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常书写的重要性
——读邱振中《书法》一书有感

2021-01-05 17:34:49查启昊
陶瓷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学者书法作品书法家

查启昊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

1 临摹

在文字的演变历程中,中华的汉字有着一条无比清晰的发展脉络,三千年的书法发展史让我们能看到我们先民的伟大智慧,相比于同时期的古巴比伦、印度等的国家的文字都在向着装饰性的艺术文字的发展,中国的汉字始终立足于传统,在此基础之上与生活更加贴近。这一切的缘由都来自于我们的祖先始终立足于日常书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书法似乎始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像其他古文字那般的神秘,可望不可及。

邱振中《书法》一书提到:“一种达到高度自觉的艺术,能与数量众多的社会成员保持潜意识中的密切联系,是一种罕见的例外。这完全是书法依赖日常书写的结果。”书法早期其实并不具备其审美、艺术价值,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主要就是为了占卜、青铜器上的铭文则是为了记载历代天子及其手下大臣的丰功伟绩,由此可见早期文字主要是为了巩固帝王的统治,这便是所谓的“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就是早期文字仅仅只具备其实用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以往只能用于重要场合才使用的文字被大量的传播开来,人们通过简化以及对线条、结构的改变将之前庄严的文字体系变得更加生动、美观。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日常的书写上,而初学者的学习也是基于日常的书写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欣赏能力和对书写工具的运用能力。

初学者在学习阶段,临摹古代经典作品始终占在主导地位,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书法家也不会停止对古代书法大家的学习,赵孟頫就曾说过:“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习之,便可名世。”由此可见临摹在书法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学者需要在最初的选帖中就保持足够的谨慎,我们所需要临习的是古代经典的作品,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书法家就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而是初学者并没有出色的鉴别书法作品优劣的能力。在这个电子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各种良莠不齐的作品涌入到我们的视线范围内,没有经历专业训练的我们很难甄别出其中的美丑。但是古代经典帖子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说明了它们已经经历了历史的考验,针对这些书帖的临习一定能提高我们的书法能力。

在选择好合适的书帖之后,临摹的方式方法也至关重要。邱振中先生书中所述:“通过临写的字迹与范本的比较来调整动作和力量的使用,再书写,再比较,一次次反复,便能使书写越来越接近作品的意愿。”可以见得,临摹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反复的比较,所谓“一画之间,便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每一个字都是线条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需要在临摹过程中去感受作者的运动轨迹,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让一个字甚至整幅作品的气韵都发生变化。这种笔画、线条、结构的错误发生的越少,书法水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在日常书写中对细微之处的观察,每一个笔画、线条在我们读帖、临摹时就要不断的思考、想象、感受、模仿作者书写时的状态,教学的老师能指出你书法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但是无法将如何融入作者的感情的状态传授于你,这只能要求在大量的日常练习中去感悟。那为何我们为什么要临摹古代经典作品呢?书法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便是空间感,邱振中先生在书中将书法中的空间感分为三类:字间空间、行间空间、字内空间。初习书法者在临摹的过程中只需要注意字内空间即可,也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这也是搭起一个字结构的框架,而我们在通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对该作者字内空间的关注,从而提升自己对空间感的把握。当然,在临摹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书法学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些好学者会经常受到网络中所谓的书法家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自己现在所学习的经典产生怀疑,从而加入一些错误的理念和练习方法。邱振中先生将临摹的过程中分成了三个部分:平正—险绝—平正,也就是我们在临摹的早期最需要的便是尽可能的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唯一需要记住的一点便是尽可能的与原书帖保持一致,也不能囫囵吞枣,必须做到对一个书帖进行精临精炼的原则,早期在我们笔法、线条、结构等书法的技巧还不够精熟时一切装饰性的内容都会使你未来的书法之路变得坎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人所书写的内容都是无法完全复制的,一些细小的运笔、起笔、收笔都会不同,不仅临摹者如此,就是作者也会受到心境、书写状态的影响所书写的作品与之前产生差异。所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所以在最初练习的时候大量临摹一个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以行书为例,作者在书写时会有自己独特的书写习惯、方式达到作品的随意性和连贯性,如果我们将其分割练习的话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和其洒落的意蕴。在临摹到了一定的阶段,当你对该书帖的内容、笔法、结构都能很精熟的把握之时就需要加入一定自我审美的意识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我们的观察水平的提高,我们能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一些笔画的线条、笔画的走势我们很难到完美的复制下来,这与当时的书写习惯、工具等息息相关,所以在我们在反复练习之后也需要加入一点属于时代的元素,这一时期便是“险绝”,这需要我们反复的尝试以及观摩优秀书法家的作品,立足于经典之中却又不被历史的框架所束缚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经历了平正、险绝两个过程之后,书写者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书写习惯、书写风格,书写者会重新回到临摹的阶段,而这时的临摹自然与初学者一点一画都需要反复斟酌的书写方式不同,他们往往会运用自己的书写习惯来进行临摹,风格更加自由、奔放,这一时期的临摹我们也称之为“意临”,不以其形似为追求目标而是抓住作品的神韵再结合自身的书写习惯形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一阶段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有吴昌硕的石鼓文,也为后世我们对石鼓文的学习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这些不都基于日常书写的过程中吗?

