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考和高考的基础课程,并且数学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也比较大,与语文和英语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数学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让学生听课,更要重视讲课的效率,要让学生听得懂理论知识,并且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近几年生活化教学变得非常流行,要求老师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生活化教学也存在着非常多的误区,所以如何在生活化误区下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误区;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一、 引言
前些年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人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在以学生成绩为主的时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听老师讲课并且做好笔记,将成绩作为唯一的努力方向以及评价标准,但是近些年教育部要求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太多的学习压力,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所以近些年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年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课本中一些比较乏味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表现出来,要让理论知识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重要,并进一步深化理解理论知识。但是随着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很多人发现生活化教学存在着非常多的误区,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所以要尽可能地避免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构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且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一)生活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是为了能够将教材中的某些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老师为了加强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去创设一些情境或者活动,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客观因素,也没有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能力,在很多时候,常常会形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形式化。生活形式化的意思就是,虽然将知识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某些情景过于形式化,只是为了让课堂看起来与实际生活有联系,但是并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生活形式化,通常会出现在一些公共课或者示范课中。比如在讲述关于加减乘除的混合计算应用题,题目的类型大致是给出每个商品的价格,由老师现场说出需要购买的商品种类以及各自的数量,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总价格的计算。老师为了联系生活,在教室里面摆放一定的货架以及物品。这看起来是充分联系、体现了生活化,但是小学数学老师忽略了小学生爱玩的一种心理,所以整堂课下来,学生都只沉浸在挑选物品的喜悦中,并没有将老师布置的题目放在心上,所以这样的利用实际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最终学生也没
有理解这道应用题。
(二)生活杜撰化
生活杜撰化主要问题在于老师为了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经常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但是老师举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用并不大,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一些非常荒谬的情况。近几年随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对数学课程的标准一直是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但是在联系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些极其可笑或者荒谬的问题,这种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举了一些生活的例子,但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次数不会非常多,所以这样的举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比如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中,经常可以听见老师举这样的例子,一个水池里面如果只开放进水口,需要几个小时可以注满整个水池,如果只开放出水口几个小时可以全部将水排出,两个水管一起工作几个小时可以注满整个水池。这看似是一个运用数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案例,但是其实它的本质是不合理的,既然要往水池里面放水,那为什么要一边放水又一边出水,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矛盾的。所以这种其实并不是贴近生活的例子。
(三)生活脱节化
生活化教学的第三个误区是生活脱节化。生活脱节化,其实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出是教师所举的例子或者进行的实际应用题测试与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已经逐渐开始发展,所以在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题型中去,会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在理论知识上更进一步深化,才能够将题目做出来。
三、 基于生活化误区下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法
紧跟时代的脚步,明确社会的需求,合理地去转变教学方法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师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最终将知识转化应用到实际中去。如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明确社会的需求,那么所教出来的知识以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那么这一切就都是无效劳动。在当代社会,一定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目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作为一个主导角色,为学生讲授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并且做好笔记,这种看似非常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其实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也不会提高课堂效率。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只够一直听老师讲解并且做好笔记,没有时间来反应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让老师现场进行答疑解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的兴趣,逐渐变成一个只会做笔记的学习工具。现在能够辅助教学的工具非常多,如多媒体。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具有生动有趣的优点,在小学阶段非常受学生喜爱,并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并没有完全发育,对一些空间几何或者比较抽象的问题,一时难以在脑海中进行联想,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立体或者抽象的东西直观地表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知识点。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者观察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特点。并且在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因材施教教学
因材施教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中非常有作用的一个。因为目前所有的教材都是许多专家根据小学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脑力发育等情况,共同分析最终编制出来的书,教材中的内容在各个方面应该是最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适当延伸一点课外知识。不同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认知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课堂上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就大肆夸奖,而对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打击其自信心,每个孩子接受并且消化知识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智力开发得比较早,在课堂上就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有些学生发育比较迟,必须要回家进行二次学习之后才能彻底将知识消化,所以老师不能仅凭课堂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而去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另外,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用来开发学生的脑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不可与课本知识脱节太多,让学生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学习压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并且也不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所以只能进行适当的延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后作业,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去弥补学生的缺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信心
有句话叫作“强扭的瓜不甜”,这句话放到学习中去,意思就是说学生只要想学习,那么就算别人不主动要求,他也会主动去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你再逼他,他也不会主动地去学习,被迫的学习非常影响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也比较顽皮,所以很少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情况就造成了班里有些学生成绩好,而有些学生成绩差。其实在小学阶段,只要将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品质培养好就足够了,其他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在初高中完成就可以,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不用那么重。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地去尊重每一個学生,不能因为哪一个学生好就过度地去表扬
他,学习较差就非常不尊重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严厉地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并且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当老师经常拿自己与其他人比较时,学生在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另外,老师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去陪同学生学习,而不是作为一个主导者。小学老师应该随着课程的推进,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应该对举手的学生进行鼓励,只要举手并且勇于开口表达就是要肯定的。老师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 结语
小学的数学学习对整个数学学习阶段来说非常重要,小学时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数学理论基础,以及数学基本计算方法,将这些计算方法灵活地进行应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老师在避免生活化误区的情况下,一定要积极地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蓝廷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南北桥,2019:204.
[2]白剑臣.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构建初探[J].新一代:理论版,2020:97.
[3]范鹭鸶.关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8:106-107.
[4]赵连永,胡翠君.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误区及优化策略[J].中华少年,2017.
[5]闵下拉.基于生活化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102.
作者简介:白红丽,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