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脑—肠同调”论治功能性胃肠病※

2021-01-05 16:42韩博宇赵克勤丁秀芳
河北中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神明素问针刺

韩博宇 赵克勤 丁秀芳

(北京市隆福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10)

目前,对脾胃病的治疗存在重“病”轻“神”的倾向[1-2]。《内经》强调“形与神俱”,中医学认为“神”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3],尤其在功能性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调神”可看作是调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一大环节,通过“神—脑—肠同调”,实现神气安宁,气机畅达,纳运有常,以达防邪有备、抗邪有力的功能状态。现代医学提出“脑—肠轴”,即注重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但未强调“调神”对疾病的重要治疗作用。兹将“神—脑—肠同调”论治功能性胃肠病(FGIDs)体会阐释如下。

1 “神—脑—肠同调”的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

1.1.1 神 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具有防御、抵抗病邪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可见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将死。张景岳亦认为“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疾病能否好转、痊愈与神气关系尤为密切。可见,有别于脑—肠轴中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诱发外,“神”更突出其治疗作用。

1.1.2 神气藏于心脑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曰“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心血充足则人精神焕发,思维敏捷,心血不足则人精神萎靡,甚至思维迟缓,心情抑郁。可见,心主血功能与人的精神、情志、思维关系密切,即心主神明。

《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说明头脑是人的精神处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头者,诸阳之会……百神所集”。张锡纯首次提出“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说认为,心之所主神明,是偏向于感情及长期建立起来的爱好习惯性神明;脑之所主神明,是人与生俱来的元神,且脑神要受心神支配[4],是偏向于思维、记忆等后天学习性神明[5]。

1.1.3 “神—脑—肠轴”的中医理论渊源 《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可见人的精神、情志可明显影响人的脾胃功能。《素问·逆调论》曰“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不和则卧不安”。可见,脾胃功能失调也会影响人的精神情志。《伤寒论》有载“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金匮要略》有“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可见胃肠道紊乱与人的精神情志相互影响。

1.2 脑—肠轴紊乱与FGIDs的现代医学理论 脑—肠轴紊乱是FGIDs和许多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6]。精神心理压力会影响肠神经的神经内分泌信号如5-羟色胺(5-HT)改变,导致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紊乱、肠黏膜的通透性增高和肠道菌群改变。而胃肠道感染、胃肠胀气也会引起精神、心理和行为变化[7]。

2 调神法治疗FGIDs

脑肠同调治疗FGIDs已成共识,调神也应是治疗FGIDs的重要环节,调神具有“位置”和“功能”的双重内涵,具体调神法包括调神明之穴位和调神明之功能。

2.1 调神明之穴位 调神是针刺的特色之处,“凡刺法,先调神”。调神针刺法是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具有调神功能的穴位,如百会、印堂、太冲、内关、四神聪等,以调节情志,疏达气机。凡对人的精神、心理具有调节作用的穴位均可作为调神明之穴。研究显示,针刺调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可明显改善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评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8]。针刺四神聪、百会、印堂、神门可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9]。针刺足阳明胃经穴可影响大脑情绪、认知和运动脑区网络,如针刺足三里能激活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又称内脏脑,是协调内脏—躯体行为的高级整合中枢,与内脏活动关系密切,且参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活动调节[10]。另外,脐(神阙)为神气通行的门户,因而与神经精神系统密切相关。脐针可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精神状态,促进缺血性卒中后大脑功能恢复[11]。可见,调神之穴位非单纯在头面部,凡能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均可成为调神之穴位。

2.2 调神明之功能 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予以情感与社会支持,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念,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康复计划和降低病残程度[12]。而胃肠道对情绪变化极其敏感,故在FGIDs诊治中,更应兼顾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当FGIDs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时,对焦虑、抑郁的积极治疗尤为必要。脑缺血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脑缺血患者肠道细菌数和有机酸浓度会发生变化[13]。抑郁状态可能通过特定肠道微生物群物种的改变,导致抑郁加重。大脑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和丰度。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粪便细菌多样性,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肠杆菌科、肠球菌属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患者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比例过高[14],可见神的状态影响肠道菌群的丰度和比例。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人际关系障碍和社会功能减退问题,具体表现为情感低落、心情抑郁,对生活不抱希望,通过学习认知调适、合理宣泄、幽默法等情绪调节,宣泄不良情绪,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15]。徐爱华等[16]发现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解郁抗癌方剂(药物组成:百合、炙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石菖蒲、生龙骨、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柴胡、白芍、当归、丹参、炙甘草)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情绪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提示调节情志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对FGIDs患者生活方式的管理也是调神的一种形式,如定量进餐,避免晚餐过迟,延长进餐时间,运动干预如慢跑、太极拳、瑜伽、骑自行车等,都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腹胀、便秘等症状,消除患者心理压力。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教育、管理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疑虑和心理负担;指出其思想信念中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督促和指导患者改变思想和态度,掌握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建立健康的认知模式,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催眠疗法是应用暗示性语言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消除患者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17]。

对于疾病的治疗,人们常用安慰剂试验来对比药物疗效,当患者对安慰剂有着足够的信心后,这个安慰剂就被赋予了“神”,信心越强,期望值越高,安慰剂发挥的疗效就越大,尤其在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神”可以使人保持健康,改善疾病症状。

3 结语

FGIDs的发病与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脑—肠互动异常、胃肠动力异常、肠道内低度炎症等众多因素有关[18]。精神心理应激可激活肠道释放5-HT,增加脑中5-HT合成,导致内脏敏感性和胃肠动力紊乱。半数以上IBS患者存在抑郁、焦虑问题,抑郁、焦虑与IBS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密切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IBS患者常易激动、焦虑、神经质、睡眠障碍及抑郁等[19]。“神—脑—肠同调”继承《内经》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尤其适用于FGIDs的中西医防治工作,是对现代医学“脑—肠互动”的补充和完善,为FGIDs及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在后期课题中,将通过针刺脑四神(百会旁开1寸)和腹四神(双侧天枢,下脘、气海),进行“神—脑—肠同调”临床疗效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起效的作用机制,最终建立对FGIDs防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神—脑—肠同调”理论。

猜你喜欢
神明素问针刺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画地为牢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王的神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