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充分说明,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是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及其图谋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有句名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意思是说,若想灭亡一个国家、摧毁一个政权、阻断人才培育的通道以及败坏其先辈的名声,首先就要从曲解、抹杀、颠覆其“历史”入手。龚自珍这一深刻洞见为我们透视当今“歷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及图谋,提供了一个重要历史视角。
“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等旗号,以所谓“学术研究”的中立性、“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戏说”等形式,对本身是完整、有机、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是作局部的、枝节的、静态的解读,居然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于“历史”的本真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出于狭隘利益立场,以片面而短视的眼光看待历史中发生的一切现象,把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看作是琳琅满目的现象的组合,把具有内在规律的历史进程还原为线性维度,把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归结于个别人物、主观动机、偶然性的结果而不是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因而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必然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惯常的招法就是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工具,向着“唯物史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深刻反映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总趋势发起无端指责,以“证实”或“证伪”为所谓科学依据,污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伪科学”“意识形态说教”等,妄图釜底抽薪,进而彻底颠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从现实来看,鉴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别是阶级社会的客观存在,诸如此类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代表着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方,必须清醒认识当下的实际情形,做好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长期斗争的各项准备。
“历史虚无主义”反映的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所谓“西方中心论”,简单地讲,就是时时处处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西方中心论”既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自然结果,也有着挥之不去的浓重的人为色彩。它表现在历史观上就是西方人有意无意地对待“他者”采取一种非此即彼的态度,西方价值观是世间唯一正确的“标杆”,即凡是符合他们价值观的就归之于同类,反之就打入地狱。如此一来,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乃至后来的帝国主义者眼中,不论世界其他地方的相对落后的民族有什么样的进步和发展,都会被他们与生俱来的“有色眼镜”所遮蔽,统统斥之为“伪科学”“假象”“谎言”,甚至不惜冠之于“专制”“独裁”“反人道”“暴行”等字眼。“西方中心论”的危害所至,必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
“历史虚无主义”必然指向“颜色革命”。习近平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清楚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矛头所向和险恶用心,那就是变着花样、想方设法极尽渗透、瓦解、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之能事。从“全盘西化”到“不战而胜”,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甚”。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和平演变”或曰“颜色革命”上从未收手。1999年,时任美国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说:“一旦互联网占据了中国,想象自由将会如何飞翔。”拜登上台伊始就公开宣布美国对于所谓“规则”的重视,释放出意欲通过拉帮结派“围堵”直至彻底遏制中国的图谋。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绝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的需要,更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复杂斗争局势,提出的一项极具紧迫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深远考量。
要言之,“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特别是政治思潮,自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一球两制”的时代背景下,它实质上就是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方服务的,不管是“民族虚无主义”还是“文化虚无主义”抑或是“革命虚无主义”等等,其矛头所向无不是指向在价值取向、利益立场以及社会制度等各方面均与它们不同的“社会主义”“共产党”“人民大众”一方的。因此,对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积极主动地做好防范化解工作。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征
历史虚无主义者并不是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它只是“看菜下饭”,虽然它从自身利益出发,带着“有色眼镜”审视历史以及现实周围的事物,但实际上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譬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否认的,什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决定论”等就是他们的典型持论;对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则一律扣上“早产论”“激进论”等大帽子;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他们罔顾鲜活的客观事实,而顽固地从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出发,认为是对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专制政权”,意欲除之而后快;对待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不仅没有丝毫“虚无”之意,反而是奉若神明、视作圭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政治领域,千方百计地攻击社会主义政权,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红色中国彻底改变颜色,最终倒向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这可以说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根本用意,而“普世价值”以及“宪政民主”等就是他们借此达到险恶目的的主要手段。“普世价值论”与“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行“普世价值”的诸多劣迹斑斑的事实,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鲜明对比,世人对于“普世价值”的本真面目看得更清楚了。但也应注意的是,民主党人拜登上台以来,从其执政方略上看,不出意料的是重拾“普世价值”这一套,大打价值观牌,意欲更严地围堵中国。对此,我们应做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之长期斗争的准备。
