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凌斌
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于11月3日正式发布。《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直至20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出一幅宏伟蓝图。其中,第58项建议专门涉及两岸关系,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做出战略部署,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全面阐述了未来5年到15年对台工作总体目标、原则立场和重点任务。
仔细研读“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台内容,并将其与“十三五”规划建议涉台内容进行对比,可以清晰看出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脉络,探析其释放的重大政策信号。一方面,无论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如何风云变幻,祖国大陆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始终一脉相承,坚持了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立场,保持了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展现了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主导祖国统一进程的战略定力。
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政治前提。无论是“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台部分都开宗明义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充分展现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必须牢牢固守的底线。回顾1992年两岸“两会”香港会谈的历史事实不难看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向对方承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精髓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即“求一中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质言之,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换言之,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能否缓和与改善的“通关密码”。台湾承认这个前提,则两岸和解,背离这个前提,则兵凶战危。未来的两岸关系面临上述两种前景,何去何从,端视台湾的选择。
二是坚持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的发展理念。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到“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都表明祖国大陆始终以满足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在陆台胞的需求和渴望作为对台政策落脚点,始终致力于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提升在陆台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基本方向,不会因为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变化而轻易改变,也是在对台工作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是坚持聚焦“一代一线”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青年是两岸未来发展的主导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归根到底要靠两岸青年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指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无论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还是“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都表明祖国大陆在对台工作中坚持以“青年一代、基层一线”为重点目标群体,坚持精准施策,注重落实落细,努力提升对台政策效果。
“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台内容在表述上和措辞上也出现了若干重要变化,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顺应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演变,针对做好对台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进行相应调整与创新,意味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将更加务实灵活、稳中求进。
一是推进祖国统一目标将更加明确。从以往的“和平统一”到“祖国统一”,删去了统一之前的定语“和平”二字,这是基于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发展做出重大判断基础上进行的重要调整,意味着未来推进两岸统一的方式、手段和路径都是开放的、多样的。祖国大陆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尽管祖国大陆仍然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一旦出现外国势力介入或“台独”势力胆敢分裂国家等极端事变,导致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之时,祖国大陆就不得不通过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完成国家统一。能战方能止战,备战才有和平,必须随时做好以非和平方式遏制“台独”分裂,完成祖国统一的充分准备。只有做好了以包括非和平方式在内各种手段实现祖国统一的准备,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才会最大化。
二是遏制“台独”活动举措将更加有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用语不多,但字字千钧。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强势推行“以疫谋独”“倚美抗中”的“台独”路线,勾结外部势力推行“去中国化”,加剧两岸对立对抗,阻挠祖国统一进程,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因此,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祖国大陆对台工作重要内容。可以预见,祖国大陆反对“台独”的态度将更加主动坚决,遏制“台独”的举措将更加强劲有力。无论是解放军练兵备战步伐不断加快,还是解放军舰机绕台巡航渐成常态,以及日前舆论关注的祖国大陆正在研究制定“台独”顽固分子名单,都是祖国大陆履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具体作为,也可以看作是祖国大陆以实际行动针对各种“台独”挑衅做出坚决回应。
三是深化融合发展步伐将更加坚定。“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融合发展”,并将其与“和平发展”并列,表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将是未来祖国大陆对台工作重中之重。与“十三五”时期祖国大陆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方面,实质上是以“惠台”为导向的两岸互利共赢不同,“十四五”规划建议根据台海形势新变化,尤其是因应民进党当局不择手段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新情况,主动调整了这一导向,即在“惠台”初衷不变的基础上,将融合发展重点转变为把祖国大陆的发展机会、同等待遇向广大台胞台企开放。“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为已在祖国大陆或有意愿赴陆发展的台胞台企持续分享发展机遇,提供同等待遇;提出“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件件有望逐步落地落实落细,为台胞台企融入祖国大陆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广阔天地和宏大舞台。
闽台关系源远流长,闽台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福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历史进程中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也具有其他地方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既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以往福建对台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表明中央对未来福建做好对台工作寄予高度期待,赋予了“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特殊使命,为新时代福建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先行先试,做好对台工作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2019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首度超过台湾,按照这个良好发展势头,福建未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会逐渐缩小与台湾的差距,在经济、交通、环境、文化、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建设和发达程度也有可能逐步赶超台湾,这对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十四五”时期,福建应发挥独特优势,把握历史机遇,在“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及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积极先行先试,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深化闽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融合,加快建设宜居宜学宜商宜业的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一是在加强闽台产业合作方面积极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十四五”时期,福建应当把握机遇,在加强闽台产业合作、促进闽台经济融合方面有所作为。例如:以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五大台商投资区为主要载体,在全省形成层次有序、融合配套、分工错位、优势互补的闽台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加快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链条式、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产业链配套等措施,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合作,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以“一企一策”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因企因案施策,切实帮助台资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在闽台企转型升级、稳定发展。
二是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积极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两岸应“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十四五”时期,福建应当把握机遇,在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例如: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福建特色的祖地文化资源,持续发挥宗亲、乡亲、姻亲纽带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闽台文化交流内容,增进广大台胞对“根、祖、脉”的认同。进一步挖掘祖地文化资源,巩固提升祖地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力,重点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尤其是“首来族”赴闽参与寻根谒祖、进香朝拜、神像巡游、文艺演出、文化节庆、文创设计等交流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闽台历史文化渊源的认知。
三是在深化闽台青年交流方面积极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十四五”时期,福建应当把握机遇,在深化闽台青年交流、吸引台青赴闽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例如:策划举办若干项以“首来族”为主要参与群体的品牌交流活动,扩大吸引“首来族”到祖国大陆交流参访。分类整合福建各对台交流基地特色资源,精心策划活动线路,组织台湾青年赴闽开展特色交流基地之旅。积极拓展台青赴闽就业新领域,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公益支持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就业。支持两岸青年携手创业。落实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有资质的台青创业企业参与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