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音,祝雪花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310053
21 世纪以来,全球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 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疫情[1-3],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4],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5-6]。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增加[7-9],社区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作用突显[10-11]。但就目前来看,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能力水平较低[12-15],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意识、知识与技能储备缺乏,社区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具备的能力尚无统一标准[16],急需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标准以提高社区护士在该类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水平。本研究对近年来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也给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17]。已有研究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前哨[18],社区护士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主力,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救援管理的主要实施者[10-11],其可连续性、全程性地参与突发事件的救援,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力量[19]。在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社区护士可承担检伤分类、转运、沟通联络、现场管理等任务,与其他临床护理人员相比,社区护士更加熟悉社区环境、贴近于社区居民,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应急救援;可及时针对社区实际情况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因此,在开展灾后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0-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灾害事件,欧美等国家十分重视灾害事件中护士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且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这些国家开始充分认识到社区护士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2.1 相关公共卫生人员应急救援能力框架 2001年,美国疾控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合作构建了第1 个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所需具备的能力框架,包括9 个方面:①知晓自身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担任的角色;②知晓所在机构在突发事件中所能提供的卫生医疗服务;③了解所在机构有关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④知晓自身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⑤能正确使用联络通信工具;⑥知晓自身在与有关机构、新闻媒体等进行应急沟通时的职责;⑦了解自身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的不足,并能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弥补;⑧面对突发问题时能灵活地应对并解决问题,同时评估措施的有效性;⑨能识别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4]。Gebbie等[25-26]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不同岗位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框架,其中,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如下:①在定期的应急演习中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应急装备和掌握应急反应中所需的技能;②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学习以更新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③参与应急演练或救援后的总结评估并提出意见,确定计划是否需要进行修改。此外,作为护理管理人员另需具备以下能力:①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②确保部门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③通过演习、应急反应评估护士知识与技能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提升。
2.2 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能力框架 2002 年,美国州镇公共卫生护理联盟针对社区护士提出了三大能力要求:①应对灾害事件的相关护理技能;②在灾害应对中,与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③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灾害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同时,该组织指出,社区护士要时刻为应对社区灾害做好准备,这对于形成并提高能力非常重要[27]。2003 年8 月,大规模灾害教育国际护理联盟资格委员会发布《注册护士应对大规模灾害事件需具备的能力》[28],针对注册护士在应对大规模灾害事件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知识进行阐述,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评估能力、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核心知识包括健康促进、降低风险和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系统和政策、疾病管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伦理学知识在不同个体中的应用。同时,该文件还对每种能力制定了详细标准。2007 年10 月29日,美国公共卫生防备委员会针对社区护士在灾害紧急应对中的任务发布了《州护理主任协会意见书》(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territorial directors of nursing position paper,ASTDN),明确指出社区护士必须具备明确社区卫生在灾难应对中的作用、明确突发事件应对机构的指挥系统、熟悉当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12 种应急能力[19]。2008 年2 月,社区护理教育者联盟发布《社区护理教育者灾害防备白皮书》[29],提出社区护理教育者在灾害护理教育中,应使社区护士具备三大应对能力,即评估和计划能力、实施干预能力以及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能力。
2.3 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工具 Tichy 等[30]将国际护理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ICN-WHO framework)作为理论依据,制定了灾害准备评估工具(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DPET),该问卷包含灾前准备、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3 个维度,共4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6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得分越高说明灾害准备度越好。该问卷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0,目前已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广泛应用[31-32]。美国威斯康星州护士协会与公共健康部门及护理联盟共同研发的应急准备信息问卷(Emergency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EPIQ)包括准备能力评估表、培训方法及时间的倾向选择和人口统计学资料3 部分,该问卷设计的目的是用于评估护士应急准备熟练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多用于灾害护理能力测量[33-34]。Garbutt 等[35]对EPIQ 进行分析、修订和验证,结果显示,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信 效 度 良 好。Wisniewski 等[33]对EPIQ 进 行 实 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是可用于评价应急准备、检验和评估护士学习需求的可信工具[36]。