在价值观领域,借助于信息传播等渠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全方位地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解集体意识、奉献思想和勤俭精神,以瓦解中华民族意识。价值观是文明、文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所在,自然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拿过来为其所用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以前,旧中国在物质和精神上皆属积贫积弱,故而长期被西方列强称之为“东亚病夫”。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转变,同时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极大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了。这个局面恰恰是为帝国主义者们所不乐见的。在一连串的军事行动相继遭受惨败之后,他们开始调整策略。譬如,曾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就指出:“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这些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不过,解放并不是解放战争。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那些不相信精神的压力、宣传的压力能产生效果的人,就是太无知了。”至于反华斗士布热津斯基提出的那个臭名昭著的“奶头乐”战略,就更是尽人皆知了。凡此种种,目的都是一个,即通过“软杀伤”的办法,一点一点地抽掉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从而使其从根本上失去独立自主的灵魂和根基。
在思想领域,竭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党专制论”“告别革命论”等,以期制造“信仰迷失”“信念动摇”“信心丧失”,以便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曾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说过,“我们在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一个要暴政还是要自由的问题”,“而且更严重的是,共产主义是否认上帝的存在的”。由此说明,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好,因其与垄断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格格不入甚至根本对立,必然遭受它们的敌視和攻击。不遗余力地诋毁、污蔑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权,就是他们惯常伎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曲折发展阶段,而资本主义似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跳出来直接宣称“历史终结”。受此影响,国内曾有人高弹“启蒙”论调,认为“革命”偏于激进,是狭隘阶级斗争的产物,应予抛弃。还有人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问题,用“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相互否定。如此等等,无不涉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无不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持续性和激烈性。对此,我们不可须臾有所放松警惕。
在文化领域,肆意曲解、诋毁、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偷梁换柱,以摧毁民族自信心为目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世界古老文明,最深层的因素就在于它有自身独具特色而又薪火相传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历经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洗礼,而熔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文化形态。正是因为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者才“有备而来”。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以来,各种曲解、贬低、抹黑、丑化中华文化的奇谈怪论就层出不穷。随着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特别是抓住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失误、挫折等个别问题,国际上针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污蔑和攻击变得更为经常,也更为突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事实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包括哲学、其他社会科学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毕竟时间短、要求高、任务重,并且依然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前行,这在客观上也给形形色色的“文化虚无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此,我们在给予深入揭露和迎头痛击的同时,又要保持战略定力。
在历史领域,罔顾事实,极尽粉饰、戏说、肢解、抹杀之能事,妄图搞乱人心、改写历史。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就是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历史最终是由其主体——“人民”书写的。然而现实中的一幕却是,日本法西斯入侵中国的累累暴行早已是罄竹难书,可是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举世公认的罪大恶极行径,不仅在日本等海外屡屡有人予以否认和抵赖,就是在国内,也存在一些“精日”分子不顾民族大义,时不时跳出来为侵略者粉饰、美化历史摇旗呐喊。对于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公认的民族英雄、战斗英雄、革命先烈、道德楷模等重要人物,出于“娱乐至死”或其他不良用心,以“还原历史”为招牌,不惜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极尽戏说、曲解、抹黑之能事。如此等等,皆是历史领域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今时代的集中反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在网络领域,挥舞霸权,在所谓“后真相时代”肆意妄为,明目张胆奉行“双标”,混淆视听。信息时代,无疑给人们扩大沟通交流提供了空前便利,但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扩散提供了物质条件。当前,对于我国而言,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思想舆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攻方向、主阵地。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舆论传播上的所谓“后真相时代”,受众因为新媒体的阅读习惯使然,日趋走向碎片化、即时化、可视化、表面化和情绪化,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正面临空前严峻考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围绕病毒起源、防疫措施、协作机制等问题,Facebook、《纽约时报》、BBC等西方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充分暴露了其长期以来奉行的内外“双重标准”的卑劣做法。鉴于互联网的根服务器绝大多数依然控制在美国手里,它们依然掌控着全球网络传播的主导权,在敌我双方意识形态斗争愈加走向深入而激烈的背景下,它们只会变本加厉、穷凶极恶,而不会有所收敛或稍作停顿,双方在正面和背后即将展开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控制与反控制等斗争,将在日益广阔的网络空间,更加激烈、持久的展开。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 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仗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如果“虚无”了“历史”,国将不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如果“否定”了“党史”,党将不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新要求新特点,从新闻舆论、网络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学校思政课、文学艺术、对外传播等各个领域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精准出击,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长城,在“两个巩固”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须看到,为与西方反华势力的嚣张势头相适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将改头换面继续向我发难,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要抓住这次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打一次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仗,以进一步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意识形态领域不是真空地带,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必然就会去占领。