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余味无穷

2021-01-05 23:45瓦力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演技陈独秀

瓦力

日前,由央视推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火爆荧屏。该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一代知识分子寻找国家出路的故事,重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时代骄子的形象与风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探索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在这部剧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以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魅力,令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开年以来,于和伟的人气居高不下,短短两三个月,他就凭借热播剧《觉醒年代》《上阳赋》《巡回检察组》和张艺谋导演的谍战题材电影《悬崖之上》受到广泛关注,收获了“老戏骨”和“演技教科书”的美誉。

三演陈独秀仍出“新”

1915年年初,日本早稻田大学校园内,两派中国留学生正为“倒袁”还是“挺袁”激烈争执。青年学生李大钊痛陈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的卖国行径,力主开启民智、推行共和。“如你所言,是个见识极高的青年。”听完李大钊的慷慨陈词,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人这样评论道,众人扭头,但见那人正在扒拉别人没吃完的饭,蓬头之下,双目炯炯。他,就是陈独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这般形象的陈独秀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出现。这并非于和伟首次扮演陈独秀,此前,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他也出演过陈独秀。此番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扮演的则是从1915年到1921年这7年间的陈独秀。时间跨度更大,人物层次丰富,成为于和伟这次出演陈独秀面临的全新挑战。

“从样貌上讲,我是有差别的,但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神似。”于和伟直言,演绎历史人物,神似更重于形似。陈独秀刚出场时,邋遢、踟蹰,但逐渐地,这个人物身上的坚定与热血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很多人都被于和伟塑造出的那股劲儿打动——既狂放又真诚,既孤傲又认真,既有哲思又接地气,对家人别具温情。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于和伟静心研读了诸多陈独秀传记和民国社会历史风貌的书籍,以求真正走进这位文化先驱的精神世界。于历史人物陈独秀,“特立独行、思想炽热”是于和伟的理解,“他风骨里有倔强的东西,热情、强烈,而且磊落。”而于戏剧角色陈独秀,于和伟则坦然接纳了他身上作为“人”的不完美。

例如“霸道”,历史记载中,陈独秀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探索和思考,但同样血气方刚。于和伟试图将这种斗士般的执拗,融化在每一个细节当中。例如,面对巴黎和会上列强的霸道,陈独秀不顾劝阻,执拗地连夜写出《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一腔热血地号召人们奋起反抗;当胡适建议将北大由北京迁至上海,陈独秀大怒,不顾情面,将胡适狠狠数落了一番……

而陈独秀革命的热血,也造就了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一场场或慷慨激昂或振奋人心的表达。一些大段的演讲都是对照原来的演讲稿还原的,为了保证人物情绪连贯饱满,于和伟尽量做到一整场戏一条拍下来。其中有一场戏,台词有5页纸之多,演完后场记都忍不住跑到他跟前鼓掌:“于老师太好了!我们对着剧本看,一字不差!”

演完陈独秀后,于和伟坦言:“这个角色深深地教育了我。”如今,坐在电视机前,以观众的身份观看这部剧,最令他动容的依然是陈独秀的那句台词:“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

“王冠”太沉,轻装前行不好吗

实际上,于和伟曾拒绝过《觉醒年代》的邀约,因为他担心自己演不出新意。同样被拒绝过的,还有《军师联盟》中的曹操。2010年,《三国》中刘备一角令于和伟的演技再次得到市场认可,他还曾借媒体表达对曹操的“偏爱”——乱世枭雄、亦正亦邪,但也有他人性的一面。可当《军师联盟》投来橄榄枝时,他犹豫了:“有太多版本了,都是一个样子,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新”是他选择角色的重要标准;如果角色不“新”,至少表达也要是新的。

“在一剧之本的基础上,(以)什么样的历史观去写,我觉得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陈独秀与曹操)这两个角色在内容上角度不同,同时又是真实的,符合这个人物的,那对我而言,他们就是‘新。”最终,于和伟的陈独秀演出了普通人的一面,《军师联盟》中的曹操也跳脱“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历史描述,其临死时手执缨枪,放声高歌《短歌行》,英雄豪情、壮士暮年的沧桑,成为当年影视剧的高光时刻。

“我觉得還是心思。”于和伟谈到表演,语重心长,“声台形表只是辅助工具,演员最重要的,还是在每个角色上花心思。”2017年《军师联盟》播出后,于和伟迅速成为聚光灯的焦点。观众、媒体、影评人用无尽溢美之词,将他奉为“演技教科书”。去年年底开播的电视剧《巡回检察组》,又让于和伟收获了一波好评。

被捧至高位,意味着演员需要时刻在大众审视下,戴着沉重的“王冠”起舞,稍有踉跄,就会一脚踩入舆论深渊。而于和伟不愿在表演中背负丝毫的“不自由”:“不能说我一个角色有了很高的高度,我就顾忌(流量)这个东西,保护这个东西,或者违背原则接戏。”

“我演《三国》的时候,一些媒体说‘于和伟拍了那么多戏,终于在《三国》里演刘备火了,可是后来也没怎么样啊。去演曹操的时候,(一些人)又说‘于和伟演了将近小20年的戏,包括演过《三国》里的刘备也不温不火,一个曹操让他火了,演技炸裂。”于和伟这样调侃道。每一个阶段,似乎都有人在反复认可他,而当满大街都在形容好的演技是“炸裂”时,于和伟反而觉得不值钱了,甚至言过其实:“不要给自己头上戴那么多的‘王冠,太沉了,轻装前行不好吗?”

年轻人不光需要娱乐,还需要成长

《觉醒年代》播出前,于和伟在微博说,从未这么期待过一部自己演的戏——“我战战兢兢,又信心满满。”信心满满,在于对优秀文艺作品价值的认可;战战兢兢,在于担忧如此鸿篇巨制是否能被当下的市场和观众所接受。在他看来:“好的文艺作品,永远不能丢掉了引领作用,让一代代年轻人受教育。但现在的文艺作品,同时也是文艺产品,如果你在文化市场上没有好的表现,它的传播力度也会受损。”

在于和伟看来,演员要有生命力,表演理念必须跟上时代:“观众一批一批在换,我们就要变换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跟年轻人多打交道,永远不要落伍,永远是开放的心态。”日常生活中,于和伟跟95后、00后都可以聊天,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不懂的时候还要问他们,哎这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会喜欢它呀?

不过他也不赞同只去关心年轻人喜欢什么:“作为文艺工作者重要的是绝不可以丢掉本,要有社会责任心。我关注了年轻人,关注了B站、抖音,关注了很多,那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什么吗?难道审丑也给吗?年轻人不光需要娱乐,他们还需要成长,需要引领。”在他看来,文艺作品要寓教于乐,正如他在微博里写的那样:“如果作品不再关注精神,那艺术就失去了永恒的生命力。如果审美不需要引领的话,那艺术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于和伟希望更多的人尊重演员这个职业:“我们要做的恰恰也是在专业上让人尊重。保持童心,保持少年感,但是我们不能丢掉责任,作品不能不关注精神世界,表演不能不专业,角色不能媚俗。当你真正做到这个程度,可能才不会愧对这个职业。”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大公报》《新京报》、新浪微博等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演技陈独秀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当皇帝也得有演技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演技大爆发,只为糖果来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