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一次“内卷”

2021-01-06 09:53陈鲁民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举子苏洵内卷

陈鲁民

北宋嘉祐二年(1057)是大考之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中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内卷”。

这一届主考官是文学大咖歐阳修,首席评卷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都是德高望重的专家与纯臣,公正与水平都是没问题的。但由于此次参加科举的举子整体质量太高,几乎人人都学问不俗,才华横溢,使得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甚至是惨烈。在其他年份科举中能独占鳌头的状元文章,拿到这一届,可能也就刚够及格线。而这一届能录为进士的举子,在其他年份或许可轻轻松松跻身前三甲,甚至状元及第也有可能。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文学大家苏洵就不幸成了这次“内卷”的牺牲品。不是他才学不佳,文章不精,而是他遇到的竞争对手更强,实力更硬,若放在他年的任何一榜科考,他都会技高一筹,碾压对手,争金夺银。可是在这一榜打拼,强强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那就只有名落孙山。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在此榜高中见喜,扬名一时,后来也都成了文坛大家,政界名臣。

如今,大家都在批评内卷,可谓口诛笔伐,千夫所指。其实,内卷并非一无是处,那么不堪,至少它提升了竞争的水准和难度,逼得人们竭尽全力,比拼更高技能,表现出最好一面,拿出最佳成果。所以,北宋嘉祐二年科考的这一次内卷,就选拔出一批特别优秀的超水平人才。其中有理学大师程颢,文学巨匠苏轼、苏辙兄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布兄弟,大学者张载,仅次于王安石的二号改革家吕惠卿,屡立战功被称为“奇计、奇捷、奇赏”的军事家王韶,大政治家章惇、林希。随便哪一个拿出来,都是人中龙凤,都是泰山北斗式人物,其中二十四人被收入《宋史》单独列传。这些人里面,最后成就了八个文学大家,九个朝廷宰相,还有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可谓群星灿烂,光耀古今,极一时之盛,因而被称为“千古龙虎榜”,也称“天下第一榜”。

当然,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这次内卷的代价也不小,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举子,不幸被更高水平的举子淘汰出局。落第的举子里居然也人才济济,不遑多让,未免让人有遗珠之憾,不胜唏嘘。好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内卷的概念,要不然,落榜的苏洵等人肯定会怒发冲冠,摇动如椽大笔,写一篇讨伐内卷的锦绣文章,出上一口恶气,与今日批判内卷的文章遥相呼应。

由此可见,内卷这事,也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以史为鉴,面对这个绕不开的残酷现实,人大体有三策可选:一是退出竞争,选择“躺平”,过“佛系”生活,“也无风雨也无晴”,谁爱卷谁卷,反正我是不玩了,就像从此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的苏洵;二是随波逐流,水涨船高,要卷大家就一起卷,努力适应严峻形势,付出更多努力,站得更高,立得更稳,以争取适者生存,不被优胜劣汰的内卷风浪卷到沟里;三是做强做大自己,鹤立鸡群,乱中取胜,不管你怎么卷,我都立于上风,居于高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譬如看电影,第一排观众站起来了,后边几排也不得不站起来,但我生就高大身材,坐着都比你们站着高,再怎么卷,都不影响我观影欣赏。就像在“千古龙虎榜”上金榜题名的文化天才苏东坡,谁来竞争都不怕,参加哪一届科考都能高中,比什么才艺都不落下风,十八般兵器任你挑选。可惜这样不世出的人物,千年不过一二位,可遇而不可求,可羡而不可学。因而,阁下若没有东坡的本事,也不想学“躺平”的苏洵,那就抖擞精神,撸起袖子,拿出洪荒之力,想想如何对付咄咄逼人的内卷吧。

猜你喜欢
举子苏洵内卷
苏洵发愤读书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唐代举子这样打探“高考成绩”
苏老泉大器晚成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主考
无名士取名不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