我国研究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工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37],如李真等[38-39]对国外量表或理论框架进行翻译,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文化调适,设计了“灾害准备评估工具”和“灾害护理能力问卷”。从研究对象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急诊护士、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和军队护士[40-43]等。部分研究者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对社区护士进行研究,如杨雅娜[44]在文献查阅、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运用Delphi 法确立了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储备、危机评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心理应激能力、灾后疫病预防能力和个人素质6 个一级指标、35 个二级指标,并在此指标体系基础上设计了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重庆市8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35 名注册护士进行预调查,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4]。曾维等[45]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以社区公共卫生护理模式和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设计了“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理工作内容及能力自身评价问卷”。王冬叶等[12]为了解温州市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了“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
与国外评价工具主要由权威机构研发或拥有权威理论依据,研发过程循序渐进相比,我国现有评价工具多未广泛应用,研究者多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部分评估工具未经信效度检验,其科学性有待加强。
我国对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及所需能力要素的界定尚不明确,但大致包括7 个方面。
4.1 知识储备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应急救援的重要保障。邓荆云等[46]在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调查分析与培训策略研究中提出,护士需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心肺复苏术、创伤出血的止血包扎技术、外伤现场评估方法、心理援助、外伤检伤分类等相关灾害救护知识。周志衡等[47]认为社区医护人员除需掌握救护相关知识外,还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知识,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知识、流行病学调查知识等。
4.2 风险评估分析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前哨,社区护士如能尽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号,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杨雅娜[44]认为,社区护士需具备社区脆弱性分析能力、危机识别能力、工作环境危险性评估能力等危机评估能力。Rogers 等[48]认为,专业的社区医护人员除需要掌握相关疾病知识与临床技能外,还需熟练应用监督社区潜在危险、危险信息传递等领域的技巧,并能够对所处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防止事件发生或进一步恶化。
4.3 现场急救能力 扎实的急救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包括检伤分类能力、分诊转运能力、救护技术、仪器设备使用技术、病情观察处置能力、职业防护能力等。突发事件现场病人往往伤情较为复杂,护士需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及时处理;有突发状况时,能快速反应、迅速判断,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救治伤员。已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于常见的基础急救技术掌握较好,但对少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能力明显不足[49-50],与Veenema 等[51]研究结果相似。因此,社区护士除需掌握心肺复苏等一般急救技能外,还需掌握针对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品泄漏等的急救能力。此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占据较大比例,因此,社区护士在进行救治时需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等,以防止自身感染和交叉传染。美国公共卫生防备委员会在针对社区护士灾害紧急应对任务所发布的《州护理主任协会意见书》中提出,社区护士所需具备的能力也包括做好个人防护[19]。
4.4 沟通协调能力 国际护理联盟资格委员会发布的《注册护士应对大规模灾害事件需具备的能力》[28]及美国公共卫生防备委员会针对社区护士灾害紧急应对任务所发布的《州护理主任协会意见书》[19]均提到沟通协调能力在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保证应急救援的有效开展。突发事件中的沟通能力不仅指与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还包括向相关政府机构上报信息、与新闻媒体、公众之间的沟通等。此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学会与其他工作人员协同合作,服从各单位对人员与物资的调配。
4.5 心理应对能力 灾后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52-53]。发生突发事件时医护人员会因事件的突发性、高强度工作等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社区护士作为救援工作的主力军,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环境,尽快投入应急救援工作中。同时,受灾者及周围群众会因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出现一定的心理异常,常表现为恐慌和不安,因此,在应急救护过程中社区护士除需抢救生命外,还需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帮助其走出应激状态。已有研究表明,社区护士往往忽视心理应对能力的提升,心理干预能力较弱[23,54]。提示,今后还需加强对社区护士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4.6 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往往伴有疫情发生,社区护士需协助进行社区居家隔离管理、社区消毒,并妥善处理医疗废物,防止病毒等进一步传播。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等途径对居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其正确进行垃圾处理及饮食卫生和用水安全。
4.7 自主学习能力 与其他临床护士相比,社区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应急知识陈旧、危机意识淡薄、应急技能欠缺等问题[55],且社区护士多未接受过系统的公共卫生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不利于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因此,社区护士需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应鼓励社区护士积极参与各类相关培训与演练[56],参加继续教育,以不断更新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素质,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目前,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相关人员需积极进行针对性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护士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工具,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政策,进一步优化社区护士应急教育培训方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护士的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