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台湾何去何从

2021-01-06 05:57张洁
统一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边缘化传统产业伙伴关系

■ 张洁

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规模上看,《协定》涵盖15个国家,辐射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30%,意味着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层次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体化市场开始形成。从结构上看,《协定》采取以东盟为中心的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嵌套式结构体系,不仅整合了既有承诺与规则条款,而且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各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从内容上看,《协定》不仅涉及货物与服务贸易、投资环境、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等内容,而且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与合作、政府采购等诸多创新性经贸安排纳入其中,旨在通过大幅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共同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以及互惠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协定》的达成充分彰显区域国家支持自由贸易、维护多边主义的意愿,增强区域内国家凝聚力,重构亚太经贸治理新格局,开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二、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台湾经济危机重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新秩序,映射到当下民进党当局构筑与祖国大陆“脱钩”的分裂主义路线,凸显两岸在同一时空中发展路径的反向演进,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当岛内产、学、研各界就《协定》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之际,台湾当局却刻意淡化、模糊其对经济的冲击,声称台湾经济受其影响有限,强调早已就此议题做了超前部署和调适,包括通过“新南向政策”协助产业布局东南亚,开拓外部市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并且将无法参与《协定》的责任归咎于祖国大陆的阻挠和打压。事实上,正是民进党当局狭隘的政党利益和意识形态桎梏,致使台湾经济正逐渐游离于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亚太区域市场之外。可以预见,台湾经济系统承受的压力或将随着《协定》的生效、实施、深化而呈螺旋型上升,随之而来的经济边缘化、传统产业空洞化以及电子资讯业竞争加剧态势,将损害台胞台企的发展利益。

(一)经济边缘化

长期以来,台湾经济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济体之间已形成紧密的“强连接”和深度的“强依赖”,台湾与《协定》涵盖经济体的贸易量与投资额均占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总额六成,台湾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协定》涵盖的经济体就占了6位,显然《协定》涵盖的经济体是台湾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最大的目标市场,具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看,未来被排除在《协定》之外的台湾将面临被动“脱钩”的压力与边缘化危机。首先,台湾产品边缘化。《协定》旨在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构建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货物贸易整体自由化水平将达到90%以上,大幅降低区域内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提升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强化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实现。《协定》对内实行自由贸易的同时,对外则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其内生的排他性势必对来自区域之外的商品产生挤出效应,而且当前台湾产品对区域内市场的依赖程度与将来被该市场排斥所受冲击的烈度是对等的,台湾产品边缘化在所难免。其次,产业链边缘化。《协定》生效后,区域内劳务、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新的市场内重新配置,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重组,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因此,被隔离在区域内市场之外的台湾企业无法参与区域内产业分工,陷入与区域内市场被动“脱钩”的困境,产业链边缘化难以避免。据岛内智库估算,仅因关税效应造成的冲击,2030年台湾对《协定》涵盖经济体的出口将减少80亿美元,若再加上投资效应造成的冲击,台湾地区生产总值(GDP)将减损0.76%。岛内媒体哀叹,台湾将在亚太区域整合大潮中逐渐被边缘化,沦为亚太区域一体化的“孤儿”。

(二)传统产业空洞化

长期以来,台湾传统产业出口目标市场高度集中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济圈,2019年台湾传统产业对《协定》涵盖的经济体出口额约500亿美元,约占台湾出口额三成,对区域内经济体的市场集中度高达60%,因此,台湾传统产业市场高度集中化的态势将因《协定》生效而倍受冲击。随着《协定》涵盖的经济体间关税逐年调降,10年后高达91%的商品将免除关税,而台湾与《协定》经济体的贸易却需承受5%-15%不同程度的关税,区域内外关税差将直接削弱台湾传统产业在区域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为突破市场阻力,拓展经贸空间,抵御关税冲击,相关台企不得不将生产线向《协定》经济圈转移。就产业层面看,部分附加价值低、标准化率高的产业,如机械、纺织业为适用《协定》原产地规则,享零关税优惠,或将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外移至《协定》涵盖的区域内;从地域层面看,素以钢铁、石化为主的传统制造业重镇高雄所受冲击居岛内各县市之首,钢铁、石化的外移对高雄经济的冲击将是破坏性的。有学者估计,高雄或将成为岛内“锈带”,传统产业外移引发产业空洞化危机已然显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岛内制造业中70%劳动力服务于传统产业,一旦产业外移或停产歇业,将直接导致失业率上升、平均薪资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三)电子资讯业压力倍增

台湾电子资讯产品出口受益于《信息技术协定》(ITA),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济体的贸易均不受关税制约,短期内《协定》对台湾电子资讯产品的影响有限。但从长远看,台湾电子资讯产品在《协定》涵盖的经济体市场竞争压力倍增。一方面,随着《协定》涵盖的区域内经济要素的整合,独立于区域外的台湾资讯企业将无法参与区域内供应链的合作与重组,限缩了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还会受技术标准、产品规则、通关程序等非关税壁垒制约,无形中削弱其在区域内经济体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台湾电子资讯产品被替代的风险加剧。《协定》采取的是累计原产地规则,在确定原产地资格时允许产品在所有成员中共同生产或加工制作后进行累积,来自区域内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被考虑在内,显著提高贸易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有助于区域内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降低最终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区域内产品竞争力。而且台湾电子资讯产品与日本、韩国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累计原产地规则鼓励企业在区域内采购,势必减少对台湾产品的进口。

三、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台湾何去何从

作为一个浅碟型、以出口为导向的小型经济体,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使得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中逐渐被边缘化,台湾何去何从?与岛内专业人士对此议题理性务实的认知相反,民进党当局坚称《协定》对台湾经济影响有限,而且已通过“新南向政策”作了超前部署,协助产业布局东南亚市场,甚至宣称要加入日本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曾经被蔡英文当局寄予厚望的“新南向政策”所涉及的地区与《协定》涵盖的主要成员高度重叠,《协定》的构建将大幅挤压“新南向政策”经贸空间,尤其在投资领域,台湾作为区域外经济体将无法享受区域内投资自由化、投资保护、投资促进等优惠及便利化措施,台商将失去诸多投资机会,向外拓展受限,台湾当局的“新南向政策”也将重蹈覆辙,以失败而告终。同时,且不论台湾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能够参与,台湾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经济体的贸易与投资分别占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额的24%与14%,无法与《协定》的体量相提并论。

缺席《协定》台湾经济面临重重危机,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干扰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一系列谋“独”行径,勾连外部势力进行挑衅,导致台海局势复杂严峻,两岸政治互信不复存在,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进程被迟滞,以致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受阻。民进党当局素以政治取代政策,政党利益优先于民生福祉,政治与经济脱嵌,严重损害了台胞台企的发展利益。面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冲击,台湾当局唯有从改善两岸关系入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重启协商对话才是正解,理性务实地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由此共同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前景方为可期。

猜你喜欢
边缘化传统产业伙伴关系
体操教学“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病案突进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放松美国金融管制的密径?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