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李江霞,赵 甜
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彰显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人文教化功能,体现体育塑造健康体质的独特价值[1]。它在训练学生体能的同时,融各种资源、手段为一体,将体适能、生存、心理、人格、管理等也贯穿其中。这些价值体现在拓展训练的五大类项目之中:高空项目如断桥、巨人天梯、高空单杠等,参与者需克服内心的恐惧,在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鼓励下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水上项目如建桥过河、独木桥、水中拔河等,挖掘潜能,能让参与者体验到挑战的激情;陆地项目如牵手结、不倒森林、毕业墙等,可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氛围,增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理解;破冰项目如结伴同行、进化论、连体婴等,可消弥参与者的防备心理,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进而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野外项目可以让参与者学习野外探险技术和生存技巧,领略自然中的各种挑战和乐趣。拓展训练能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它所具备的特点与体育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能够符合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拓展训练减弱了场地、器材等对开展体育活动的限制,课程依需而定,充分考虑了受训者的要求和参训人员的具体情况。其训练教学是在设置情境、分配任务之后进行,可激发参与者不断拼搏、敢于奉献的激情,从思想深处领悟团队精神,进而让参与者变得开朗,积极向上。拓展训练的整个课程设置都围绕着“团队”两字进行,以游戏的形式区别于其他的课程,让参与的学生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先行后知,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及团队磨炼中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来习得知识并获得技能,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游戏中感受团结的力量和乐趣,重新认识自我。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变成了引导,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主动。它所采用的游戏和活动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也极具向导性。因此,参与拓展训练活动能让参与者实现多方面的素质提升[2]。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法,参与到中北大学的拓展训练课程之中。对参加拓展训练课程学生的整个拓展训练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了他们的真实行为并记录了他们的改变。以一个女生为例,从小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得这个女生比较内向,上课总是静静地站到一边。体育课的环境对于她来说是陌生的。她几乎不与身边的同学主动说话,更不知道周围学生的名字。当知道体育课要进行拓展训练时,她就以男生太多为由推脱,最后还是在老师及同学的劝说下参加的。破冰游戏让她开怀大笑,她认识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还向别人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同学间已经能互相喊出对方的名字,整个人也轻松了很多。破冰后经历了随机分组与团队建设,她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开始想发言,不再沉默;在进行团队游戏击鼓颠球时,根本不能想象会把球颠起来。她与队里的其他成员之间不断进行磨合,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她默默调整自己,异常专注。每一次的进步都能听到其他成员的欢呼声,她觉得自己也有了多种可能,最后她的团队也完成了预期目标。她还在分享环节做了发言。她说:这也是她第一次做发言,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后还要继续尝试,和大家一起玩真的很开心。个体发展和团队融合是拓展训练的目标。拓展训练实现了个人的自我挑战,将目标定位于发展人的体能和健康人格,清晰的目标定位下技术动作的精雕细刻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3]。它背后的教育价值体现在陌生环境里的最快了解、团队中的信任建立、竞争与冲突下的理解与应对、全情投入、责任承担、正视结果。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4]。
当前的很多体育工作者只关注了体育“野蛮其身体”的效果,却忽略了体育“文明其精神”的功能[5]。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提升学生的体质和传授运动技能而展开,多以体能训练为主,技术教学为辅。无论是体育专业课还是体育选修课,上课的内容也局限在让学生学会一项体育技能,进而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体育课程对精神教育的层面延伸不足,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也不够。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技能都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了竞争意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专业技能的学习多以个人项目为主,集体项目很少,且多数人都想在集体中表现自己,不注重与他人的协调配合,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合作意识不足。
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它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开设年限最长、占有重要地位并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课程之一[6]。但学校体育培育实践运行中“无体无用”和“无用无体”的实然困境表征了学校体育课难以“开足和开齐”以及专项化教学薄弱的现实[7]。体育课老师以指令性的方式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同学间的交流很少,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固定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场地和器材,选好上课内容后辅之以标准化的动作规范加上经验的总结,数十年如一日的方法一直沿用下去,学生几乎能猜到下节课的学习内容,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的脱节。在教师的计划下进行课堂活动,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体育课程考核的标准,且多以定量评价来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这种只看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忽视了过程。学生的感受如何、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考试为中心,都只围绕考核结果而定,没有任何创新,更谈不上学生的收获和在以后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形态导致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长期存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以考试为主,为了应对考试、争取高分、提高升学率等而偏离了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具备了考试的能力,有竞争意识但缺乏合作精神。一旦进入社会,他们将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生活,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克服困难的挑战技能欠缺。他们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也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更缺乏面对挫折时解决困难的能力。因此,要把关注成绩提高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利益得失融入集体之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收获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提升,实现共赢。因为团结不只是竞争,也不只是合作,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有思想、会做事、有生存能力、会与他人合作以实现共赢的人,将竞争、集体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机融合,在向心力、胜任力、执行力和学习力等方面形成共同的目标,切实提高个人的实力和竞争力。人际关系的协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言语沟通能力的提高等都应体现在现代教育之中。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对素质教育的补充[8]。
