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非常强烈,而歌曲也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通过歌曲可以表达出学生的开心、悲伤,增加学生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深度,提升学生美育素养。针对学生年龄段不同,文章从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三个方面对小学各年级段歌唱教学训练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年级段;歌唱教学;声音训练;美育
一、 引言
音乐,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娱乐方式。虽然在当下,小学生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但是,仍旧无法取代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小学生提升自身声音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音樂教学或是声音教学的特点,做到“有教有类”,让学生在不同年龄段都可以接受到符合自身基础、能力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够将“美”声永远留住。
二、 绘声绘色,打好低年级“美”声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声音训练活动的时候,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声音特点、习惯,安排相应训练内容。今天,小学生听歌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小学生还养成了边听边唱的习惯,但是,由于演唱设备、工具的缺乏,他们通常都会大声地唱歌,尤其是在一些高声部分。这种演唱方式对学生的声音非常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一)行为语言,矫正演唱习惯
行为语言,相比较教师的“苦口婆心”而言,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一些小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常常会将“喊唱”当作提升音高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所以,当学生再使用“喊唱”这种唱歌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做出“捂耳朵”“手臂下压”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声音高了,需要降低自己的声音,从而调整成和其他学生声音一致的大小。
(二)舞蹈动作,提高美声感受
低年段的歌曲演唱,相对简单、轻快,所以,有的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难以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控制,从而导致声音超过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在教授歌曲前,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该首歌曲的舞蹈动作,通过动作节奏去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音高,做到和歌曲旋律、节奏、音调的同步。
(三)简单训练,培养美声兴趣
在低年级段中,小学生通常都是按照自身的感受,对歌曲的内容、节奏、韵律进行简单的模仿,并没有太多的演唱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歌曲演唱、声音训练的小技巧编成顺口溜,让学生结合顺口溜完成对技巧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发声的准确度和歌唱的兴趣。
三、 抑扬顿挫,丰富中年级“美”声方法
抑扬顿挫,是形容唱歌时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感、韵律感,其本质就是对演唱过程中的语速、气息、声调高低的控制。在中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感知都处于提升的最佳阶段,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学生对自身演唱能力、技巧的控制,如训练学生用气息进行歌曲的演唱,呼吸是声音抑扬顿挫的关键所在,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提升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声带,促进生理发育。
(一)弯腰气息训练法
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持久的气息,如果中间换气或是呼气,会非常影响歌曲演唱的效果和美感,因此,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气息的训练非常重要。“弯腰气息训练法”就是字面的意思,将腰部弯到90度,然后用鼻子进行吸气,这里的吸气不是为了换气,而是为了让“气”进入横膈膜或是小腹里,增强学生对气息的把控。在吸气的时候,需要深吸一大口气,凝神去感受气体在体内的移动,直到气体抵达小腹后,再慢慢地吐出。整个过程中,双手、脖子、肩膀、头部都要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不然会影响气息训练的效果。
(二)嘟声发声训练法
这种声音训练方法,是一种接近自然且常见的训练方法,通过嘟声能够很好地感受自身对气息的使用状态。所谓“嘟声”,就是利用唇与唇之间的颤动,从而发出颤动的声音。同时,这种颤声也是小学生非常喜欢发出的一种声音。在发出“嘟声”的时候,只需要舌头顶到上齿后面,之后,轻轻吐气,整个过程中舌头需要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便可以轻松发挥“嘟声”。这种嘟声有些类似于汽车的鸣笛声,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只需要等到“嘟声”嘴麻后,再训练的时候,就不用发出声音了。这个时候,需要用力则声高,不用力或是用力较少,则声音低。“嘟声发声训练法”对中年级学生的气息控制裨益良多,尤其是在对气息的控制方面。
(三)哼哈发声训练法
“哼哈”气息训练法,并不是以“哼哈”为声音,而是以“哼”为发声,因为这个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容易发出来,而且位置靠前、集中、明亮。练习“哼”声的时候,需要做到嘴唇闭合,打开口腔,舌头轻放到下齿后面,整个动作类似于打哈欠,因此,被称为“哼哈”训练法。
上述的三种训练方式,属于初级声音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初级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训练的效果,还可以丰富学生音乐训练的内容。不过,想要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督促学生坚持练习。
四、 声情并茂,增强高年级“美”声体验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已经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了。所以,高年段的声音训练需要和中低年级段的训练有所区别,高年级的声音训练,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训练,“实”和“美”。实,简单的理解就是实在、真实的唱歌,而不是玩耍式、兴趣式的训练,学生需要通过听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方式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而且还需要把握演唱过程中的节奏、和声、旋律和速度等元素,将歌曲中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美,可以理解为“美育”,让学生在演唱、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中的故事美、文字美、情感美,健全和完善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品质。
