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秦川
关键词:现代化 经济体系 有机整体 短板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有系统联系的统一整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中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构成的,能够较好满足需求的有机统一整体,主要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真正把握其内涵需准确理解其为什么是个逻辑上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想目标状态。如下的示意图可助于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其目标理想状态如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6大体系”和“1个体制”,文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机联系示意图,将描绘出“6大体系”和“1个体制”的理想图景。
如示意图1所示,虚线构成的二维平面的圆代表经济体,是静态的情形,其可以是国家、省或者市等不同层级的经济体。但在动态的情形下,它是个高维的围绕由生产关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构成的轴在旋转的球,球的轴点在以科技进步水平衡量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时间轴上,以体现出整个球(经济体)的动态运动、循环变化的过程。
圆的中心的大字是人,落于生产力范畴,说明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被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分配体系构成的循环作用环所环绕,表明它们都是为服务人的需要,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市场体系更具有基础作用。
“产业体系”四个字分居表示生产力维度的横虚线的上下两侧,表示“产业体系”主要属于生产力范畴。“市场体系”四个字位居生产力维度和生产关系维度之间,同时涉及生产力范畴和生产关系范畴。原因在于:作为要素市场的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金市场等既直接决定生产力的状态和水平,它们的要素市场制度本身又构成生产关系范畴的主要内容。“分配体系”四个字纵向排列且相对较大,是为了横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维度,因为“分配”直接决定于生产和交换,同时又受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相关制度的直接影响。
上层建筑领域,主要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内容。特别是涉及政府行政等相关制度和职能,与经济基础特别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市场经济体制构成动态关联的组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政府和市场构成的经济体制。在经济学当前的讨论中,其理想的状态通常是:政府在市场体制发挥作用不具有比较优势或失灵的如维护法律、保护产权契约、提供军备国防等公共产品、维护经济社会宏观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以动态的眼光看,它们的功能组合和边界是动态变化的,应随着生产力变化而适应性地调整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就是能够保证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分配体系等始终高效运行的政府与市场动态组合最优的经济体制。
圆(经济体)的内部的主要内容存在于相关制度壁垒基本被消除后保证各类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交换的匀质空间中,也就是几乎没有空间维度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这意味着经济学意义上的区域和城乡差别消失了,整个匀质的空间内不同区域、城与乡之间的经济机会、公共服务等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状态,会极为迅速地均等化,不同区域通过发挥自身相对比较优势来达成最后全区域的动态均衡,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作用、融合促进,实现一般均衡的动态最优效率状态,这种状态就等价于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圆(经济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发出几条线。左侧线条连接的是经济体与自然界的关系,表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分别代表着生态、能源、资源和环境等,表示整个经济体在静态或动态(作为旋转的球)与自然的循环交换。当这种循环交换是良性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后果是有利于社会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时,这就是绿色发展体系。右边的线条连接的是经济体与其他外部经济体,表示经济体与外部社会世界的关系,分别代表着科技文化、资金资本、人口人才和商品服务等的交流与互动,表示整个经济体在静态或动态(作为旋转的球)与外部社会世界的循环交换,由此便代表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体现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经济系统方方面面,主要是“6大体系”和“1个体制”。从“6大体系”和“1个体制”的排序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最基本的。这也是因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可能是相对最能体现“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某些语境下“现代化”大体就等同于“创新引领”,而“协同发展”就意味着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平衡”。同时,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最实在、最集中、最基本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系质量。其他的如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则与产业体系形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能否顺利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直接取决于能否顺利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论述看,目前中央有关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发展实体经济。我国是经济大国,必须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战略措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具体任务包括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大力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现代产业体系的保障是产业与要素协同发展。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拖其他领域发展的后腿,从而影响整个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水平。现代金融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血脉,人力资源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最宝贵的资源。要把科技、劳动力与人才、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协同投入实体经济,注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效应,协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的优质、高效发展。
三、当前经济体系的短板主要体现为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以产业体系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但产业体系总体仍然大而不强。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长足进展,但还不完善,如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收入分配体系仍然不尽完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需求潜力巨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方面,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导致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仍然不清。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需求、供给、城乡和区域等结构不平衡、不充分。
从需求结构看,不够协调、不够均衡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外需多元化等制约日益明显,出口产品结构上总体以低端环节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部分出口产品目的地国的替代性弱,多元化不够,仍然面临较多竞争,导致面临不稳定风险,一些产品进口的替代性较弱导致贸易脆弱性较强;投资结构和效力偏弱,跟创新、生态环保和民生相关的投资效力仍然不够;消费被满足的品质在一些领域仍然偏低。从供给结构看,产业结构偏低端、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工业内部核心技术不足導致产业链分工和生产分工环节总体偏低端,一些先导产业和核心技术发展总体滞后,偏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正面临日趋严重的成本冲击;服务业内部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比总体崎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结构扭曲风险加大,农业内部生产、经营、流通结构仍然偏粗放。从城乡结构看,城乡差距和贫困问题依然严重,二元分化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越来越制约共享发展。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城乡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城市体系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并正体现为“南北分化”新特点,深层反映出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桎梏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