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落实语文要素

2021-01-04 18:20江雪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自然段要素导图

江雪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紧扣语文要素,实现语言实践训练是当前教学的基本常态,能有效地培育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的养成。从语文要素这一抓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教什么”,进而思考“怎样教”的问题,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里去”的目标。在“教学评一体”的理念引领下,落实好语文要素是当前课改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明确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是落实的前提。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充分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来记录和表达思想的可视化思维工具,鼓励人们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能有效帮助学生明确要素内涵,寻找学习落脚点,推进学习向更有深度发展。现结合相关课例,具体介绍思维导图在落实语文要素中的运用。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阅读的重要能力。厘清文章的结构就是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让读者紧跟着作者的行文进行阅读,能很好地与作者对话,感知作者表达的内容,唯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促进对内容的深层理解。

《海滨小城》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语文要素引领下的一篇课文。用清晰的文章结构呈现出海滨和小城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绚丽多彩的景象以及美丽整洁的小城风光。课后练习安排了“说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等两个语言训练点,将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课例”内容把握与“要素”有效培育同步进行训练。这样的两道训练题,若是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对话交流的常规方式,学生也能基本掌握“标准答案”,但学生只能停留在知识的认知上,缺少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样的认知,很容易遗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构架。

教学中,我们从课题质疑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理出本文的框架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读文,找出课文分别描写了海滨和小城的哪些景象,从而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梳理;最后再引导学生读文,发现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都以总起句开头,都是围绕每段开头的第一句关键句来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了课文内容的结构框架,使学生清晰明了哪些是关键词句,为语文要素的训练找到了学习的落脚点。

学生借助这样的一幅清晰的结构图,将文本的语言形成阅读图式植入大脑,了然于心,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语文要素得以很好地训练。

儿童的语文学习贵在学习文本丰富的语言经验并进行有效的积累。文本中多样化的语言经验是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梳理、归纳这样的语言经验,需要借助图式让学生进行形象的认知、发现、理解。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语文要素引领下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中心句,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从“天空的奇妙景象”和“大地的奇妙景象”两个方面展开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热爱之情。描写天空和大地的两部分有两大写作特点:一是以按一天中时间的变化顺序为线索来写。二是抓天空的不同事物的特点来写,具体描写各种事物的奇妙之处,表现天空和大地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课后安排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天空和大地”“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感受这些普通又美的事物,你也来写一写吧”这三道练习题。这样从“语文要素引领—课文内容感知—课后练习思考”形成了一以贯之的阅读训练体系。因此,教学目标的安排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的角度理解“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还要从表达的角度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从读到写,迁移表达,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但是面对三年级在言语经验不丰富,阅读能力还欠缺的情况下,这样的目标达成是有些难度的,放缓目标则难以落实语文要素,追求目标则学生学习有难度。如何在“放缓”与“追求”上达成平衡,我们需要借助适合儿童的阅读工具,构建学习支架,助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中,我们首先划分段落,厘清课文的结构,找到与天空和大地相对应的自然段;其次重点品读课文2—8自然段和9—16自然段,发现这两部分的写作顺序;接着细读课文内容,围绕课后思考题第一题思考:围绕奇妙和有生命特点,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物;再接着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这些事物写清楚的。最后引导学生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儿童是成长的,是需要培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为将来的学习奠基。运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让阅读的抽象思维与知识图形框架的认知有机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从文中提取表现事物特点的关键词句,通过归类、整合,直观呈现。如在体会天空和大地的奇妙景象时,指导学生以“景物+动作”的形式提取关键词,加以概括,在形成一幅幅奇妙而美丽画面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经验,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并将这样的能力借助图示支架,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进行迁移表达,仿写训练,提升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

词语是文本的语言细胞,不同的构词方法,能表达出不同的语义,表达不同的情感。发现和学习构词的有关规律,为学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提供言语智慧,习得言语方法。

《火烧云》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改编后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从“霞光”“颜色”“形态”这三个方面具体描写火烧云的变化之美。本文的篇章结构、构段特点和构词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表达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语文要素来看,一是要借助文本解决“哪几个方面”,这是指向内容的要素,是通过阅读文本之后获取的语言认知;二是“把事物写清楚”,这是指向写作表达的,是了解如何写的问题。基于对语文要素的解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在引导学生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真正实现“阅读与表达”的融合,习得方法,掌握规律,并进行迁移表达。课后安排了“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这样两道练习题。指向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正是对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具体落脚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颜色这部分,设计如下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发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且快的特点,并圈画出表示颜色的六个词语;再指导学生发现这六个词语的构词特点,将六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成重叠式、并列式、比喻式三类;接着让学生再说出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积累语言。最后出示一组菊花图,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写一段话,表现菊花颜色的多和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導学生用思维导图分类呈现三组表示颜色的词语(图3)并积累类似的词语(图4),以方便学生积累、表达和运用。

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图3)梳理、归纳,分类、整合,全面地展示了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之美、色彩之多,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构词方式将火烧云颜色变化之美写清楚的,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也为学生的迁移表达搭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师的语言策划下,唤醒学生对“菊花图”的记忆、认知,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图4),丰富强化对构词规律的认知,帮助学生有效丰富积累类似的词语,实现了迁移与运用,有效帮助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经验,习得表达智慧,真正让阅读与表达的“双轨并进”,用心解读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发现语文要素的实践落脚点,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让学习思维可视化、整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的构建,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梳理的应用研究”(JYKT-2005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自然段要素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秋天
美丽的秋天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