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浮宫里上课,太神奇了!

2021-01-05 13:10吴思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伊特卢浮宫艺术史

吴思

親朋好友来巴黎,要去参观卢浮宫时,会说:“我不懂,你就随便给我讲讲。”但每次陪对方去卢浮宫,我都不会直接站在作品前进行解说,而是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

这缘于我在维也纳的一次经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会将一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放置在一起展示,其中有一幅为鲁本斯所绘的《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在这幅画旁边的,则是奥地利当代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的一幅作品,是画家的邻居艾里斯·沃恩的画像,她双手叉腰正面站在蓝色的背景前。

在这两幅作品前,地上围坐着一群孩子和一位讲解员,正巧他用法语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我也跟着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有个小男孩跪坐在地上,挺直腰,使劲伸长手臂回答道:“现在的女人比以前的女人更生气!”哭笑不得的我,却也不得不感叹孩子的感受力,这幅画像刚好是在艾里斯离婚两周后创作的。

在法国学习艺术史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凝视作品,继而召唤出自身的想象力和经验去尽可能地感受作品,在感知作品的“奇特”之处时,自然也就找到了需要去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本科就读历史系时,我选择了艺术史作为第二专业。艺术史的教授大部分毕业于卢浮宫学院,我心里也就埋下了一颗去那里读书的小种子。当时,文学院的学生大多数会选修一门叫“艺术课程”的课,全年由四位教授分别从“历史”“艺术史”“文学史”和“音乐史”来讲述这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音乐史教授在给我们播放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会选取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通过画中演奏的场景,还原当时人们弹奏的乐器和氛围,比如卡拉瓦乔的《鲁特琴演奏者》。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加入声音和影像配合参观,比如2012年卢浮宫伊斯兰艺术史部门重新规划建立的新馆,添加了多媒体,为参观者营造出立体的氛围。

一走进伊斯兰馆就能看见一个巨型屏幕,播放着伊斯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在某些文物前面,也有小小屏幕演示着与之相关的其他作品;下楼后,会听见一种对我们来说十分陌生的语言,十分平静地朗诵着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著的《列王传》。

在卢浮宫学院第一阶段的学习,侧重于通识教育,从古埃及艺术到当代艺术等。

第二阶段的学习会更加侧重于博物馆学的内容,涉及法律、修复、博物馆的发展等。

当然,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每个学生还必须从20多个细分的专业中选修至少一个方向,比如我就选择了伊特鲁里亚文明考古。卢浮宫学院还鼓励大家根据自己所选专业,补充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象形文字,或者是古希腊图像学、家族纹饰徽章学等。

卢浮宫和巴黎其他博物馆雄厚的资源,可以让卢浮宫学院有条件把一部分课程搬入博物馆中。在卢浮宫里上课,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因为身边有很多游客,有时也会觉得好吵,都听不清老师说的话,有时还会被游客拍下来。但大多数时间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真空泡泡里,跟着老师的描述去认真观察,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艺术特征。有时为了上课一周就会去卢浮宫两三次,为了复习还会再去一次。当然,学习其他艺术史也会去相关的博物馆,这大概就是在巴黎学习人文学科的优势吧。

除了在博物馆里上课以外,学院每年5月份还会组织游学。有时是一天的旅行,有时是四五天的旅行,古埃及和印度艺术史专业还会组织十几天的旅行,令人好生羡慕。

上一次,我们的教授,同时也是卢浮宫伊特鲁里亚文明部门的馆长,组织了前往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五天四夜伊特鲁里亚考古之旅。

初夏的托斯卡纳风景绝美,但最令人激动的是,教授带我们去参观位于丘西的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墓穴。有些墓道门就在今天的公路旁,被装上铁门锁住,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其中一个墓穴里,有难得一见的还保留在原处的墓葬壁画。这处墓葬因为壁画中绘有被当成家庭宠物的猴子,而被命名为“猴子墓穴”,不出意料,我们开始了猜猜猴子在哪里的游戏。

在阿雷佐的考古博物馆,教授惊喜地发现了一枚非常珍贵的公元3世纪的古罗马玻璃肖像。因为去洗手间而脱队的另一个同学与我,错过了这枚肖像。当教授发现我们两人没有看到时,立刻转身领着我们重新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博物馆尽头那个房间,再一次给我们讲解。那时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芒,是真正对艺术和学术的热爱。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伊特卢浮宫艺术史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福伊特集团成功完成对拓斯克公司的收购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杂牌军大战伊特城堡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