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

2021-01-05 03:52袁云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氯吡脑血管病格雷

袁云霞

(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栓塞性、血栓形成性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两种类型,发病后在24 h内完全缓解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超过24 h仍未缓解就会导致缺血性脑损害,最终形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不断变换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现代医学技术相当发达,本病临床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症状较重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症状较轻者采用药物疗法[1]。本研究重点探讨药物治疗效果,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并设置对照组验证药物联用的临床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治若干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10例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患者均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来院治疗。对照组男女比1:1,年龄在40-68岁,平均(58.45±2.56)岁;观察组男女比1:1,年龄在41-69岁,平均(58.45±2.37)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肾功能患者;拒绝参与本次治疗者;有药物过敏史者。

1.2 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均先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边治疗边观察患者情况,有突发情况时及时改变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采用口服用药方式,用药剂量:75 mg/次,1次/日。观察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氯吡格雷用药规格同对照组,阿司匹林采用口服用药方式,用药剂量:100 mg/次,2次/日。若患者用药6周后症状减轻,改为100 mg/次,1次/日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卒中发生情况,共包含11个测试项目,总分11分,包括肢体运动、视力、语言等功能测试,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含10个测试项目,如洗漱、上厕所、平地行走等,分值上升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改良Rankin评分:评估脑血管病治疗后患者活动能力,分为1、2、3、4、5个分值,得分越高残疾程度越严重。②评估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卒中症状消失,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日常活动轻微受限;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症状无缓解,甚至有加重倾向。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1.0分析,行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患者相关指标对比。较之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均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相比,观察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5%、98.18%,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脑部血管受情绪、血压、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生循环障碍,发病急促且病情发展较快,患者轻者发生眩晕、肢体不协调等反应,重者失语、昏迷甚至死亡,本病临床上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本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生率,现代病理学研究显示,脑血管病发生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系栓塞引起,临床治疗关键在于疏通患者血管栓塞,改善患者脑组织不良情况,恢复脑组织正常供血。对可逆性缺血脑组织进行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治疗一定要选对时机,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二次损伤。近年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较多,本研究重点选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两种药物进行分析,比较单纯用药与联合用药效果。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分组 例数 NHISS评分 Barthel指数 改良Rankin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6.58±1.10 4.32±1.67 65.45±4.15 86.56±2.37 4.15±1.02 2.13±0.85观察组 55 6.57±1.09 3.12±0.85 65.46±4.16 90.45±2.35 4.14±1.01 1.56±0.67 t-0.048 4.749 0.013 8.644 0.052 3.906 P-0.481 0.000 0.495 0.000 0.479 0.000

表2 治疗效果比较[n(%)]

氯吡格雷是治疗脑血管病的专用药物,尤其是在脑卒中等脑血管病中疗效显著。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血小板受体、ADP结合,同时对糖蛋白活化反应有强效抑制作用,血小板聚集降低,保证血管通畅,脑血管正常血液循环不受影响。多年临床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口服吸收速度较快,药物随体液循环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两者结合率高达98%,药物作用后由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代谢后失去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氯吡格雷不建议大量服用,否则会导致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便秘、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外还要注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妊娠期女性禁止服用氯吡格雷,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损伤[2]。

查阅大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可知,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阿司匹林进入人体后,迅速与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反应,导致其丝氨酸电位乙酰化,催化位、底物结合受到抑制,花生四烯酸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动作被抑制。血小板缺少细胞核,合成相应酶的水平显著下降,花生四烯酸失活后不再重新生成,TXA2水平永久减少,因此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永久性的。与氯吡格雷一样,阿司匹林也采用口服方式,小肠能快速吸收药物,随体液循环在关节腔、脑脊液等中分布广泛。阿斯匹林每日服用1次,就能在24h内强效抑制TXA2的生成。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研究证实,两者联合用药后,氯吡格雷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不会受到阿司匹林的影响,但氯吡格雷能有效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NIHSS评分作为两药联合使用的指导原则,多年临床实践显示,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等患者都可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

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阿司匹林属于抗栓药物,在急性缺血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作用显著。药物进入人体后与环氧化酶发生作用,两者反应发生乙酰化,反应过程不可逆,环氧化酶活性被破坏,血栓烷合成量明显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脑组织缺血症状消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存在一定药理毒性,不宜大量使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两药联用,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的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本研究显示,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对照组,其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治疗后患者卒中症状得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升,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效果。需注意的是,孕妇不能用阿司匹林,否则会造成胎儿畸形、中枢神经异常等先天性缺陷,此外痛风、溃疡、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治疗。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临床上可推广此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氯吡脑血管病格雷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脑血管病知多少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专题论文刊发预告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