学校体育教育的形成是体育课程,而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包括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满足学生体育课程科学化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体育课程通过融入拓展训练给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督促他们更好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知识素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拓展训练的纳入是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可推动学生对拓展训练与体育健身的参与,也将其衍生的教育价值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拓展训练的文化建设之中。体教融合与拓展训练建立了一种正向度的利益关联,影响并感召人们或者群体去追求“德性”的需求,以期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通过拓展训练培育体育新风尚,让价值引导和育人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索并适应了新形势所要求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这也是重视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思想的一种积极探索,为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利于推动学生体育工作的发展。
当前学校体育课所灌输的知识和训练技能大都是被动的,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不会表达自己,更缺少团队精神。而在所设定的特殊环境下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参与,拓展训练还有专门的分享过程,向别人说出自己的体验、收获与不足,还要倾听别人的发言,真正认识自己。以击鼓颠球为例,十六个人需要一起拉动手里的绳子来共同控制大鼓,用鼓来颠起球。这几乎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要想颠起球,16个人就必须劲往一处使,力度太小球会滑下来,太大就没了稳定性,球飞了出去。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大家及时调整,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其他团队成员、与其他团队成员积极互动,不断改进方法来实现“颠球”的目标。这里没有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差异,无关态度积极还是消极,全部奉献还是有所保留,所有人都去欣赏他人,关注他人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团队接受、包容着错误,没有埋怨和互相指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照顾。“一个、两个、三……”到达了200个,实现了老师预定的目标,却也在欢呼声中乱了脚步,球掉在了地上。面对困难或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时,要有自信并敢于尝试;面对失败要寻找方法,学会合作;面对成功要继续保持不可骄傲。学生在个人分享时谈到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对学生的心理、合作能力等也进行了引导。课程在教师的总结中结束,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获得知识并有所体悟。
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能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体育课程的多功能性和特殊育人价值更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9]。拓展训练对合作、意志力等精神的培养明显有别于其他课程,其作用比普通体育课也更加明显。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随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改变,拓展训练让学校体育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心灵、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主动、交流、体验与分享贯穿了体育课程,能让学生在美好的憧憬的激励下自觉接受体育课,同时也赋予了学生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克服困难的挑战技能,这些都是成为精英人才的必备条件。体育课程中的拓展训练,能做到: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坚毅果敢的行动品质;不断挑战自己并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也能总结失败的经验;深刻体会相互合作的现实意义,学会换位思考、相互信任和勇担责任;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克服自己的本能反应,不断对自我进行突破。这种沉淀其中的育人功能,正是现代人才发展所必备的综合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体教融合在体育与教育中价值、目的、功能等方面的融合,绝非简单的叠加。
学校要利用自己充足的场地面积和优雅的环境建造拓展训练场地,或依靠周围的公园和广场开展拓展训练来营造休闲、舒适的拓展环境,不断丰富校园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保证进行拓展训练的各种器材,利用理论知识和学术氛围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课程。在此基础上邀请国内外拓展训练方面的专家,解读当下拓展训练的热点话题,分享对学习模式、前沿理论、管理理念的新知新智,向教师及学生传播拓展中所需要的新视野、新知识、新法则;加强与拓展训练企业的合作,取长补短,学校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还能与社会接轨,丰富学生体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合格的拓展训练人才,共同营造拓展训练的环境。
拓展训练对于拓展训练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加强师资建设体现在:熟悉场地和器材,在灵活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对安全问题进行周密安排、合理组织、适宜操作,预想不安全的所有因素合理规避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从多方面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增强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把控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精力充沛,把积极乐观带给每一个参与者;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专业知识和拓展训练经验,突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和模式,合理制定拓展训练的内容,注重课程目标完成的质量,能在分享环节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探路者和引导者;创新有关拓展训练的比赛内容及形式,用比赛促进拓展训练项目的发展等,不断强化体育拓展训练技能。
建立健全对拓展训练教学体系的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只是对拓展项目进行定量评价不能反映教学的效果[10],极易忽视难以量化的人文指标。体能的提高、技术的掌握只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在品质也应成为考核的一部分。例如可以让学生选取拓展训练的一项内容来组织一节拓展课。观察学生对项目的把握、时间的分配、话语权的掌握及课堂整体气氛等,观察学生的改变。在提供外在刺激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心意愿,从关注成绩回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上来,也可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这样,既增强了拓展训练的育人目的,又实现了体育运动的锻炼目标。探索符合自身学校实际和学生现实的方式方法,真正帮助学生获得在未来社会中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充分考虑个体间的差异性,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
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现,都需要在“体教融合”视域下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让学校和学生都能把目光真正地聚集在体育本身上来。深化并落实体教融合需要抓住融合的本质[11],拓展训练可全面提炼和补充正统教育,将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需要应与现存的教育制度相结合,找到突破并打破原有路径的锁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模式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12],两者的融合为新课程标准进入良性循环并得以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学校体育的改革困境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攻坚克难,改革之路虽漫长而修远,但我们坚信每一位改革者、教育者所涤荡的人文关怀,终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播撒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