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徒到师傅全国劳模王明牛:始终不曾褪去勤勉务实的农民工本色

2021-01-06 06:33
上海工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泵车王明构件

一如往常,早晨六点半,王明牛第一个出现在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材科技)第一构件厂,亲手推开车间大门。1 号线内,碧绿整洁的环氧地坪、桔黄明亮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映入眼帘,头顶上方的鱼雷罐与布料机也准备就绪,模台稳稳当当,仿佛都是他“老友”,轻声同王明牛“招呼”着“早安”。

作为建材科技第一构件厂PC 车间1 号线的值班长,这些年来,王明牛风雨无阻,每天总第一个来到车间,如“老黄牛”般往来“耕作”于百米长的轨道内,角角落落检查到位,确保生产万无一失。

随着产品结构调整,王明牛所在的第一构件厂——这一已有五十多年发展历史的传统预制构件厂,踏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产业基地,从传统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向现代化、高技术含量、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全新转变。这系列转变,也带动了大批产业工人的转型,从安徽农村走出、由第一构件厂培养起来汽修工——王明牛就是其中之一。

王明牛勇敢挑起重担,果断投身改革创新“洪流”,从头学习技术,完成一次次技术升级,敢与工程师“叫板”,在德国引进的世界最先进流水线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首来时路,王明牛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徒到师傅,从汽修工到值班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参与并推动企业发展。他的姿态总是很低,勤勉务实的农民工本色始终不曾褪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今年,王明牛获得新一届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在他身后,屹立于浦东航头的国家级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也成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建工)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引领了上海乃至全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拜师,拜的是“工匠精神”

90 年代初,王明牛从安徽农村来沪打工,在原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第一构件厂找到了安身一隅。王明牛回忆,初中毕业的他别说技能了,就连文化水平也是最低的。望向拌台上每日忙碌的拌工,他内心想,自己或许会被安排干这样的力气活吧,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第一构件厂接纳他,王明牛就不能退缩。

让王明牛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幸运地”分配进了汽修班组。这让王明牛又喜又愁,喜的是可以在这里学技术,愁的是自己对汽修一无所知。

然而,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这位20 岁出头的小伙,厂里很快为他安排了一个师父——张荣成,汽修班组里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王明牛还记得自己被领去拜师的那天,慈眉善目的师傅就站在他面前,不由就让人想起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俗话。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上班时,王明牛把师父修车过程的一招一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班后,别人休息娱乐了,他却把废弃零件反复拆卸、反复琢磨,研究拌泵车的结构、线路、部件拆装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王明牛修车技术的突飞猛进,厂里许多汽修的难活,都交到了师徒两人手中。师徒协议的三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师父对他说:“明牛啊,我已经把浑身本事都教给你了,以后你就要独当一面了。”他心里一紧,“那怎么能行?”师父决绝地说:“说到底,我是一个凭经验干活的汽修工,但你还年轻,你要上进,就要去拜新的‘师父’。”王明牛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哪里还找得到比你更好的师父?”师父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现在的车子更新换代快,不学新的技术,怕是会跟不上啊!”

师父的一句话点醒了王明牛,王明牛继续踏上了他的“学艺路”,可这次的对象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专业”。

王明牛考虑到自己文凭低,于是报名在单位附近的一所高校学习“汽修电工高级课程”,可不久后,由于动迁,第一构件厂搬迁到了航头镇。每次上课来回近80 公里,4 年时间风雨无阻,王明牛没有放下工作,更未放弃学习。最终,他骄傲地捧回了高级汽修工的证书。

再次出师,王明牛的一技之长不仅有实践的检验,更得到了理论的叠新。一次,一辆泵车在为市重大工程泵送混凝土时熄了火,他接到报修电话冒着冽冽寒风就出了门。到现场一看,原来是泵车发动机ECU 出了故障,撑脚和臂杆收不起,“庞然大物”一动不动,周围工人一筹莫展。只见王明牛巧妙地做了根高压液压油管和一根回油管,用另一台泵车的发动机“借鸡生蛋”,成功将故障车的撑脚和臂杆收起,泵车被连夜拖回厂里修复,仅几个小时后又驶回了重大工程工地。

“明牛真牛”的赞誉声将他包围,只要有人告诉他车子出了什么状况,不用看,不用摸,他就能基本判断问题出在哪里。

由于业绩突出,2011 年王明牛正式被转为合同制工人。凡是到王明牛手里的事,即使再难,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即使再平常,也会变得神奇。有同事请教他诀窍,王明牛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拜师。王明牛拜师,拜的是人,拜的是专业,拜的更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劳模智慧”解决“德式难题”

2016 年9 月,已经是高级汽修工的“老法师”王明牛又面临了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型。

一厂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索玛生产线,安装调试阶段,厂里便安排王明牛等和德方技术人员学习,熟悉设备使用特性,力争最大限度释放进口设备的优异产能。