(一)借助音乐视频,丰富学生情感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身情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在训练演唱能力的时候,可以尝试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训练演唱技巧的同时,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视频教学是当下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可以将歌曲内容完整的、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内容、歌曲情感的基础上高效且快速地完成声音训练任务。
例如,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教师可以采用视频+训练的组合方式。学生在唱“那儿有水牛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这句的时候,视频中会向学生展示出水牛在吃草、小鹿在嬉闹、羚羊在蹦蹦跳跳的场景。通过边唱边看的方式,能够让歌词内容、歌曲情感以直观感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善学生训练中的状态,引导学生将自己最佳情感带入到歌曲中,使歌曲变得更加“声情并茂”。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每首歌曲就像是活过来了一般,让每个欣赏、聆听的人都被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所感染,进一步形成对学生训练的鼓励和支持,全力推动学生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二)借助自编动作,调动训练热情
声音训练,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坚持训练,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小学生天生好动的特性,使得大部分小学生无法按量按质完成声音训练任务,即便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但是,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完成,同样无法达到歌曲训练的效果。所以,在训练学生演唱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演唱的不足,在训练或是演唱的时候,加入一些属于自己的特定动作,让自编动作引导学生完成相应部分的过渡,从而高标准完成训练任务和内容。
例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的时候,歌曲讲述了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相处的故事,歌曲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有的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从而协助学生完成歌曲的演唱。
当学生唱完一遍歌曲后,
教师:“A同学你再唱一下第一句。”
学生A:“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教师:“节奏上可以慢一点。”
学生A:“老师,我试过了总是慢不下来……”
教师:“骑马太快了容易掉下来,大家见过勒马的动作吗?右手握拳,向内部弯曲……”
学生A:“老师,是这样吗?”
教师:“对,发现自己唱快了以后,可以慢慢将手臂拉到腰部,提醒自己要慢一点。”
学生A:“老师,真的哎!好像效果挺明显的!”
在演唱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分出学生一部分精力,降低学生紧张的情绪,从而有效改善学生演唱歌曲的状态。
(三)借助音乐故事,激发学生动力
小学高年段的声音训练,不再是简单的声音训练了,而是需要学生在训练的同时,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通过整首歌的声音训练,能够让学生的声音、节奏、音高得到最大限度和频率的训练,有效调动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因为训练内容的单一、枯燥而失去训练的热情。所以,教师在训练高年级学生的时候,可以讲述一些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歌曲被创作出来的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演唱歌曲、参与训练的动力。
例如,在学唱《小白菜》这首歌曲的时候,“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上,没了娘呀!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呀!”歌词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但是,一些学生唱出的歌曲没有感染力,只是对歌曲内容演唱,这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声音能力、演唱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歌曲背后的故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加大练习歌曲的力度和层次。
教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小白菜》,但是,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演唱过于死板、生硬,很难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下面呢老师就来跟大家说说小白菜的故事,相信大家听完以后,必然会有所收获的!”
故事:
从前在一个穷苦的山村中,住着幸福的一家三口,他们就是小白菜一家。但是,一年冬天小白菜的妈妈因为疾病永远离开了她,父亲在第二年又给她找了个后妈。后妈不仅不去照顾小白菜,还常常打她,让她洗衣服、做饭、干农活,这个时候的小白菜才只和你一般大啊!而且有时候后妈还不准她吃饭、喝水……
学生:“小白菜好可怜啊!老师我们帮帮她吧!”
教师:“嗯!她离我们这里很远,我们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她、帮助她,这样我们也就算帮助到她了。”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故事内容和教师的语言引导,能够充分让学生了解到歌曲的情感,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控制声音的发声方式,从而达到情真意切的表达效果。同时,故事能够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努力去完成歌曲训练任务。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习音乐、唤醒声音天赋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教授和训练不同的内容,才能够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提升,将“美”声留在学生的身边。不过教无定法,在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可以结合学情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训练方式,推动学生声音能力更好、更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娟.小学高段的唱歌教学练声曲设计[J].当代音乐,2019,624(3):52-53.
[2]黄信侠.让歌声更美: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2):84.
[3]張倩.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唱歌:试析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19(7):66.
[4]张学勤.小学中年级音乐歌唱与舞蹈教学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28.
[5]李静.浅谈小学低年级合唱启蒙教学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16).
作者简介:郭依文,江苏省如皋市,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