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爱民,赵艳,刘宝宝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冠心病二科,青海 81000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疾病,致病原因包括心肌炎、代谢缺陷、神经肌肉疾病、家族遗传等,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1]。据统计,DCM 患者5 年生存率约50%,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2],因此,对DCM 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证实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临床生化指标与DCM 预后相关[3-5],但目前未见血清β2 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微小RNA(microRNA,miR)-133a 在DCM 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就血清β2-MG、miR-133a浓度联合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DCM 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经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DCM 患者为DCM 组,另选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8 名为对照组。DCM 组:男59 例,女39 例,年龄(61.78 ±10.3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74±2.88)kg/m2。对照组:男61例,女37例,年龄(61.22±11.78)岁;BMI为(23.05±3.12)kg/m2。DCM 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随访2年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98 例DCM 组患者分为生存亚组(n=80)与死亡亚组(n=18),生存亚组:男48 例,女32例,年龄(60.77±9.89)岁;BMI为(23.45±2.85)kg/m2。死亡亚组:男11 例,女7例,年龄(59.33±11.42)岁;BMI为(22.17±3.15)kg/m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DCM 诊断标准[1];(2)女性未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3)年龄30~75 岁,未合并严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4)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系统疾病;(2)合并肝、肾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或糖尿病;(5)合并其他类型心肌病;(6)随访期间失访者。
(1)血清β2-MG 浓度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离心机(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 浓度,试剂盒由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参考范围为0.97~2.64 mg/L,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2)血清miR-133a 浓度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总RNA 提取试剂盒(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取血液总RNA,总RNA 逆转录成cDNA,以此cDNA 为模板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条件:95℃预变性10 min,95℃变性15 s,60℃退火延伸60 s,45 次循环。根据扩增曲线读取循环数(Ct),计算miR-133a mRNA 相对表达浓度,基因的相对表达浓度=2-△△Ct,以β-actin 为内参照,表示为ΔΔCt=DCM 组(CtmiR-133a-Ctβ-actin)-对照组(CtmiR-133a-Ctβ-actin)。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在SPSS 22.0 软件上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DCM 组与对照组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生存亚组与死亡亚组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DCM 患者血清β2-MG、miR-133a浓度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DCM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DCM 组患者血清β2-MG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 组患者血清miR-133a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DCM 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比较 [n=98,]
表1 DCM 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比较 [n=98,]
死亡亚组患者血清β2-MG 浓度显著高于生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亚组患者血清miR-133a 浓度显著低于生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M 患者血清β 2-MG 浓度与miR-133a 浓度呈负相关(r=-0.449,P<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是影响DCM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3。
表2 生存亚组与死亡亚组血清β2-MG、miR-133a浓度比较 []
表2 生存亚组与死亡亚组血清β2-MG、miR-133a浓度比较 []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DCM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结果
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MG 浓度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血清miR-133a浓度检测(P<0.05);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联合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见表4、图1。
DCM 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疾病,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6]。DCM 患者的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7],给患者生命带来巨大威胁。近年来多种血清标记物已通过实践验证成为DCM 患者的预后标记物,但有些指标检查费用昂贵且特异性不高,故有待寻找特异性更高的更适用的血清标记物应用于临床,以及时了解DCM 患者病情变化,为DCM患者临床治疗及心力衰竭和心脏重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表4 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1 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及其联合预测DCM患者预后的ROC 图
β2-MG 主要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由10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参与淋巴细胞表面识别,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均能合成β2-MG,并附着于细胞表面。测定血液、脑脊液、尿液中的β2-MG 浓度对诊断多种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浓度增高常见于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器管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8]。有研究发现,β2-MG 是评估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其在血清中的浓度上升可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9]。另有研究发现,β2-MG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质量及心室肥厚密切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DCM 组患者血清β2-MG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8-9],说明血清β2-MG 浓度与DCM 发生相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死亡组患者血清β2-MG 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提示血清β2-MG 浓度与DCM 预后相关。ROC 分析显示血清β2-MG 浓度预测DCM 患者预后的准确度为78.21%,提示血清β2-MG 浓度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mi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RNA 分子,长度约为22 个核苷酸,在动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11]。此外,一些miRNAs可参与早期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生命重要进程,如miR-14、miR-133a、miR-23 等[12-13]。另有研究发现,2 个miRNAs 浓度下降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CLL)显著相关[14]。有学者通过大鼠模型发现,miR-133a 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15]。本研究发现DCM组患者血清miR-133a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患者血清miR-133a 浓度显著低于生存组,说明miR-133a 与DCM 发生及预后相关。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3a 浓度预测DCM 患者预后的准确度为61.34%,提示血清miR-133a 浓度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预测价值低于血清β2-MG 浓度检测。相关分析显示DCM 患者血清β2-MG 浓度与miR-133a 浓度呈负相关,且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是影响DCM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说明血清β2-MG 浓度随着miR-133a 浓度下降而逐渐上升,提示β2-MG 可与miR-133a 联用构建成为评估DCM 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发现,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联合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血清β2-MG、miR-133a 单项检测,说明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预测DCM 预后的准确性,可为选择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血清β2-MG、miR-133a 浓度变化与DCM 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DCM 患者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可有效指导DCM的临床诊疗工作。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