一边是高大上世界一流的流水线,王明牛不忘初心,义无反顾:“既然厂里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就这样,他走上了德国进口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值班长岗位,从一名资深汽修技工,摇身一变又成了“学徒”。中年转型,千头万绪,王明牛也有“路在何方”的疑问。

建筑PC 构件生产完全有别于王明牛的汽修专长,各种图纸怎么看?预埋件的位置在哪里?国外进口的自动化生产线怎么合理运作起来?王明牛一切从零开始。好在,王明牛好学,他将“多学、多问、多实践”牢记心中,终于摸清了这套远道而来的德国机器的“脾气”,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需要,进行了改革创新。用劳模的精神与工匠的智慧,解决了来自德国的许多个“硬核”难题。

由于德国人普遍身材高大,pc 构件布料机的操作台设计得非常高,而个子相对矮小的中方操作工人显然就看不到出料口了,混凝土外溢,或者铺设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王明牛与德方沟通的过程中,德方直截了当拒绝了改造,声称“你们可以让高个子来操作嘛!”正当大家为此头疼不已时,王明牛通过多日观察,给布料机增加了一个像“流苏耳环”一样的装置,这两根小链条垂下,正好可以让料斗与模具垂直上下对接,操作人员不用伸头垫脚张望,就能一目了然,混凝土自然也不会溢到模具之外。“小小的改装”也体现了王明牛大大的智慧,善于观察、别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一览无遗,不仅如此,他还给布料机出料口增加了一个小托架,混凝土的滴漏现象也迎刃而解了,无形间,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钱。

王明牛在工作中也是个有心人,对预制构件工艺的追求极高。生产时,他发现高频振动车的振动效果不好,尤其是对坍落度小的混凝土,这样的话,生产出来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就非常容易产生气泡甚至是裂缝,如此“不完美”的构件根本无法通过王明牛这关。可与德方沟通过程中,对方始终强调:“生产线上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小于180 毫米,我们绝不可能修改说明书”。王明牛心想,如果对这一要求让步,一旦使用了大于180 毫米的高坍落度混凝土,那生产出来的构件很容易造成和易性和强度的不稳定。“这绝不能妥协啊!”面对德方坚持不改的强势态度,中西方碰撞再一次展开,王明牛不多言,却也不让步。“你们不改,我们自己来。”于是,王明牛带领团队又开始了新一波的攻关。

白天里,王明牛继续生产,下班后他就带头留下来和团队反复试验,连续数晚在车间里“打磨”,加班加点排查原因,终于,让王明牛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德国生产的这套流水线,振动车举升状态下八个振动箱的振动点不在同一水平面,导致力传导不充分,浇灌出来的构件就不“扎实”。“既然不在一个水平面,那我们就要把它扭转过来。”王明牛用了最“土”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垫钢片,但每个振动箱误差的高度各有不同,为了达到统一尽善尽美,王明牛又扑在车间忙活了近一个月……最终,“四平八稳”可达到更小坍落度的振动台焕然新生,这一举动,也彻底改变了德方看法,纷纷对中国劳模的智慧竖起大拇指。2016 年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产量2 万方,2019 年一举突破20万方,几何级数增长的背后,绝对离不开王明牛孜孜不倦,开天辟地般对进口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的琢磨与改进。

技能传承彰显“劳模本色”

在王明牛的创新工作室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上海建工集团能工巧匠金奖……各类个人和集体获得的荣誉证书与奖章被放得满满当当。一面墙上,“锲而不舍”四个毛笔大字格外醒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立牌,不仅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意义,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王明牛和他的团队,践行上海建工“三大文化基因”的意义。

2018 年10 月,王明牛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由王明牛领衔,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旨在培养更多先进职工和技术能手,带领广大构件一厂职工实施“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战略,对节能降耗进行技改攻关,同时,优化生产工艺、环节,便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王明牛还带领团队钻研技术,不断改进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转。

作为一名曾经从田间来到城市的农民工,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型、知识型工人,王明牛身上朴实无华只懂苦干的“老黄牛”品质,一直支撑着他不断跨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同时,也吸引激励他的身边人向他看齐,共同创造企业和行业新蓝图。

生产线上的工作已很忙碌,但构件一厂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劳模大学堂讲课,让王明牛忙上加忙。王明牛始终觉得职工队伍建设,自己责无旁贷,即便是吃饭时,他也会在内心打起腹稿,为下午讲课的内容做准备。王明牛倾己所知,倾己所有,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俯首车间,与最基层的职工们一起拼搏,努力为企业技能创新、提携后辈努力着。

猜你喜欢
泵车王明构件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Higher Derivative Estimates for a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QX-5000型大流量两栖机动应急抢险泵车研发与运用
走过318
“看不见”的王明华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2500型压裂泵车自动控制系统功能
龙门这边(47)
BIM软件中构件与其附着层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