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咖啡馆让旧物复活

2021-01-05 20:05豌豆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旧物斯特咖啡馆

豌豆

咖啡館里,一张长条桌上摆着螺丝刀、钳子和胶布,手边还有煮好的咖啡和甜点。德国人克莱沃正忙着修理一台老式收音机。平时,这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咖啡馆,但每到周末或固定节假日,咖啡馆都会邀请修理师傅来“坐镇”,当然,也会有很多身怀绝技的志愿者自动前来,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这就是开遍欧洲的“维修咖啡馆”。在“维修咖啡馆”,许多被当成垃圾的旧物得以重获新生,人们也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交到了朋友。

“维修咖啡馆”的理念起源于荷兰,创始人是荷兰记者普斯特玛。在参观了一场循环利用物品展之后,关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普斯特玛深受启发,觉得不能光靠文字宣传,得做一些实事,比如开办公益性的修理活动,让左邻右舍带着坏掉的东西与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搭上线。

普斯特玛表示,活动虽然叫“维修咖啡馆”,但场地不一定都在咖啡馆,也可以是工作室、社区活动中心或展会上某个闲置的摊子,采取每周或每月一次的方式,由修理达人提前在网上发布预告,方便人们有针对性地携带旧物去维修。

让她没想到的是,2009年活动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咖啡馆起步后,“没花一分钱打广告”,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打听他们的消息。普斯特玛接着成立了“国际维修咖啡馆基金会”,并编写了一本“如何组织维修咖啡馆”的指南,提供开放式的资讯和协助,随后这个概念迅速扩展到全球。如今,35个国家有近1700家维修咖啡馆,其中包括美国的75家、加拿大的30家和荷兰的450家。

维修咖啡馆为什么目前几乎都分部在西欧和北美呢?这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维修店依然普遍存在。但在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昂,有时候买新产品甚至比维修更便宜。虽然很多人对包括电子垃圾在内的各种污染忧心忡忡,也早就意识到了修缮的必要性,可在社区里往往找不到手艺和价格都适合的工人,而维修咖啡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

与一般人认为修东西就是全身脏兮兮的刻板印象不同,维修咖啡馆其实好玩又有创造力。对志愿修理师而言,修理是深入了解一件东西后自然学得的技能,也是带给他们极大满足感的创新过程,很多到咖啡厅修东西的客人自己后来也变成了修理师。下次要扔东西之前,也许你可以再想一想,直接丢弃坏掉的东西其实也是个昂贵又失去许多乐趣的笨办法。

尽管修理师是咖啡馆里的中心,但他们不得不承认,只有70%的电子产品能得到维修。那些难以维修的,有些是产品升级带来的——例如摄像头越来越多的手机让维修变得越来越难;而另一些麻烦则是制造商刻意而为,现在的物品没有以前的结实耐用,厂家也很少附送替换的配件,“坏了就扔”似乎才能为商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与老一辈的节俭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简单的修理像是修补鞋子、缝补衣服破洞等,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少见,廉价的大量生产不断强化“坏了就扔”这一观念,修理东西被认为是件过时又没有必要的事情。但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邓肯看来,维修咖啡馆的风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实质上它是在对抗“坏了就扔”的消费陋习,鼓励人们自己动手践行节俭和环保,让资源得到循环使用。

在热爱这一活动的人们眼中,维修咖啡馆不仅能修复旧物,倡导环保,还能修复人心。在世界各地的维修咖啡馆,你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轻女子拿着破了洞的包包,请妈妈辈的志愿者帮忙缝补;孙子辈的小朋友带来坏掉的电动玩具,让退休的专业人士重新动了起来;白发苍苍的老人捧着几十年前的旧时钟,请手艺精湛的中年大叔给拾掇拾掇……

修补旧物,能让几代人聚精会神于同一件事。在志愿者修理时,客人们往往会坐在他们身旁,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一边和对方聊天,学学维修技巧或是唠唠家常。由于修理全部是免费的,很多客人会请修理师喝杯咖啡作为感谢。修理咖啡馆为人们创造了交流的机会,让人们打破隔阂、彼此熟识。

资料来源:《青年参考》《环境与生活》等

猜你喜欢
旧物斯特咖啡馆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巴啦啦,旧物大变身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越努力越幸福
越努力越幸福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