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芳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在成人教育中,学生想要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人生规划,教育机构需要洞察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从而将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生涯成功结合。本文对职业生涯成功导向下的成人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针对在成年人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相关领域教师参考。
立足于成人教育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立更多能够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专业课程。鉴于此,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自主选择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成长规划,持续性地完善实践课程的广度与深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为了有效增强实践课程的灵活性,应该从不同人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理论辅助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有选择地针对性学习。
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实践课程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人才培养。[1]为了切实提升成人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开放性,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实践课程改革方案机制,将学生需求作为课程更新与完善的指南,建立健全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准入机制,为成人教育的深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对于成人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应该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选修内容。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课程中利用积分制的新模式,在课堂上增加和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记录每一位学生在不同领域上的偏重,然后在选修不同方面的实践课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客观建议和意见,有重点地去培养。在实践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严谨考证,让学生对自主分析课堂中出现的实践问题,提出大胆猜测假设,然后带着目的去寻找答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要从课堂以外的知识入手,打开视野。鉴于此,应该不断增强实践课程的开拓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广阔的知识天地,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多元化的思维,从而增强实践应用的技能,更加适合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从当前情况来看,不断拓展实践课程的知识面是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选拔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中,也可以将学生推荐给其他科研机构,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参与技术创业竞赛等赛事,让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职业岗位相关的领域探索。
校内培训基地建设可以立足于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国家相关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结合当地的特色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自主、开放、实践的人才培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
资金是基础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确保建设实现的基础。鉴于此,应该加强对于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方面引进资金,建立健全资金支持的规范化机制,合理控制投资风险,依托国家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以政府支持为主导,将社会化资源支持作为辅助,形成强大的资金支持体系,促进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
为了有效助力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应向学校申请校内建设资金以及校企合作资金,也可以申请当地的中大型企业投资赞助,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关注中央地方共建项目来寻求经费的支持。对此,学校应该和当地的有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学校作为企业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企业作为学校重要的对口实习平台,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进一步实行投资赞助。
为了保证培训平台的人才流动,不仅要从校内外选拔新鲜血液,同时也要培养出优秀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必须加强人才的输入,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人才引入机制,通过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外来人才加入,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应该加强优秀人才的自主化培养,建立人才培育基地,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化应用能力,促进成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了不断增强人才创新驱动活力,应该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实践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活动服务,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国家及地方的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在本校举办的赛事中设立奖项奖品,对优秀的创新人才给予鼓励,从赛事中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吸收到基地建设中。基地可以争取和其他国家高校对口专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校和基地本身具有一定限制性,需要鼓励学生对外交流,拓宽视野。为了不断加强成人教育的质量,促进现代化发展,应加强学生和外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由学校牵头建立对外沟通交流体系,由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对外实践活动,并建立健全校内外人才交流合作的规范机制,从理论层面增强信息的多元流通,促进成人教育资源的分享。
在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定期举办校内外人才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不同专业讲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邀请在专业上突出的社会人才来校演讲,有组织地让学生站在更大的平台上去拓宽视野。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进学校和学生到企业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激发创业潜能。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不同的平台和模块,要有针对性地发布不同系列的课程,还应当添加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课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鉴于此,学校应该建立“平台+模块+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要点,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建立健全以就业为中心的教学规范机制,明确专业课程开设的重点和难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有效落实打下教育基础。
在成人教育理论教学体系中,以培养学生未来就业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开设创新创业平台,分设就业、创新、创业等不同模块,开设“就业能力综合”“创新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为目的开设公共基础平台,分设公共语数英基础、专业基础等模块,开设“机械设计”“电子实践”等专业课程。针对学生所选的职业岗位专业,在教学体系中设置“双创”理念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线,把学生的“双创”能力当作培养重点项目。
学生培训需要严格管理,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应该加强对于学员的学习过程管理,在严格源头管理、日常管理上下足功夫,重点对管理程序、管理体系、管理过程、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学员与学校之间签订权责明确、任务清晰的培训协议,强化责任约束,加强分工合作和共同管理,对于学员考勤和培训工作进行强化,落实班委轮流值班制度,加强自主管理与监督。
