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迪 孙蕊
河北省是我国主要的梨优势产区,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但是,从国际市场看,河北省的梨果出口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高质量高档产品比较少,品牌化优势不明显,而且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出口梨果的质量和效益[1]。因此,笔者对河北省梨果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对河北省梨果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梨果生产与贸易出口现状
河北省梨果栽培面积180多万亩,年产量36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白梨、秋子梨、沙梨、杜梨、褐梨、麻梨、豆梨、西洋梨8个种,栽培的品种有近300个,主要有黄冠梨(图 1)、鸭梨、雪花梨、绿宝石、新梨七号(图2)等。近年来,河北省梨果进入内部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期,梨树面积相对稳定,梨果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程度提高。集中产区人均梨果收入在4500元以上,梨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同时梨果出口份额逐年增长,年出口量可达21万吨,年创汇1亿多美元,是中国第一大梨果出口省。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又打开了智利、秘鲁、巴西、阿根廷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目前出口目的国达到71个,其中双边协议国12个。
2 梨果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精品果少,价格偏低
河北省作为中国第一大梨果出口省,面积和产量虽然规模大,但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5%左右,且出口梨果总体质量不高, 表现为果肉粗、含糖量低、风味淡,优质果率仅占50%~60%,其中高档梨果不到10%。梨果出口市场也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主要集中在亚洲,以东盟国家为主,高端市场出口在整个出口比重中所占份额很低[1]。梨果出口的平均价格每千克仅0.5美元左右,约为美国、意大利等梨果出口大国价格的1/2。价格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随着梨果产量和出口企业的不断增加, 出口企业间缺乏沟通,盲目竞争,竞相压价;其次是在技术管理、采后处理等方面也和国外梨出口大国存在差距,优质梨果、高档梨果比例不高, 造成售价偏低;再次是梨果成熟集中上市,造成可替代性强,也会导致价格下降。
2.2 生产成本高,管理水平低
河北省梨果总体规模大,即面積大、产量高,而个体规模过小,梨果生产多数仍然是一家一户碎片化模式,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面积大,投入梨园栽培管理的劳动力匮乏,部分果园疏于管理,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同时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工费用逐年攀升,而梨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造成生产成本升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从事梨树管理的人员多数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致使梨果个头偏小、风味变淡,精品果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2.3 防疫水平不高,安全状况参差不齐
由于梨果生产多数是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梨园病虫害防治水平参差不齐,非疫区、非疫生产点地位难以保证,疫情防控水平很难完全满足出口需要。而且由于鲜梨容易携带虫、卵和病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及检验检疫制度,部分出口梨果被国外官方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出现退货、销毁等情况。另外,各国对梨果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不同,对这些安全卫生标准不熟悉,造成农用化学品投入不规范,农药残留超标,使出口受阻。这对梨果的贸易出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4 出口风险大,利润率低
梨果的出口风险不仅来源于世界经济危机、贸易收款风险、检验检疫和进口国贸易政策复杂多变等带来的风险,还来自出口梨果本身的质量风险以及运输风险。同时国内出口商无序竞争激烈,为争夺客户压低报价,优质无优价、劣质无市场的现象也很普遍。企业利润微薄,回馈种植者利润低,市场开发能力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差,同时还招致国外同行的歧视和打压,对出口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
2.5 营销网络不完善,品牌效益低
梨果出口企业和出口商由于自身规模以及实力等方面的因素,收集国际市场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研究分析不够,导致梨果不能畅销国际市场。通常水果类产品的贸易出口, 应该提前半年至一年时间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安排果品销售,但是现在多数企业都是待果实成熟才找销路,延误了有利时机。而且河北省具有品牌的梨果在国际上名声不响,出口的梨果多数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产品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品很难进入国外高端市场, 直接影响了梨果的出口效益。
3 提高梨果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3.1 建立示范园区,推广优新技术
各梨果优势产区应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把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到果农中去。在品种结构调整上,根据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需求, 因地制宜地选择性能良好、本地适生、市场认同度高的品种进行推广,适度集中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同时做到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示范园区在梨果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与科研机构强强联合,通过技术培训、专家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增加科技投入,达到梨果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3.2 创新管理模式,节约劳动成本
为解决当前梨园劳动力极度匮乏和老龄化问题,推广应用省力化、标准化技术管理措施,改造提升传统梨园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生产中积极推广果园弥雾机、机械修剪、免套袋栽培、矮化密植栽培等高效省力新模式(图3)。探索推广梨园植保社会化服务模式,即把农药生产厂家、果园机械生产企业、植保服务部门有机结合,成立梨树服务组织,为果农提供施肥、喷药、病虫草害防治专业化服务,在节约劳动力成本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整村或成方连片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省力化栽培示范园,引导梨果生产向简约、高效方向发展。
3.3 建设安全监管体系,强化质量监督
在河北省梨主产区建立梨果质量安全监测站,长期全面监测梨果的质量与安全性,重点完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梨果无损质量检测、产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检测和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制定梨果质量安全标准,加大推广力度,指导梨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建立梨果质量安全监管黑名单制度和产品可逆制度,出口产品全部实现可追溯[1]。对全省梨果生产企业及农户实行网络化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保证果品质量安全。同时鼓励和引导出口企业或加工厂采用承包或租赁方式,建立自属的出口基地,以便集中统一管理,从源头控制疫情疫病、农药残留等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提高梨果质量。
3.4 推广“优果盟”模式,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河北省梨果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多是单兵作战,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外进口商借机恶性压价,导致出口企業只能靠打价格战,维持微薄的利润。而“优果盟”模式采用经济链条,把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大型企业联合到一起,实施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合格评定、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市场营销。通过实体化的经营管理,发挥企业实体联合的优势,拧成一股绳,抱团取暖,避免恶意竞争,逐步建立世界级高端品牌,维护河北省梨果在国际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2]。
3.5 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
对企业而言,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代表的是质量和信誉,对消费者而言,利于其缩短产品选择的过程。因此应引导企业重视品牌的打造,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图4),在参加德国柏林果蔬展、香港亚洲国际果蔬展、中东迪拜国际果蔬展的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中东欧峰会”、“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国际大舞合,开辟新的国际市场阵地。同时加快梨果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物流配送、产销直挂、连锁经管、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建立辐射国内外的梨果市场营销网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市场营销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吴晓艳,田丽红.河北省梨果出口竞争力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35~38.
[2] 胡永青,程群科,刘斯超,等.“优果盟”模式推动我省梨果产业发展[J].河北农业,2020(4):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