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桔
爆款权益时代,内地公募体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2020年迄今业绩翻番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已经超过50只,但与去年主要依靠科技实现年终称霸的逻辑不同,今年笑傲排行榜的基金有不少是依靠重仓新能源类股票而崭露头角,如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就是如此,其在股票型基金排行榜上,凭借着年内122.06%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前茅(截至12月29日)。
作为汇丰晋信低碳先锋掌门人,圈内享有“新能源一哥”之称的新锐基金经理陆彬在本周接受《红周刊》记者专访时指出,“2020年正式开启了新能源行业的黄金十年。能源革命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是从0~1迈入了从1~10的过程,包括光伏、风电、核电、燃料电池等领域。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弹性较大,上游的资本开支周期较慢,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明年最为看好的就是上游的资源品。”
《红周刊》:从您的持仓情况看,您很早就重仓了光伏和新能源车行业,而正是这种提前重仓的做法,让你掌管的产品业绩很出色。能否谈谈当初您是如何发现这一赛道机会的?
陆彬:我个人是很喜欢寻找一些处于低谷期行业投资的,因为只有在低谷期才能够找到又好又便宜的机会,新能源行业就是如此。
2019年四季度时,新能源行业开始见底,2020年从底部往上走,现在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从复苏到景气的阶段,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虽然疫情的原因让新能源行业的复苏进程在今年上半年有所延缓,但从三季度开始,行业已经进入复苏阶段,我认为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是行业的旺盛期,而到了明年二季度时,可能就出现紧缺了。
《红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行业明年仍有很大机会?
陆彬:2021年,新能源行业比通常外界认为是高估的行业有更为良好的业绩前景,后面几个季度的新能源车销量和业绩高增速确定性较高。即使是市场齐跌的原因导致新能源行业泥沙俱下,在调整过后,新能源板块仍可能是第一个被选择的行业。究其原因,新能源行业的基本面确定性很强。
此外,若从政策的角度来看,2021年1月份,拜登将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美国要重返巴黎协定,美国可能要出一系列的低碳政策,这也会从政策面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形成共振效应。
《红周刊》:在新能源细分子行业中,光伏行业在2020年表现出良好前景,对于这一行业,请您谈一谈?
陆彬:我先简单说一下2020年光伏行业表现好的原因,首先是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行业已经处于平价的时代,加之疫情影响后光伏产品价格大跌,刺激了需求;其次,同样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了今年二季度海外光伏需求延迟到了下半年。
光伏行业是具有完整上中下游环节的,上游是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就上中游环节来看,技术的持续进步让成本大幅下降,硅料价格已经从上百万跌到了几万,伴随着行业洗牌的结束,龙头公司基本确立。同时,在过去的五年,多晶硅片被单晶硅片超越,单晶硅片龙头的市场份额已从5%提升到50%以上,这让光伏行业的整个生态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此外,光伏组件价格也从2010年超过15元/w大幅下降到如今的不到2元/w,不少地区的光伏度电成本已經达到0.3元/KWH左右。
《红周刊》:道理是如此,可如何在产业链中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呢?
陆彬:一定要重视技术叠代对某一环节的颠覆性革命,此前的行业发展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广受关注的中游电池行业为例,虽然目前光伏电池行业的主流路线是PERC,但我却更看好未来HJT异质结电池的发展前景。原因就在于,随着异质结电池设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工艺和技术的逐步成熟,主要辅材产品规模化后的价格下降,未来异质结电池的成本会远低于现在看到的静态成本。此外,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好等优势,让异质结电池未来替代PERC成为光伏主流电池的可能性大概率会发生。结合产业发展、成本等情况,我判断明年可能会是这个技术快速大发展的一年。
《红周刊》:对于光伏行业,除了您刚才提到内容,还有没有投资人需要警惕的地方?
陆彬:作为中游的制造业,光伏行业是一个有很高技术门槛的行业,但是行业龙头的地位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稳固,一旦技术进步的优势不再,行业公司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很容易让投资者亏损掉很多的钱。并且由于行业本身研究的专业门槛比较高,且技术进步不容易被外界认知,非专业投资者往往获得消息较滞后,不容易鉴别风险和把握机会。
我当年看光伏的时候,协鑫是行业的老大,如果买当初行业的龙头拿到现在,可能亏掉了九成,背后的原因就是技术的日新月异。就锂电池行业来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有多种技术路径,如果一家公司技术出现停滞不前,也就意味着其股价的想象空间不大了。
从逆向投资思维出发,我觉得明年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可能会有变化。虽然明年全球需求的确定性还是蛮高的,但今年最紧缺受益的环节很可能是明年风险最大的环节。因为光伏的周期性很强,今年盈利好了,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融资的资本开支计划都比较大,基本上6~12个月左右就有新增产出来。所以,投资者今年看到的最好的那些行业很可能就是明年相对受损的环节。
《红周刊》:除了光伏板块,此前长期业绩不佳的风电企业在今年也有明显好转趋势,对这一行业,怎么看?