完善计划申报、点名调训和补训制度等,建立健全调训情况通报制度。同时提出了“错峰”调训、分段式培训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缓解工学矛盾。加强教学管理,强调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完善学生教育培训情况登记、反馈、跟踪管理等制度,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专业理论水平测试。开发理论水平测试系统,在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上增加理论水平测试功能模块。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管控,对各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做出安排,列出主要参考指标。严格进行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学校指定的专业要求,明确督察的重点内容,设置重点专业,提出适合学校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抓重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以重点专业为引领,既能突出学生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又能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教育上水平。紧密围绕学生教育培训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点专业。明确统一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有利于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督察落实。
单纯的精神嘉奖只能为教师提供思想上的激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依赖物质积累。所以教师管理激励机制需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辅相成,从而更加直接的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在企业中的活跃程度,适当的物质奖励相比于精神奖励更能够开发教师潜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成人教育发展。[3]物质激励分为岗位激励与资本激励,岗位激励指的是负责人要敢于“放权”,一些成人教育学校都属于私人企业,高层岗位多数掌管在固定成员手中,不能向外来的教师共享岗位,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领导的能力不足以支撑教育机构在该领域下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管理人员放开格局,善于用人,让每个教师都有竞争高层管理的机会。
即便在同一个岗位上,教师擅长的领域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负责人深挖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进行岗位激励。学校可以要求教师递交一份自己的领域能力评估表格,让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和擅长领域进行评估打分,通过填写结果进行分层考察。从多角度对教师进行能力认定,也可以让教师们互相进行能力评判。在此基础上,负责人要定期选择某一位教师的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调研,考察教师在工作流程上的熟练、对工作细节的把控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问题处理上的优缺点,在学校中建立个人能力档案,根据每次的考察结果填报入档,调研期限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调研能力项目不少于五项,并要求调研人员总结出对象教师的领域突出点和缺陷,一并入档。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对教师进行年终总结,将这一年的教师调研结果和教师的评估表格进行对比,从中选择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行岗位激励,为其在学校中寻找更加适合的定位。让人员和岗位的分配达到最优化,使得教师能够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可持续地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物质激励机制不能过于单一,为了积极调动教师的活跃度,强化教师凝聚力,就要开拓其他激励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第一层就是人的衣食住行,资本激励相较于岗位激励要更加直观,指的是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4]所以应该建立健全资本激励的规范制度,明确教师的主要需求,以提升教师积极性为根本,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为教师提供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薪酬激励手段,有效提升教师归属感。
在资本激励机制的作用下,绝对报酬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层次需求,最大化企业内的活跃度,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对于业绩优秀的教师进行薪酬激励,对教师工作业绩要进行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要求管理者进行双向核查,关注学生满意度和教师的教学后续完善工作,学校管理者争取对每个专业岗位的负责人和教学完成度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整顿学校内部结构组织的同时还能够基于教师一定的认同感和公平性,促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忠诚度。
如果说物质奖励是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基础,那么精神奖励就是激励机制的辅助,精神奖励能够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学校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的高效杰出工作成果,为其他教师树立典范,增强教师的自我实现价值。[5]相比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的效果更深入人心,能够让教师自发地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精神奖励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培训奖励机制、表彰嘉奖等。
表彰嘉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于业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的精神激励,但表彰嘉奖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进行不同调整。当今的学校教育人才多为80后90后,年轻人的热情和朝气蓬勃促进学校发展,学校也应该注意保持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考核制度,结合专业的领域特征,根据教师的职能不同,设置不同表彰项目,拓宽表彰嘉奖的激励渠道。在表彰嘉奖中加入教师的工作事迹,让每个专业的教师选取自己的优秀事迹上报,各个专业挑选出代表进行事迹演讲,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将工作事迹和精神加入到学校文化中。
学校对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工作能力,提高竞争性和整体素质水平,满足教师对相关领域事业的更高追求,开拓教师视野,为学校发展续航。学校应该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进行开展,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同时应该通过校本研修,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认真发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观摩、研讨、竞赛、考学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深入培养。学校应该持续化地实施人才强校的基本战略,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断加大对于教学成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从而建设一支“四有”好老师高素质教师队伍。
对此,学校可以为相关专业教师人员组织以提高该领域工作能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及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社会上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人员为其他人进行事例解读和内容分享,与其他企业和单位相关专业进行联动培训,相互交流学习。培训活动应定期举行,以周或月为周期,以人员签到的方式来增强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将培训内容落实到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中,将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成效记录下来,总结高效工作办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定期举行的交流活动中将此进行分享,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监管规范章程中的理论部分。优化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涵养,保证学校人员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构建有竞争力的教育大环境,打造多样化优质工作队伍。学校也可以针对工作突发风险状况进行模拟演练,让教师人员保持对风险的敏感度,对工作风险有清晰的预估和对策,在风险来临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快速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工作考核,对培训结果记录在案,有针对性的找出教师的弱项,逐一突破,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延伸知识,定期举办知识竞赛,打造一批拥有较高水平的优秀工作队伍。还可以通过“创星”等活动增加教师的工作动力,推动教育工作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成人教育。就目前调查结果来看,成人教育还有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较差,学校管理混乱等情况。成人教育相比青少年的学校教育来说,对其未来职业生涯更具有实际意义,需要以职业生涯成功为导向,立足于成年人的事业发展来进行教育规划,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员,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