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新是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陡惠渠社区9组村民,2005年从水利系统退休。2012年,他决定修建一个家族诗墙。家族里95人中30多人会写诗。他们兄妹9个,哥哥会唱汉戏,弟弟擅长京剧和二胡,姐妹们也喜欢唱戏唱歌。家庭聚会时,大家都喜欢吟诗作赋。张国新也喜欢写诗。他看到沅水北岸的常德诗墙后很震撼,曾担任村支书20年的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的弟弟张国友、弟媳刘艳平夫妇清明回乡时听张国新描绘家族诗墙的蓝图后,当即表态出资35万元整修老屋与池塘,还投入15万元建诗墙,为兄长实现梦想助力。
说干就干,2013年下半年,张国新请来曾建过常德诗墙的雕刻工匠,仅仅2个月,诗墙就建成了,请苏士澍题写了“国艳山庄诗墙”。张家95人中,30多人创作了诗词。年龄最大者张国桃76岁,最小者张洪14岁。
“国艳山庄诗墙”位于陡惠渠社区的张家老屋场,这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小院。诗墙傍水而建,墙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岸边垂柳依依,桂花、山茶花竞相绽放,沁人心脾。围墙500米,诗墙150米,诗词120首,分“家族同声”“草根吟咏”“书画集锦”“名人雅韵”和“古诗欣赏”5部分展示。
“一犊一犁一农夫,一手扬鞭一手扶。一来一往还一去,一岁获得一年储。”诗墙上的这首《农耕谣》出自兄长张国桃之手,这是他有一年回乡见到农夫耕田后写下的;张国新创作的《长寿十字歌》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一贯知足长乐观,两目远眺心胸宽……”他说,放羊坪村一個泥工,在诗墙上看了他创作的“十字歌”,还全文抄了回去。诗墙上除了家族人写的诗,还有常德一些书法家的作品,行书、草书、隶书、小篆都有,尽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诗墙建成后,很多人慕名来这里参观。参观者不仅有桃源、澧县、汉寿、石门的游客,甚至还有外省市的。(摘自《常德日报》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