陆彬:风电行业的成本在持续下降,尤其是在风资源较好或者风电发电比例有限制的地区,风电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炭。我们判断风电行业长期将有较好的发展,这个前景可以持续至少3~5年。长期来看,它有持续的业绩,行业整体也将平稳发展,但短期来看,风电行业因为今年的补贴退坡,业绩已经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了。
《红周刊》:新能源车今年以来有上佳表现,特别是龙头公司的表现更为喜人,但对于已持续大涨的新能源车,很多投资者认为其估值明显偏高了。
陆彬:新能源车这一板块,我是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重点布局新的。当时我把特斯拉产业链完整地跑了一遍,可从各个方面传来的声音来看,基本是对这一行业不看好的,如行业经历了国家补贴退坡50%、取消地方补贴等等,虽然如此,可我当时判断新能源车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变坏,能源独立和汽车产业升级的方向还是很清晰明了的:根据相关的规划和目标测算,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从2019年的200万辆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2000万辆以上,未来五年行业有望实现从1到10的飞跃。在这种基础上,我选择了重仓持有。
当然,随着股价持续上涨,明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会有杀估值的风险,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业绩虽然会很好,但明年市场估值水平可能会整体下降,其会随着市场重心的下降而下降。所以,在明年投资中,一定要投资哪些业绩增长能够匹配估值的标的。
我个人判断,明年市场短期或许会有震荡,但新能源车这一赛道的长坡厚雪却是公认的事实。当下,锂电池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未来大概率降到0.6元/WH下面,以后锂电池可能就是一个固态电池。同时新能源车一度遭人诟病的电池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充电时间大幅度缩短,续航里程大幅增加。以我开的特斯拉为例,从驾驶来看,Model 3充满电只需30~40元,而加满一辆汽油车需要三四百元。总之,新能源车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阶段。
提醒一下,投资人不能用传统的车企思维来衡量新能源车,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其更多考虑的是未来,未来这家企业可以实现怎样的发展和拥有怎样的地位,暂时的利润牺牲在未来可以换来什么。
《红周刊》:这个行业目前的估值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不高?
陆彬: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一家我投过的新能源车龙头股的例子。这个公司是去年我们四季度的时候投资的,那时候大家的分歧也很大,我当时是因为看好新能源车行业最后才投资这家公司的。其实那时候投资,公司当时是有分歧的,首先是投资这个行业是否正确?我当时判断政策已经进入拐点,行业可能要起来了,当然也有看好而不买的,理由是觉得估值并不低,50倍的估值对应着1000多亿的市值在当时看是非常高的,而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看现在估值当然就更贵了,超过百倍的滚动PE对应着超过7000亿的市值。其实,若仔细分析一下,可发现贵是有特殊原因的,今年因为疫情让该公司有一到两个季度没有开工,业绩是有所下滑,可若以这一特殊情况来判断其估值是贵了,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二点是,我发现这是一家会计上非常审慎保守的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他对于费用和折旧计提是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它在会计报表上提前计提了一些风险费用,考虑到万一产品出事故的因素,它会将这一因素前置考虑。
还有就是,该公司的一些折旧可能是加速的,然后同时包括它的一些研发费用,它是比同行业高很多。若那时候我们把这些加起来,业绩可能还能再加回一个十几二十亿,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判断估值,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红周刊》:谈到新能源车,就不能不谈其核心——动力电池。最近,市场上正在热议氢能源电池,认为其或许会在明年替代锂电池。
陆彬:我个人判断,未来可能汽车等乘用车将大部分使用锂电池为主的技术,而对于中远距离运输的重卡等商用车,可能燃料电池的特性更符合行业的需要。跟柴油车和汽油车在石油时代长期并存一样,我们预计未来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会并存发展的,而且时间会非常长。
燃料电池产业化时间不长,限制燃料电池的瓶颈还比较多,核心点在于技术安全性和成本控制和加氢站。整个行业的材料,包括一些贵金属比如铂,还有一些容器里会用到的碳材料等,当前成本非常高;另一个瓶颈是加氢站,因为加氢站的建设涉及到安全审批,在全球的推广普及进度会比较慢。
《红周刊》:充电桩也是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充电桩这一细分赛道,明年的机会大吗?
陆彬:虽然充电桩这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但二级市场投资机会还相对较少。究其原因,第一点就这个行业来看,商业模式比较差,它是属于那种壁垒很低的行业,虽然充电桩全国需求巨大,但竞争激烈,所以相关业务盈利能力一般;第二个就是大部分充电桩业务上市公司,涉及较多其他电力设备业务,充电桩业务占比不高,所以它的投资机会很少。
《红周刊》:最后再问一下,对于目前市场上机构抱团新能源板块龙头股的做法,您怎么看?投资者是不是只要锁定龙头就可以了?
陆彬: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类观点。尤其是对于中游制造业,行业龙头地位并没有像其他行业那么稳固。历史上我们也看到不少案例,某些中游制造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因为战略预判错误,技术迭代等原因被淘汰。
我对于行业明星公司和二线公司没有任何的偏好,我会动态比较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做出投资选择。2020年之所以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实际是因为在A股的4000多家公司中,处于牛市的是400多家,剩下的3600多家可能是熊市。但并不代表剩余的3600多家公司都不好,可能只是它們所处的行业不如新能源车那般光明,这就是给我们带来主动研究和创造阿尔法的机会了。通过调研我发现,有很多二线公司的机会可能更好,风险也相对更小。当然,有些行业只要坚定地买行业龙头可能就收获不菲,但对于新能源行业则不一定。
(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