年来,宁乡市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持续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大力新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到特色办学,优化“软件”,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在宁乡各乡镇拔地而起,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现实。
大力投入,把学校建成最美风景
风格统一的建筑楼群错落有致、校园文化长廊精致美观;一应俱全的功能室、崭新明亮的塑胶跑道……在参观宁乡市煤炭坝镇九年制学校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现代化教育的迷人风采。
“学校由原煤炭坝镇中心小学和煤城中学合并而成,两校原址坐落集镇中心,校园面积狭小,建筑设施破旧。”该镇基地校书记张帅介绍,简陋的办学条件让不少家长将孩子转到外地。
为改变教学条件落后的局面,2018年,宁乡市筹划异址新建一所九年制学校。2020年9月,月牙湖畔,玉煤道旁,投资1.13亿、占地面积70余亩的新学校在家长、学生的期待中正式办学。
“学校坐落景区,却比周围风景都要美。宿舍就和酒店一样,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放心。”优质的办学环境吸引了不少生源回流,八年级学生魏佳瑶的父亲在多方考察后于本学期将孩子从城区转了回来。
近年来,宁乡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市共投入7.6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17所,不断完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入好园、上好学不再遥远。
知礼育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立德楼”“正德楼”“润德楼”……走进宁乡市横市芙蓉学校,亭台楼道、连廊教室、文化长廊里处处彰显着“德”文化的氛围。学生徜徉校园,手捧书卷,呼吸着学校的每一个“德”分子。
和煤炭坝镇九年制学校学校一样,宁乡市横市芙蓉学校也是一所异址新建的乡村学校,2020年9月正式办学。“横市镇位置偏远,本校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孩子,还有26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长吴佳春告诉记者,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和正确的引领,一些农村孩子的行为、学习习惯还待纠正。
为此,该校打造了以“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和卫生礼仪,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校园五节”等丰富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办学一年,学校校风学风变好了,不少学生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学生小韦这一年进步最为明显。”吴佳春介绍,刚入校时,小韦性格叛逆、不守纪律、打架逃课,让老师们十分头疼。晨读陪护、定期谈话、上门家访,在班主任的鼓励和引导下,小韦成功改掉了不良习惯,还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了自信。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夯实“硬件”,也要不断优化学校的“软实力”。在宁乡市,农村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塑造良好品德。
特色凸显,以劳育人促全面发展
11月10日上午第三节课,灰汤镇中心小学校门口排起了一支长队,五年级2班的学生整齐划一地向校门口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进发,这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劳动课堂。
“之前种的红菜苔又长高了。”“萝卜也快成熟了,再过一段时间可以开展拔萝卜比赛……”菜地里,孩子们化身小小菜农,观察蔬菜生长,浇水拔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改变孩子五谷不分、动手能力弱的现象,学校于2015年开展劳动教育,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副校长喻名贵向记者解释起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通过劳动,让农村的孩子感知家乡乡土人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
喻名贵介绍,最初,学校以劳动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体验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但组织比较分散。近年来,宁乡市教育局印发《宁乡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顶层设计了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内容途径、保障机制等,如今学校劳动教育整校推进,形成模式,更加规范。“到了劳动课,学生就自发排队前往基地。”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该市教育局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学校科学安排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渗透、课外校外活动安排等,通过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途径方法,提升劳动育人效果,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