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侵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对于用心险恶、招法迭出、隐蔽性强的“历史虚无主义”,可靠而长久之策在于,必须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依法治理,让那些污蔑亵渎革命领袖、诋毁英雄烈士的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绝不能任其逍遥法外、胡作非为。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016年,“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名誉权荣誉权案的宣判,充分表明调适国家重要法律法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这些法律的出台,为人民群众缅怀和崇敬英雄烈士、弘扬爱国主义、有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进而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强法治建设,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强大制度保障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思想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夯实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大堤,从根本上确保能够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各项重要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正确党史观。有效抵御外部的感染,说到底还是在于自身强大的免疫力。抵制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于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也是如此,而根本又在于树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党史观。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首次这样提出,意义自是十分重大。那么,怎样树立正确党史观呢?基本的一条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史,从党史学习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地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开展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又在于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所谓“两个决议”,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两个决议”指导下,还应自觉地以具体的历史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人物”,而非人云亦云或为我所用的主观主义做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些重要论述无疑集中体现着科学的党史观,也为我们如何对待党史、学习党史、运用党史等提供了科学指南。
增强“四个自信”。“历史虚无主义”主攻方向就是瓦解对手的斗志、摧毁对手的信心、破坏对手的阵营,达到不费一枪一弹而大获全胜的目的。为有效应对这一手,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尤需要在“自信心”上下功夫,这其实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四个自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考量。“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四个自信”绝不是什么空头理论话语,而是当今中国迫切需要的重要精神支撑,它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行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有效抵御“歷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而不可缺少的坚固思想保障。为此,“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系统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正确的历史观和党史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对于自身历史的系统而深入的学习研究。恩格斯说过,理论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天赋的能力,除了从以往的历史中加以学习,至今还没有别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良好的学习教育是以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为前提的。实际情况表明,除了“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外,要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认知,还离不开对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以及世界历史等的学习研究,离不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尽快建构起一整套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以及教学体系。比较之下,尤其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这部分,特别需要给予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提供养料、以正视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发扬斗争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日益强大的斗争本领,正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战天斗地中相继实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重要精神特质。赓续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斗争精神,是当前我们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侵袭时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深刻互动的局面,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等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还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就为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的一环,对于学术、思想、舆论等方面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要敢于举旗亮剑、勇于斗争,决不能做爱惜自己羽毛的“好好先生”;各级各类媒体,都要全面贯彻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政治家办刊办报办网的党性要求,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執行力,绝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观点以任何空间,对于关乎大是大非的思想理论问题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揭露,绝不心慈手软,绝不姑息纵容,绝不作无原则退让,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自古“邪不压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乎亿万人民根本福祉的浩荡潮流面前,现实中“历史虚无主义”这个鬼魅,看起来有些张牙舞爪,其实不过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而已。对付 “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来说,各种本领和技能固不可少,但根本还是在于自身要涵养正气、固本培元、自信从容。事实上,只要自身能够因时而进,做到正气充盈、体魄强健,就不怕它任何歪风邪气。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举旗亮剑”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守正创新”的哲学精义之所在。
责任编辑 / 汪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