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明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学生能够合理感知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转变传统课堂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夠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手段,也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课堂内指引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弥补传统学习方法的缺陷。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29
目前,社会中的信息技术领域处于“爆炸式”的状态,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在教学环节融入信息技术方法,首先要分析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在结合学科教学特色、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服务,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切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教学魅力得到凸显。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给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不同策略,提升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课堂融合会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利用信息技术的不同特征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基于互动形式,在课堂内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其次,信息技术的展示方法会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学生在参与中探索语文知识,其整体思维水平会得到提升。
再者,基于信息技术构建优秀的资源模式。在教学信息教学方法共享的前提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信息技术营造的学习氛围,会增强教学环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多元化体系的搭建中,学生能够明确基本发展目标。构建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逻辑结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语言学习经验。
第三,信息技术会为教师的备课过程以及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变化。备课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会使教学空间更加多样化。同时,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彰显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模式,凸显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色,让学生加强领悟和体会,主动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
然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合也会带来一定弊端,先进方法的多样性会使其过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在使用中应合理把握其优点,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用不同方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为教师讲解的知识做好铺垫。各类知识讲解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自主预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方法引入其中,让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习动力的形成。在主动参与中促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切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彰显教学特色。
例如,在教学课文《四季的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基于微课中推送的不同课件完成知识点的预习。在了解学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图片特征,展示雨天的不同色彩。学生基于好奇心、基于自身的预习内容会反复对文章进行阅读。随后,跟随教师脚步进一步探索文章中的不同自然段、不同用词和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用文字抒发的不同情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语文互动课堂。
此外,教师可以践行家校共育模式,在学生学习结束之后,以雨为契机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探索自然环境中雨的体现,以及不同雨天给农作物或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家校共育合作模式的实践,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随后,通过信息技术课件回馈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悟以及了解到的内容推送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一步调整计划和策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2.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构建互动课堂
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同步参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热情会得到提升。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构建一定的交流平台,在良好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音乐或者视频资料。语文教师能够挖掘信息技术的优点,完善语文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结合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背后的思想:“植物妈妈的办法象征着什么?”首先,指引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相关的内容。随后,教学一定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课堂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植物妈妈采用不同办法做到了什么?”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在课文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回答:“做到了种子的传播。”植物的种子就相当于他们的孩子,让植物能够做到生生不息。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相关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周围还有哪些植物,采用了怎样的办法进行自己的旅行?”以互动课堂借助信息技术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思维。
3.基于信息技术,推进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形式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阅读,学生会感受和体会文字的力量。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借助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领悟和感受;通过阅读课堂与教学形式的融合,基于信息技术的延展性特点,让学生的思维眼界、知识面得到拓宽,使学生的文字审美意识、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获取有用信息。
例如,在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介绍儒家思想,将儒家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借助信息技术的延展性,学生会对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内容产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外阅读,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随后,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打出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字样,让学生分享自身通过课外阅读所了解到的不同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上述方法让学生能够合理感受自身学习形式上的变化,避免错误语文思维的形成。
4.结合游戏,融合信息技术,构建趣味课堂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模式构建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参与互动。以游戏方法最大限度贴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和在知识点掌握中的薄弱环节,调整计划和策略,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增进趣味性,利用信息技术,随机快速播放不同的知识点,选出两名同学参与游戏,其中一名为另外一名学生喊停,停在某一知识点上,让其回答,如回答正确,喊停的同学淘汰,若回答错误,则自己淘汰。结合信息技术的游戏形式,让课堂更加多元、精彩。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形成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课堂同样具有丰富色彩。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在融入之前,首先分析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带来的影响,之后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空间更具凝聚力、吸引力。学生在参与中了解相关语文知识,切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转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将新型的语文教学手段融入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贞贞《信息技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人民长江》2021年第2期。
[2] 朱琳《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思维导图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为例》,《汉字文化》2021年第4期。
[3] 汤卫巍《“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汉字文化》2021年第3期。
[4] 禹荣、刘月香《工作坊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