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 刘奕伶
2020年1月起,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世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开启“三通”(通邮、通商、通航),打造了一日生活圈,许多台湾商务人士早晨从台湾飞往大陆沿海城市参加中午的会议,下午则搭机返回台湾与家人共进晚餐。这样美好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下已戛然而止。
如今,两岸人员双向移动困难重重。根据台湾当局现行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大陆民众入境台湾需满足下述条件:持有居留证、台籍人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项目许可。换句话说,一般大陆民众无法入境台湾。而目前台胞入境大陆虽没有特殊限制,但受限于大陆全面就地隔离政策,台胞需要负担旅馆隔离费用与时间成本。现阶段台胞入境大陆,先在台湾花费约1300-1600元人民币取得登机前72小时内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抵达大陆,除在机场做核酸检测外,需要随机入驻当地防疫旅馆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此外,由于允许直飞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成都、厦门4个,因此若目的地是其他城市,则最多还需要在目的地居家隔离14天。总之,现在去一趟大陆,除金钱花费外(以上海14天为例,台湾人上海隔离群组建议预算7000元人民币),还需要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才能在目的地正常活动。不仅如此,由于各地医学隔离旅馆条件不一,又是随机分配无法自选,因此偶有无法满足被隔离者需求的情况发生,所以对部分台湾民众而言,无法选择旅馆也成为是否赴陆一个重要考量。
总而言之,由于两岸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采取非常谨慎的高标准防控政策,导致不少台湾民众面对隔离所需时间和金钱止步,暂时搁置往来两岸的各项计划。
在两岸人员出行相当困难的背景下,2020年两岸交流并没有终止。据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1月与2月,仍然有10多万人次台湾民众前往大陆。不过2020年年初,许多台湾人是穿着全套防护服并怀着紧张的心情到大陆。不过,一年后回头再看当时的情境,其实反应过度了,特别相较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动辄每日上万新发患病者而言,大陆的疫情控管能力其实极为优异。大陆面对14亿人口庞大压力,能在短时间内让民众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并且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世界高发的此刻仅有散发病例出现,仍能维持社会机能正常运作,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疫情时间不断延长,大陆积极防疫的具体成效除了数字会说话外,许多在疫情期间往来两岸的台湾人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享给亲友,这些均使得台湾民众赴陆情况渐趋正常化。
众所周知,由于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一直不承认“九二共识”,并且不断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得两岸官方交流中断至今,因此民间交流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疫情中,民间交流虽因为人的出行受阻使得交流形式上受到影响,但就如老祖宗传下的那句话“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在面对疫情的阴霾时,除了感叹人事无常外,科技再次为人们找到了新的出路。
疫情中,“高科技”扮演了深化两岸民间交流重要角色,其中又以文化教育领域受惠最大。疫情暴发后不久,从2月新学期开始,大陆各级院校几乎全面停止返校上课。3月起,全面性网络教学成为2020年上半年大陆教育特色。不光大陆如此,海峡另一头的台湾亦是如此。2月底3月初,台湾各高校纷纷宣布暂缓开学,其后则是个别学校开启了各种网络线上课程测试。“停学不停课”是当时两岸教育界最常强调的重点。不过,两岸教育界为了因应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需求,着实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就大陆而言,各大线上教学网因为无法同时在线如此多师生而纷纷发生故障,而台湾则是陷在用哪一款软件的困扰中,甚至还曾因ZOOM软件的信息安全危机而引起台湾社会轩然大波。不过该时期,台湾十分幸运地未发生大规模感染事件,因此高校多半陆续恢复到校上课,线上教学成为昙花一现。
