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庆
(沈丘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沈丘466300)
沈丘县农业农村局采取召开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养殖场现场及电话咨询的方式,对沈丘县生猪产业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笔者现报告如下:
沈丘县人民政府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为契机,以省级生猪产业集群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生猪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依靠创新驱动拉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高价值链。通过政策支持做大、做强沈丘县生猪产业,为农民工就业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从事生猪生产的能力及自觉从事生猪生产的意愿;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和生猪生产管理服务机构,解决农民工“养不好,不敢养”的问题。
2020年度沈丘县以生猪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创建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园。沈丘县现有规模以上养殖场201家,省级生猪产业集群1 个。根据统计监测情况,截止到2020 年6 月底,全县生猪存栏53.143 万头,出栏42.27 万头,生猪存栏环比增长6.5%,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4%。
沈丘县把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纳入《沈丘县贯彻落实2020年度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及《沈丘县乡村振兴考核方案》;出台了《沈丘县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沈政〔2019〕50 号文)、《沈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丘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实施方案》、《沈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沈政办〔2019〕106 号文)及《沈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丘县畜禽养殖场禁养区调整方案的通知》(沈政办〔2020〕11 号文)等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支持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沈丘县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召开专题会研究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促进生猪稳产增长。设立非洲猪瘟扑杀补贴专项经费500万元。2020年度免费发放价值30万元的消毒药品,沈丘县财政列出非洲猪瘟专项检测费用95万元, 投入实验室改造专项资金135万元。
沈丘县农业农村局组织12 名高级职称畜牧专家和10 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养殖场(户),开展生猪养殖、生物安全防护和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农业农村局建立沈丘县生猪养殖技术交流工作微信群,服务指导全县生猪养殖技术。
积极开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打造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县政府成立了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沈丘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沈丘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合作机制和河南省微生物复合菌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创新驱动提高沈丘县生猪产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开展“生猪养殖节水装备研究与应用”项目、“生猪养殖微生物复合菌饲料应用”项目、“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生猪出栏合格证制度推广应用”项目、“生猪粪污农田综合利用”等项目,极大地推进了沈丘县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绿色化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稳定、广阔的就业产业保障。
实施“百万农民创业工程”,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园区充分利用自身平台资源优势,发挥返乡农民工的带头带领作用,大力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鼓励农民扩大合作开展自主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养殖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帮助一批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服务型农业合作组织,共同搭建农业产业成果孵化、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流动转化,推广集约化技术。截止到2020年7月引进国内外主导产业相关专业高精人才5 人,培训科技人才30 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园内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采取“订单+保底收购”、“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内以生猪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带动就业8 000人,其中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达5 000人。
4.1.1 创新养殖模式,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的产业联合体养殖模式
通过利益联结,集群带动关联企业53家、合作社7个、配套机构3 家、订单农户1 000 多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 500 余个,关联从业人员达1 万多人。2019 年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3.78 亿元,其中企业类共计53 家,销售收入11.39亿元;专业合作社7家,销售收入0.5亿元;配套机构3家,销售收入0.87亿元。
4.1.2 建立生猪技术培训中心,提高养殖户创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
集群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和河南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开设培训班、技术讲座和指导,集群内养殖户可免费参与,免费发放养殖技术资料,已举办6 期培训班和技术讲座,500 余人次参与,增加创业就业岗位100多个。
4.1.3 探索经营新模式,合作经营猪场,提供就业岗位
集群在养殖资源丰富乡镇寻求合作伙伴,集群提供仔猪、饲料、疫苗和技术,合作方建设猪场,目前已在沈丘县刘庄店乡、洪山镇和郸城县合作办场5 个,直接培养养殖技术人员12人,带动关联就业人员25人。
4.1.4 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民就业
集群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在沈丘县石槽集乡、邢庄镇自建3个养殖基地,目前已形成存栏母猪1 500头,年出栏生猪3万头规模,直接带动农民就业50多人;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亚行莲池猪场、白集猪场和石槽集乡、邢庄镇扩建猪场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将实现存栏1 万头母猪规模,年出栏生猪20万头,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4.1.5 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就业
发展集群配套产业,为解决猪只饲料原料问题,设置5 个粮食收购点,雇佣当地农民16 人(季节性)收储粮食,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 万元;流转土地2 000 亩,以沼渣、沼液有机肥为肥料,发展莲藕、甘蔗、蔬菜大棚和有机小麦,通过自己种植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农户进行种植,公司免费提供有机肥,订单回收,发展订单农业5 000亩,带动1 000 多户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规划建设冷链物流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屠宰加工项目和农产品分拣加工中心,预计将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徐如红:周口市沈丘县刘湾镇人,退役军人。该同志情系桑梓、睿智创业、诚信经营、热心公益,其所经营的猪肉店多次被评为周口市文明诚信商户。
徐永红注册资金200 万元,成立沈丘县鑫鸿养殖专业合作社,先期在该村流转土地70 亩种植薄皮核桃,在核桃林边养殖黑猪,在核桃林内散养柴鸡,一边探索试验、一边总结提升。尽管市场行情有波动,但合作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核桃园稳定亩产干核桃250 kg;原生态能繁黑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00 头,年出栏生猪3 000 头;柴鸡年出栏近万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渐显现。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邀请乡亲们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猪仔和技术,由社员负责喂养和照管,养大后由合作社负责收购和销售。同时,鼓励村民进行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原生态无公害种植,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猪粪、鸡粪作肥料,统一对所生产的粮食进行购销,但群众必须保证不施化肥,并配合做好田间维护。目前,合作社入社群众已达200 多户,常年参与合作社管理和劳务人员稳定在100 人左右,每年可为群众增收260万元以上。
东城区办事处王庄行政村沈丘县双凤生猪环保养殖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林秀荣,通过自建生猪养殖场租赁给农民工,通过“五统一”模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带动52 人就业。该合作社被周口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周口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沈丘县北杨集乡瑞鑫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北杨集乡谷孟庄大孟庄,占地40 余亩,成立于2015年3月,总投资500多万元,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带动农民工12人。
现阶段由于政策的调整及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家庭为主体的散养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目前是农民工就业的主体。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生猪养殖场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般用地。实际情况是一般用地离村庄太近且碎片化,不适宜建设规模养殖场,适宜建养殖场的多是基本农田。
因为沈丘县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及屠宰企业,生猪养殖产业链条不完善。
由于近两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各地种猪存栏量明显减少,种猪引进困难。
随着生猪生产形势的发展,装备现代化是必然要求。
由于养殖场租赁土地、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无土地证和房产证,无法抵押贷款。由于没有质押部门,享受不到国家对养殖企业的贷款政策。
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形势下,对农民工从事生猪养殖业的素质要求更高。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广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绿色化发展,品牌化提升。完善产业链条,由卖活猪向卖冷鲜肉转变。引进或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及新购置现代化养殖设备给予补贴,对规模养殖场贷款给予贴息补贴。提高科技对生猪养殖产业的支撑作用,引进推广生猪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及粪污综合利用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加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