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匠心前行
——住院医师心中的董家鸿院长

2021-01-05 09:12文/杨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董家包虫病外科

文/杨 威

“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了的病”——这是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的人生信念,也是董家鸿院士对于“道与术”的执念追求。

我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7级肝胆外科的一名住培医师,同时也是董家鸿院长清华大学“英才计划”的临床博士后。2009年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期间,就不时听闻董家鸿老师的很多故事。那时的男生痴迷于武侠,会把自己的武侠梦寄托于现实的外科实践中,武侠中的“刀光剑影”正是外科手术台上的真实写照。而于那时的我,对董家鸿老师的喜爱,也是起源于“江湖上”对董老师手术技艺的“传说”。后来,随着对外科学习的深入和对肝胆系统复杂功能的好奇,促使我更多地阅读了董家鸿老师编辑的书籍,对老师学术造诣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但这时的董家鸿老师更多地存在于我所认知的书籍里。

医者慈悲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我对董家鸿老师外科学技术真正的认知来自2016年的一次手术直播。那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面向全球进行的一台终末期泡型肝包虫病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手术直播。患者是一位中年的藏区牧民,董老师的慈悲和大爱深深的感染了我,而他精湛如艺术般的手术操作更让我叹为观止。后来我才知道,这台全球点击量达4 700余万次的手术仅仅是董老师情系藏区的冰山一角。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牧区藏民的包虫病,董家鸿老师牵头启动了“包虫病清灭行动计划”,并亲自率领团队先后10余次踏上高原,不顾高原反应,联合全国中心专家对青海省包虫病人进行诊治。“彻底消灭包虫病是我毕生的追求”,老师如是说也如是在做,身体力行地将医者的慈悲之心洒在三江源大地,洒在祖国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2020年新年伊始的疫情,为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全力支援湖北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董家鸿老师第一时间奔赴疫区了解抗疫的攻坚难题。2月25日下午,董老师和清华大学尤政院士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式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部署,开始用于病人的诊治。这一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分型及定量分析三种功能模块。比起传统的人工阅片,它的效率大大提高,在5-10秒内即可完成疑似病例的胸部CT阅片,并通过经过深度学习训练后的分析系统,给予相关的临床分析,显著提升新冠肺炎诊断效能,为抗击疫情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智能化武器。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2 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胆外科专家董家鸿教授(中)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进行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5G会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图

“我们就是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赋能于前线的医疗队,提高整体‘战斗力’,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和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诊疗效率。”董家鸿老师说。当日,董老师还赶赴武汉雷神山医院,通过5G网络与北京、上海等地专家连线,对病区内一名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调整治疗方案,加速了病人的康复。此次会诊应用了新研发的远程协同诊疗体系,实现了大量数据超低延时传输,清晰地呈现了患者肺部CT这一重要影像表征。董老师还向媒体分享了社区管控、医疗资源应急调配的经验和反思,并将智能诊断系统发布在互联网,供全世界下载使用,同时与美、韩、泰、意等多国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更适用于当地情况的新冠肺炎智能化产品,为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出中国力量。

此外,在疫情开始初期,全国医院因抗疫需要,日常医疗工作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大量身患严重疾病的患者就医困难。对此,董家鸿老师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平台呼吁全国医师同道,在倾力投入疫情防治工作的同时,需对急性伤病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做出及时治疗,切莫顾此失彼。他率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为北京首个疫情期间常规收治病患的医院,挽救了大量急性发作疾病或肿瘤疾病患者。作为董家鸿老师学生中的一份子,我有幸参与了临床诊疗工作以及新冠肺炎数据的整理和筛查工作。在老师赴疫区临行前,谆谆教诲我们要满怀慈悲之心,不畏困难,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共同实现抗疫的伟大胜利。

匠心专注

医者,匠心于行,承生命之重。

虽然身兼“医、教、研、管”四职带头人,但“医”一直是董家鸿院长孜孜以求的始终。无论日程安排得多紧凑,门诊和手术永远都是院长不会耽误的工作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与病人面对面的接触,才能真正地进步和成长”。简单的话语却警醒着多少临床工作者不要忽略医疗的本质,一定将“人本”放在首位。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珍贵的资源,更是不可多得的知识财富。董院长告诉我们,他的老师黄志强院士曾说过每一个病人就是一本教科书,但当时的他还太年轻,没能理解这其中真正的含义,学习积累到了现在,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珍贵。所以他希望我们以及医院里的年轻医师都能比他更早理解这些宝贵经验的真正含义,以工匠之心,满怀慈悲,行医学之义。正是这种信念,促使董家鸿老师不断探索外科“禁区”,在一次次突破中凝练出“精准外科理念”,并将其付诸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我国第一例体外肝脏手术,国际第一例体外肝脏手术治疗终末期泡型肝包虫病,国际第一例保留尾状叶的肝次全切除术……

“手术台上的董家鸿老师总会有一种让人心安的魔力,好像就没有问题难得倒他”,一位进修医生曾很认真地跟我感叹道,“这就是大师的工匠之心,他就是外科的高峰”。年至60岁的董老师以他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常常让人忽略他的年龄。现在每周董老师还会保证3台以上的手术工作量,也不会缺席其他临床医疗工作。从晨间查房到全科讨论,即使再忙,他也会打起精神对我们最基层的住院医进行教学,所讲解的问题细致入微。手术台上手把手教导下级医生标准的操作;对每一台外科手术的精益求精,使得大量晚期肿瘤患者获益;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一个艺术品,挑战医学的“高原”,勇攀医学的“高峰”,也成为所有董老师学生的信念。

作为清华好医师的榜样,董老师不断的教导年轻医师谨记清华好医师所必备的品质,“慈悲、博学、专注、慎独”,这也是大医精诚的精髓所在。慈悲和博学教导我们在善待病人的基础上,做到记住更多的知识,为患者尽自己所能地提供关怀与帮助;专注和慎独则是在日益浮躁的环境下,能够更沉浸地做事,精益求精。“君子必慎其独也”,董老师希望优秀的品质能在年轻一代中传承,让所有的清华好医师都能发光发亮。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记得董家鸿老师曾经说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踌躇满志的我们总会因为各种生活的琐碎压垮了斗志,打击了精神,阻碍了前进,但每次回想起青春年少时的热血,又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成熟的我常常在想,是否伟人从一开始就光芒四射,鹤立鸡群,但我的老师用默默无闻的行动,无声却有力的举措教会了我平凡可以造就伟大,心系天下,勇往直前,愿我们归来还是满怀武侠梦的初心少年。

猜你喜欢
董家包虫病外科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Effects of trapped electrons on the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ode in tokamak plasmas with hollow density profiles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主人之谜
城里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