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统领下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新教材),进行了多方面的变动,其亮点之一就是功能性栏目的设计与创新,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史料阅读”这一栏目拓展了阅读内容,补充了教材正文没有涉及的知识,这为学生自己独立获取新知识提供了多样、可靠的途径。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意识到这一栏目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史料阅读”栏目,适当补充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课程标准要求。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64-03
作者简介:朱才姣(1997.2—),女,陕西山阳人,吉林师范大学长春校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一、新教材的变动
2019年6月,新教材投入使用,其在中外古今时间编排、教材辅助栏目等多方面产生了变动。徐蓝教授介绍了新教材的四大亮点,其一就是功能性栏目——“史料阅读”的设计与创新,这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
随着新教材的投入使用,高中教师可能面临许多教学上的问题,如对新教材整体的理解、适应和把控,还有教材内容增加或者删减的变化,以及如何取舍教材内容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准确掌握《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及时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个人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然而,怎样才能有效使用新教材呢?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新教材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中展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新理念,是《历史课程标准》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只有“吃透”《历史课程标准》,才能在它的指导下,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并且有效把握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其次,教师要掌握新教材内容的变化。新教材没有采用以往教材的专题史编写方式,而是采用了通史加专题的体例编写方式,以时序和空间为基本框架,根据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编写。以往教材中有些需要展开讲解的教学内容,由于采用了通史加体例的编写方式,就一笔带过了。因此,教师要适当把控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的讲述进行取舍,突出讲解重难点知识。对于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自学都要有所考量。最后,教师要掌握教材辅助系统的变化。
新教材有许多创新的栏目,如“史料阅读”栏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将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创新栏目,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些栏目内容与正文内容联系密切,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有的栏目是对正文内容的扩充,有的栏目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尽快适应新教材,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教材的变动以及《历史课程标准》的提出,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进行口头讲解,只让学生熟记史事,这种死记硬背史实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更重要的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带着理性的思维,以史料实证为基础,深入学习历史,而不只是简单地熟记史事,如年份、事件、人物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背景等相关知识,吸取教训,以此来指导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并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历史课程研究专家白月桥的划分方式,新教材中的“史料阅读”栏目属于课文辅助系统,其是史料的展现形式之一,然而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未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并未充分利用到“史料阅读”栏目,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让学生自学,并不作过多讲解。对于新教材中的“史料阅读”栏目,教师要明确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及重要性,并重视这一栏目。
二、“史料阅读”栏目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创新性栏目,新教材中“史料阅读”栏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都要意识到这一栏目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学生要不断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史料阅读”栏目作为教科书中的辅助系统,一般罗列在教科书正文侧边部分,其内容主要是史料,诗词、日记也有涉及,它们可以用来论证教科书正文中的内容,或者补充正文中的知识点,还可以用来突出《历史课程标准》的重难点等。在查阅新教材的这一栏目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具有占比大、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等特点。在设计“史料阅读”栏目时,编者对于史料的选取和采用更加严谨、科学:不仅表明了出处,且选用的材料多与当世时间相近,更加科学和真实。通过分析“史料阅读”栏目的设置、布局展示以及史料内容的选取,我们不难发现该栏目重要性。这一栏目不仅能补充教科书的知识点,还为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可靠史料,以及在选取史料素材上节省了许多时间,教师也可利用这一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栏目的重要性。
新教材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高一新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知识积累不足、分析问题能力和阅讀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情况,“史料阅读”栏目对一些生僻字进行了读音标注,甚至在部分内容前提供了大意的概括,以便学生理解。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理解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史料阅读”作为一个创新性栏目,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其重要性突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学习,杜绝历史“大乌龙”,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是想象,更不是故事。教师要有效运用这一栏目中的可靠史料,要让学生坚信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效运用“史料阅读”栏目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史料阅读”栏目的内容,学生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这一栏目含有古文、生僻字等,没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运用这一栏目的时机。对于栏目中内容比较复杂的古文,教师可以在教授新课后,利用这一栏目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对于难度稍低的栏目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论据意识。教师对“史料阅读”栏目的使用,不仅是简简单单摆在课件上供学生阅读,还要发挥这一栏目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多角度认识史料,深究其含义
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史料阅读”栏目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吃透”史料。史料中常有难懂的字、词以及罕为人知的典故,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应正确的指导学生,适当讲解生僻字。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课,第11页“史料阅读”栏目的“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菑……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这一段中,就有生僻字及难以理解的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史料的方法,并使学生理解其含义。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一段史料,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其背景。齐桓公在位时,管仲为相,通过改革,齐国成了各方面实力都很强大的国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功登上了春秋首霸的宝座。几百年后,齐景公在执政后期,赋敛苛重,刑法严酷,逐渐失去民心。以田齐为首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再度振兴了临菑。新教材中的这一段史料正是对这一时期的生动描绘。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人们就追求更多的娱乐活动来满足自身精神世界的需求。教师通过对这一时期背景的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文中讲到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从而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二)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
受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科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所有的材料、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史料的认识,教师就要恰当地补充一些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在课本上无法获取的知识。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二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这一部分的正文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描述仅是简单地阐述了冶铁技术、兴修水利、农业进步带动工商业等内容。通过阅读第11页“史料阅读”内容,学生才可以深刻理解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菑的繁荣景象:吹竽、鼓瑟、弹琴、击筑……一片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仿佛呈现在我们眼前。相较于正文内容,“史料阅读”栏目的内容更具有拓展性、广泛性,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教师通过“史料阅读”栏目,多维度地为学生展示了深层次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懂得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教授实事求是的观点,要让学生坚信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强调“凭证据说话”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重要性。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调动思维,积极进行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教师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连接史料,通过史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必须通过仔细阅读史料才能从教材中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让学生一眼就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十三课为例,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生在初中已相对完整地学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史实,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师生共同探究抗战时期各阶级政策变化的原因。通过史料的呈现与分析,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如教师可让学生就国民党采取片面抗战措施与中国共产党坚定全面抗战措施的深层次原因展开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课的“史料阅读”栏目内容为:“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12月12日)。”通过阅读“史料阅读”栏目所呈现的内容,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国民党采取片面抗战措施与中国共产党坚定全面抗战的措施的深层次原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四)进行历史辩论赛,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就某一有争论性的问题,安排学生开展辩论赛,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子高度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史记·李斯列传》。如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贄《藏书》。人们谈到秦始皇常说“暴秦”,影视作品、教材中也多呈现秦始皇的暴政,而新教材一改老版教材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评价风格,通过史记、汉书、诗人的作品等,对始皇帝给予高度评价,并非一味地进行消极的评价。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如“秦始皇功过如何?”通过展示史料,让学生谈谈秦始皇并非为之前人们所抨击的“暴君”的理由。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在一改之前死板、乏味的风格,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共鸣,让他们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使课堂氛围不再枯燥,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过去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并将其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不再运用死记硬背的错误学习方式,而是让他们心怀历史责任感,做历史的感悟者,而非搬运者。
结 语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辅助栏目的作用,很少注意到这一栏目创设的意义。但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编写的新教材中,辅助栏目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一栏目占比越来越重,是因为新教材正文内容高度凝练,这时,就需要辅助栏目在旁加以补充,从而促进学生理解,以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重视辅助栏目的作用,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史料阅读”栏目的价值,发挥其作用,最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蓝,方美玲.核心素养统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徐蓝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10):3-12.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聂幼犁.《历史的证据、推理和想象》课堂教学实验(一)[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9):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