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2021-01-06 03:04:34宋振磊陈鑫常鋆飞查会会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骨膜固定架

宋振磊,陈鑫,常鋆飞,查会会

(周口淮海医院 显微外科二病区,河南 周口 466700)

胫骨外露伴骨缺损在临床骨外科中较为常见,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可能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进行截肢,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显微外科结合Orthofix 外固定技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固定不良,骨牵移时出现畸形情况且较难纠正等问题,应用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2]。近年来,Ilizarov 外固定技术在该病症中已逐渐应用,但临床上关于该种固定方式的应用疗效尚未清晰阐述。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 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周口淮海医院2016 年3 月至2018 年6 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4~65 岁,平均(44.51±4.37)岁;致病原因:高处坠落9 例,车祸17 例,重物致伤4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0例;年龄22~64 岁,平均(43.71±4.61)岁;致病原因:高处坠落7 例,车祸20 例,重物致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凝血功能正常;符合手术指标;骨缺损不小于5 cm;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先进行清创处理,取仰卧位,全麻后,应用气压止血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BHZ)止血,清除坏死、病变组织及骨折块,应用咬骨钳修整胫骨骨折端,并应用生理盐水、碘伏及过氧化氢溶液反复清洗创面。对骨缺损情况评估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进行填补占位,应用负压吸引技术(VSD)覆盖创面,并引流,期间需持续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当引流液呈清亮液体且创面无明显感染、坏死及病变组织时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创面修复术式;修复创面无渗液、红肿等情况时,于3 个月后行骨段迁移手术治疗骨缺损: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将骨缺损部位切开后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并清除增生、病变、坏死的骨质组织,修整骨折端,打通髓腔后,应用生理盐水、碘伏及过氧化氢溶液反复清洗缝合。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结合Orthofix 外固定技术,将2 根半钉分别置入在膝关节下方1.5 cm 位置处以及胫骨远端、踝关节上方1 cm 位置,将2 根半钉分别置入至胫骨远、近端位置加强稳固,并依此连接外固定架、延长杆。在截骨部位周围应用滑动夹钉孔置入2 根半钉,骨缺损处于上端者在踝穴上方5 cm 位置作切口并应用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行胫骨截骨,并确保胫骨近、远端、迁移骨块处于同一力线,拧紧螺母,冲洗切口后,缝合骨膜,应用无菌纱布对外固定架及半钉进行包裹。观察组应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 外固定技术,将小腿套入Ilizarov 外固定架中并确保其在正中位置。将胫骨结节下3 cm 位置处定位胫骨截骨平面并进行标记,将2 根2 mm 的克氏针交叉打入至胫骨平面下2 cm 位置并保持克氏针两边等长。将两圆环支架放在骨缺损远端位置,并将2 根交叉克氏针分别打入圆环内并确保两边等长。将2 根交叉克氏针打入至需截断并进行迁移的骨段中,并在迁移骨段下缘置入半钉,避免迁移骨段出现移位并加强稳定。将克氏针使用专用拉紧器拉紧后用扳手固定外固定架。于胫骨结节下3 cm 位置作4 cm 切口,将骨膜应用骨膜剥离器进行环形剥离后进行胫骨截骨,缝合骨膜。两组均于术后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观察。

1.4 评价指标

①术后1 年,应用X 光机(潍坊华锐医学影像设备有限公司,HR08 型)检测两组骨延长长度,并统计愈合时间、愈合指数(愈合时间/缺损长度)。②观察两组出现下肢疼痛、骨偏移、足下垂、钉道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下肢疼痛、钉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n=30,)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n=3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30,n(%)]

3 讨论

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是临床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在进行骨折端固定前往往先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造成骨质、软组织等缺损,增加手术难度。以往临床上采用的传统术式多为对局部骨质进行大段游离后移植来治疗骨缺损。该种术式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是却存在损伤机体的风险,增加了感染发生率,致使预后不良。因此,如何探寻高效、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显微外科技术及外固定架在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治疗中也广泛应用。其中显微外科技术中的VSD 技术可有效降低创面感染风险,提高血供,促进细胞增殖,为皮瓣修复手术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Orthofix 外固定技术为当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固定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神经血管、软组织损伤较低等优点,对胫骨外露伴骨缺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却存在稳定性差、易发生畸形等问题,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4]。而随着Ilizarov 外固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Ilizarov 外固定技术在胫骨外露伴骨缺损中病症治疗中也逐渐受到关注与青睐,该种固定方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组织进行牵拉形成张力,进而对周围软组织产生刺激促进再生,加速骨折愈合[5]。Ilizarov 外固定架为圆环形,可以抵抗胫骨因重力作用产生的剪切力及垂直弯曲动力,加速骨组织生长速率并能对软组织进行重建及塑形,进而加速骨折愈合[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愈合时间及下肢疼痛、钉道感染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而观察组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骨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愈合指数,促进骨延长增长,且降低骨偏移发生率。分析该种固定方式,认为其有以下优点:①通过对牵张成骨进行牵拉,骨延长可以对骨折端产生一定刺激,促进截骨间隙的新骨形成,恢复血运并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加速骨折愈合[8-9]。②该种外固定方式相较Orthofix 外固定技术稳定性更佳,三维的空间结构可以随时对进行调整,可有效降低发生旋转、成角等骨偏移问题的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 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骨延长增长,提高愈合指数,降低骨偏移发生率。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骨膜固定架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无天于上2035(一)
航空世界(2019年7期)2019-02-16 14:42:52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