为何要说科技为两岸文教领域搭起新桥呢?首先,困在大陆或台湾无法返校的两岸老师与学生们,原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无法返校教学或学习,但是线上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在台湾的大陆高校教师为例,借由腾讯会议、钉钉、QQ等众多软件,解决了无法返校教学的难题。不仅如此,由于老师人在台湾,因此往往能给学生更多台湾才能取得的教学资料,使得大陆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元的学习资讯。其次,两岸老师们因为这场疫情,开始大量学习各种网络教学技巧,并且常跨界寻找对岸合适的线上教学工具并应用于线上课程,因此两岸教师借由各种社交网站进行各种教学工具软件使用分享的情况比比皆是,无形中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第三,由于疫情期间两岸高校采用线上网络课程形式(特别是大陆),因此两岸高校的众多课程开放给非班级学生参与,而两岸教育从业者也因此有更多从事学术交流互动的机会。总的来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让两岸师生受困于所在地,但是由于网络的无远弗届,因此反倒因祸得福,让海峡两岸高校的师生们有了新的沟通渠道,并且进而促进高教领域两岸的交流。
“零”现场观众演唱会。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要避免群聚感染,两岸表演艺术工作者纷纷将大型群聚活动与演出取消,使得文化艺术产业商业行为顿时冷清不少。然而,因应新的情势变化,演艺人员(特别是知名明星)开始借助高科技进行各种线上/线下合作,以及同步演出。例如,台湾知名乐团“五月天”便在5月31日晚举办“突然好想见到你”线上演唱会。五月天乐团从成团后,习惯性每年5月举办演唱会与粉丝同乐。然而由于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无法举行现场演唱会,为延续对粉丝“五月之约”的承诺,乐团租用万人“中山足球场”演出,但不开放观众入场,观众可在各大直播网站欣赏live演唱会。这是五月天成团23年来首次现场“零观众”户外演唱会。在这场特殊的演唱会中,除演唱者五月天是在中山足球场现场外,五月天还连线其他几名明星,进行同步连线合作,因此依然满足了演唱会有“嘉宾”的模式。此外,场地也以演唱会标准进行布置,另外也在所有观众席上置放萤光棒代表粉丝。据TME live数据统计,共计1个小时的演出时间内,吸引了超过3500万人次观看直播,当晚有7条相关内容冲上微博热搜榜。而在此之后,也有华人音乐圈其他艺人仿效进行小型室内直播演出。换言之,两岸音乐圈在疫情期间,借由线上/线下串连方式,仍然能进行与两地歌迷的互动。
抗疫歌曲。由于疫情影响各地民众的心理状态,因此大陆、香港、台湾众多音乐从业者纷纷共襄盛举,创作与演唱防疫歌曲鼓舞人心。比较特别的是2月间,闽南语防疫“战歌”《与你同在》和《防疫调》问世,由厦门市文联发起,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飞与吕飞、杨俊华、庄伟凡、王建杰(台湾)、林久登(台湾)、楚阳(台湾)、郑宝顺(台湾)等两岸音乐人共同参与完成。由于成员分隔两岸,因此往往是借由电话与网络沟通,最终在特殊的环境下完成创作。其中《防疫调》更是采用传统闽南语歌仔戏调录制,极具特色。
此外,华人圈合作的抗疫歌曲还有不少,萧敬腾(台湾)、谢霆锋(香港)、王俊凯(大陆)共唱《保重》。知名唱片制作公司“索尼音乐”则邀请到近30组歌手,集结大陆、香港、台湾乐坛共同完成抗疫公益歌曲《爱从未离开》,音乐人各自远程通过手机完成录音,通过自拍方式完成MV对嘴视频。总而言之,这场疫情中,两岸音乐人虽无法汇聚一地引吭高歌,但仍以各自的方式尽力以音乐抚慰世人,足见两岸在演出艺术产业上的交流活动,非但没有因疫情而停滞,反而因疫情而更结合在一起,同时也用歌曲持续深化两岸民间情感交融。
从2016年蔡英文上台开始,两岸关系不断向下探底,从过去的春暖花开,进入现在的冰天雪地。在民进党有意的操作下,许多两岸民间沟通渠道都关上了大门,其中,又以高敏感性议题的论坛活动(例如探讨两岸未来政治性议题)受到最大的影响。疫情期间,由于出行不便,因此两岸许多交流活动延期、取消或是缩小规模。
不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两岸的有形交通,两岸有识之士在教育领域之外也广泛使用互联网突破障碍,运用两岸无形的通讯网,灵活调整会议形式,使得传统学术会议不再囿于参会者需要亲自莅临会场,转变成可以通过一定的通讯软件渠道,与其他与会者共同参与讨论。当然,多人线上会议并不是新鲜事,在许多好莱坞电影里早就有这样的情节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限于机器设备与网络频宽、软件功能,以及资讯安全等问题,线上会议迟迟未成为主流。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世界各地各级会议几乎都开始出现线上参会者。如前所说,两岸在疫情暴发后度过刚开始的紧绷期后,现在已经渐渐恢复举办各种民间会议,并且许多两岸指标性大会已开始出现两岸政治人物连线谈话的画面(过去多半是预录模式)。
回顾2020年3月以后的两岸交流活动,众多学术会议与各类论坛改采线上会议形式,使得参加者突破时空限制,与会者来源更多元,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过去两岸交流曾被人诟病参会人员来源较为单一的问题,有助于扩大两岸民间交流。
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成功受控,因此两岸仍将因防疫措施而影响到两岸人民的出行。然而回头看过去一年的两岸民间交流,由于经贸与历史、血缘等的牵绊,两岸民间互动仍蓬勃发展。不仅如此,伴随各地陆续成功研发疫苗的消息传出,两岸的交通限制可能在两岸疫苗施打普及后进行松绑。展望未来,由于两岸在众多领域存在密切合作关系,加上疫情期间许多新通讯科技的运用创造出许多新的合作机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势将持续升温,迈入更紧密互动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