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锋,张定安,赵国锋,何意会
(河南省内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内乡 474350)
2016年以来内乡县采取“四轮驱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资金撬动、部门联动)、全域整治”战略,不断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采取逐年提升,持续推进手段,紧盯目标,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提高,粪污治理初见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155个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7%,两项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现就内乡县做法报告如下。
该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汇水区,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畜禽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部门领导一齐上,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强力推动,才能抓好落实。对养殖污染,在认识上提升站位,扛牢责任;在工作上抓牢抓实,做实做细;在落实上,成立机构,建立机制;在工作保障上,资金到位,经费到位。
2016年制定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年规划和长期规划,确定了整治与治污同步进行的思路,同时对南水北调汇水区养殖场进行关停。2017年对全县禁养区内养殖场进行关停,并申报实施了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2018年、2019年对全县未列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的填平补齐和提标改造工作;2020年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下小散户进行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2021年将对遗留进行排查并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启动乡镇粪污收储中心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县政府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支持。通过印制宣传册、发放宣传单、进场入户宣讲、组织养殖户现场观摩等方式,切实增强畜禽规模养殖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采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
在规划、目标确定后,如何实施成为畜牧局的首要问题,无论是规模场户提标改造,还是规模以下小养殖治理,还有后来的乡镇粪污收储中心建设,许多工作没有先例,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经验是外出学习,取得真经,先试点,后推广。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奖补标准,最后再通过政府强力推进。
针对不同的养殖规模、地理环境,不断探索养殖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在规模以下养殖户污染治理上,我们通过试点,在总结治理模式基础上,制定了《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全量收集设施建设规范》技术标准,依据标准,通过行政推动,大力实施。通过各种措施,畅通还田利用渠道,明确还田利用标准,强化还田利用全程监管。
在规模以下养殖户污染治理路径上是分片、分阶段集中实施,试点乡镇先期进行,其他乡镇集中整治。凡愿意继续养殖的规模以下养殖户,采用机制玻璃钢发酵罐进行粪污全量收集,做到资源化利用。所有畜种折合成猪当量,每头猪配备容积不低于2m3机制玻璃钢发酵罐进行治理,存栏猪1头以上、牛3头以上、蛋鸡500只以上的均在整治范围。
由于养殖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县畜牧局利用行政资源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大力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2017年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申报并实施了资金达6000万元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累计投入1.67亿元对全县规模养殖场的粪污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和填平补齐。目前项目已完成并通过县级验收,目前等待省市验收。
利用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和县财政资金,累计投入3000万元资金,按30%~40%进行以奖代补,对未列入整县推进项目的130家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全县所有规模养殖场、户已完成填平补齐和提标改造。
2020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规模以下小散养殖户专项整治活动,县政府出台会议纪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积极参与的养殖户及消纳的林果大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相关设施进行适当补贴,对农户按照购置的玻璃钢罐总额的30%予以补贴。对购置沼液车的规模养殖场、户按总造价的50%进行奖补,第一年补贴40%,满三年仍在使用的补贴剩余的10%。对按规范化要求建设粪污集中收储利用中心的罐体和沼液池,县政府全额予以补贴。
为切实搞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我们连年申请财政拿出专项经费进行工作奖励,例如2020年申请50万元专项经费对各乡镇按污染整治数量、进度、质量进行考核,每10d评比一次,前3名,各奖励2万元、1万元、5000元,召开一次现场会奖励2万元,由于措施得力,很快掀起养殖户污染整治工作高潮。
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普遍参与。内乡县充分动员各方力量,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村干部全力参与该项工作。
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整县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内乡县建立了由畜牧、环保、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和乡镇政府参与的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定期会商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政府出钱,部门出力。
坚持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域推进,压实责任,党政同责,建立明确的包村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同时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新闻报道、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公告、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对建设进度、质量、效益等进行检查和通报。
在专项整治过程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中,各乡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村支两委和基层防疫员全员参战,分清重点,集中整治。
作为畜牧部门,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和讲政治问题,要有政治敏锐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到位,就会成为各级巡察督查的重点和焦点,这就成为工作的风险点和敏感点。晚做不如早做,既然要干,就要干好。
目前人民群众追求生活品质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中小散养户的粪污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是保水质保安全、维护群众健康的需要。目标是方向,目标是行动,目标是奖惩基础,我们制定的规划、方案就是目标,是大目标,每天谋划的行动是小目标。要天天有目标,天天有行动,咬定目标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养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
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单靠畜牧部门治理任务根本难以完成。在县委政府众多工作中,如何引起领导重视,把它列入县委重点工作,由主要领导挂帅,亲自推动,是抓好落实的关键。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能列入县委重点工作台账和每周重点工作例会,县领导集体听取乡镇工作进度汇报,是全县形成养殖污染整治高潮的根本原因。
在粪污治理问题上,必须摸清底子,摸清养殖数量和污染状况,制定治污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奖补政策,制定考评方案,当好参谋,才能引起领导重视。
“没钱难办事”,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建设和小养殖户专项整治都需要给农户补贴,乡镇和畜牧局需要下乡入户指导,没有经费和资金,工作难以开展。资金问题是解决养殖污染的必要手段,只要有资金就能去撬动养殖污染治理问题,就能调动养殖场户和基础干部广泛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在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每个环节抓不好就会导致工作前功尽弃,为了探索有效运行机制,我们多次深入乡镇和养殖户、种植大户、林果大户、乡镇领导、村组干部进行座谈,调研探索粪污收储利用中心运行机制建立,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收集、运输、储存、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