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是学校教学计划实施的依据,从中能够读出不少信息。我们选登了几个国家小学高年级的课程表,看看能否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启发。需要说明的是,在课程名称的翻译上,尽量参考我国的课程名称,而各国的“语文”一项,指的是相应国家的母语课。
德国很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母语教学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英语”课作为外语课,1 周只有1 节,并不将其作为主科,只作为拓展能力的课程。
美国小学高年级学生周一到周五上课,每天7 节课,上5 节后吃午餐,之后没有午休,再上2 节课就放学,放学时间一般在当地时间15 点前。从上面这张课表可以发现,除了“语文”“数学”两大主科课程不少外,有关科学素养(包括“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占了一定的比重,每天至少有1 节。
英国小学高年级共开设“英语”“数学”“科学”3 门主科和“哲学”“历史”“地理”“宗教”“计算机”等辅课。从上面的课程表可看到,主科和辅课的课程安排差不多,体现了英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这份课程表省略了一些内容,除了5 节正课,中间穿插了很多约15 分钟的内容,如:“早读”之前有“点名和热身运动”,第二和第三节课间有“校会”,午餐后(无午休)和第四节课间有“语音”,第五节后有“故事时间”等自由分享活动。
日本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课程增加,课时也变长,一周上5 天课,每天上6 节。从上面的课程表可以看出:第一,“语文”和“数学”是主科,并单列“理科”训练相关思维能力;第二,有“家庭科”“社会”等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课程;第三,课程表上的一些课是可以临时调整的,如周三、周四的第五节;第四,每周只上1 节“外语”,以学习英语和汉语的居多,重在了解,不作为升学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