2 鉴赏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书法的能力,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判断一幅作品的好坏的能力会使得书写者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现如今书法展览、墨迹种类繁多,但质量却相差甚远,不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很容易淹没于这个信息化的洪流之中。那么该如何提高鉴赏能力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写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只有在大量欣赏、练习古代经典书法作品,自然在心中会将自己、他人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你能拥有发现不足之处的能力时,就能慢慢培养出正确的欣赏能力。“博观”不仅仅是说我们需要观赏大量的作品同时我们也需要针对一件作品进行“博观”。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走马观花般的欣赏自然是不可取的,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观察,用心去体会作者在书写时运动的过程、去推测、感受作者书写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我们对书法作品的理解,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

当然,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关注于作品本身,邱振中先生在书中写道:“真正优秀的鉴赏者,往往能够通过真正优秀的作品,感受从任何地方都感受不到的社会、历史和哲学。”书法的本质是一种表现人的艺术形式,自然作者所处的时代,他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的品质都会成为我们在鉴赏其书法作品的参考因素。“盖皆人品者,其书法即其心法。”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很少有像书法艺术一样人们会如此将作者的品行道德与其艺术作品关联的如此紧密。如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称谓,明清时期一度认为蔡京才是宋四家的“蔡”,但因其人品低劣才被蔡襄取代,当然这里面有着以讹传讹的缘由,但也由此可见蔡京在书法上的造诣极其出色但终究人们会将道德情操作为书法水平的考量标准之一。所以,不难看出能青史留名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能窥见其扎实的笔墨功底,同时也表现他们高尚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或者超凡脱俗的意境,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表达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海纳百川的豪情壮志。

对书法作品美的追求也是书法爱好者对书法意境的无限追求,这便要求我们大量的却又不机械化的欣赏作品,书法是作者对其所处社会、文化、政治的思考或向往,从书法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其技法、文才以及修养,但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将自己的内心与作者同化,去参悟其内心的向往和其运动的韵律

3 创作

很多初学者会对创作有一定的抗拒,会认为自己的水准不足以创作出一幅较为出色的作品,但是书法本身立足于日常书写之中而日常书写自然不仅仅局限于临摹他人作品,创作同样也是日常书写的一种形式,同时时检验临摹成果的最好的办法。

创作的第一步便是选择合适的文词,在前文中说过书法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最为息息相关的艺术。书法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文字的艺术,它所具备了语言的抒情功能,不同的文辞内容都会使得作者整体的结构、节奏产生很大的变化,两者会产生共鸣也会让欣赏者进入你所构造的线条艺术的世界之中。好的文辞能给读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好的文字能将整篇文辞相互整合、融会贯通,两者相互结合才是一幅经典之作。

选择好合适的文辞之后,我们根据内容来决定我们书写的规格,比如:字的大小、墨色等。我们在日常书写的过程中,字体的大小往往会受到原帖大小的影响,因为小字并不适合放大来写,在古人的书写中因为小字的实用性而居主要地位,大字则多用于较为庄严的场合下使用。以隶书为例,最常见的汉碑:如《曹全碑》、《礼器碑》等多为三到四厘米,而汉代的墨迹更是多为一到两厘米而已,当然也出现了如《好大王碑》超过十四厘米的隶书形式,而练习不同书帖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字比大字要求更加的精致,大字则可以有一定的古拙质朴之感,但同样的越小的字其内容、书写的笔画都有一定的简化,如若放大来写会失去一些笔画线条的运动变化。而创作的过程也是我们平时不断积累后所需要达到的更高的程度,平时训练最熟悉的章法也会被我们套用到创作之中并加入一些我们个人的审美情趣,最终成为了属于我们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

4 结语

书法发展超过了三千年,每个时代都有着他们独特的风格,但是任何书法家、任何书体的练习都是基于日常书写之上的,再结合着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发展、传承下去的。站在今天的角度来欣赏、评论古人的作品,我们需要的就是了解、感受当年他们是如何练习、思考的,这也需要我们有着足够丰富的练习、观赏的经验。从以上几点来看,日常的书写对于初学者亦或是功成名就的书法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邱振中先生的书中,我们也不会惊讶为何先生会花费如此大的经历来强调日常书写在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了。

猜你喜欢
初学者书法作品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火花(2022年2期)2022-03-17 11:06:02
书法作品选登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童话世界(2020年26期)2020-10-27 02:23:28
书法家·谢 锐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 09:27:09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6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