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航
党史学习是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弄清历史是非、凝聚全党力量、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主要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史学习。从建党百年的历程来看,受制于早期生存条件和经验不足,党对自身历史的记录总结并没有在建党之初就作系统安排,而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由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逐渐开始启动的。后来,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努力,党史学习得到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对党史学习做了全面部署,号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使得党史学习在内容上不断扩展、受众领域上不断扩充、成果规模上不断扩大,党史工作同步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党史学习的启动阶段
1926年年初,蔡和森在莫斯科向中共旅莫支部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长篇演讲,系统回顾党成立以来的活动,阐释党的使命等重大问题,并强调学习党史的必要性,率先对党史和党史学习做出阐述。1929年至1930年间,瞿秋白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李立三撰写了《党史报告》等,简要概括了党的早期历史,成为党史学习的重要文献。1935年12月,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提出了在1936年開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纪念活动。在这场活动的酝酿和谋划中,很重要的一个想法就是借助纪念文本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提议的设想包括:出版《中国共产党15周年》《中共文件集》《中国苏维埃(第2卷)》《中共人物(著名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等小册子,出版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共产国际》杂志、《国际新闻》专号和《真理报》专版等。这些提议基本上得到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认可。1936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责成共产国际执委会宣传部筹备并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安南文和乌尔都文在8月1日前出版《中共党史概述》的小册子、为中国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传略文集、党和红军著名领导人的传略文集等。从实施情况来看,纪念文本的出版较为顺利。米夫撰写的《英勇奋斗的15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纪念》于1936年在莫斯科用俄、中、英等文字出版。同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撰写了《中国共产党15周年纪念》一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5年以来,经过中国革命的锻炼,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革命政党,已经成为共产国际最好的分部之一”,给予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此外,《烈士传》第一辑、《中国人民的英雄》《中国人民的三位英雄》等小册子均于1936在莫斯科出版;《共产国际》杂志(中文)1936年第4、第5期,刊载了施平的《中共是中国苏维埃和红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陈潭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王明的《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文章。这些成果对中共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增进了国内外民众对于中共历史、中共人物的了解。
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也开始尝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总结。1937年4月初,张闻天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开讲《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并提议成立“中国革命史研究会”。《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近代以来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为节点,重点放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及破裂等问题上。6月28日,张闻天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发表《十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一文,针对一些人借国共关系变化和中共政策转变来否定共产党十年历史的论调进行了批驳。
由此可见,在1936年到1937年间,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做出了一些总结,提供了一些视角。但两类的总结都不是由党中央组织编写审核认定的,更多的是从党外和近代革命运动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当时党中央刚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从中央苏区来落脚陕北,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在开展扩大和巩固西北根据地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党中央将召开党的七大工作提上了议程。正是在筹备党的七大召开过程中,党中央发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为党中央开始系统总结历史提供了契机。
一是党内对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的历史存在着不同意见。1938年9月,斯大林倡议并亲自参加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在《真理报》上连载,10月出版后迅速传到延安。受联共(布)的影响,1939年冬毛泽东等人合写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干部课本,以供各学校、各训练班教课及在职干部自修学习之用,期冀对党史形成基本共识。但六届六中全会后,失去共产国际“尚方宝剑”的王明,并不甘心承认错误,他发挥自己在延安广大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存留的一些影响,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干部课本进行了批评。1940年3月,王明把集中反映自己“左”倾错误观点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在延安再版,并在序言中写道:本书所记载着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因此,许多人要求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尤其在延安各学校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共历史时,尤其需要这种材料的帮助。这两套教材让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统一全党思想,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问题。二是党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拥有80万党员的大党,但是近九成的党员是抗战后新加入的,他们没有经历过之前党遭遇的挫折,对于党的发展历程并不熟悉,自然也不会对长征前后“左”倾错误路线及其危害形成认识,许多干部尤其是广大新入党同志都不知道或者不承认有这个危害,这让党当时的一些工作开展遇到了困难。三是毛泽东同志对两条路线的斗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在军事上的错误,但并没有对路线错误进行纠正。毛泽东认为不统一思想,不弄清路线错误的问题,要成功地召开七大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在筹备七大的过程中,组织收集审核了许多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让他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对“左”倾错误路线的形成及其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损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在筹备七大的过程中,毛泽东认为,必须先厘清党的发展历史,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展一个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活动,才能提高党的高级干部的路线觉悟,统一认识。随后,他便开始着手整理编辑党的资料,在实际的收集整理编写党的历史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難。一方面是党的六大已过去13年,六大以来的许多资料都已经销毁或散失,且许多事件没有及时记录。另一方面是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收集资料是一件费时又艰苦的工作,难度很大。根据胡乔木回忆,当时收集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中共中央从苏区带到延安的资料,由于中央刚经历长征的战争环境洗礼,这部分资料很少。二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保存的资料,主要是毛泽东本人的文稿,如井冈山决议、毛泽东的信等,这部分资料也不多。三是党的报刊中存在的资料,因为当时党的报刊主要以上海为阵地,且党的很多决议、命令、指示、通告等在报刊上刊登不多,所以这条途径找到资料也很有限。四是从国民党的报刊书籍中查找资料。国民党在20世纪30年代出于反共需要编纂了一套《赤匪反动文件汇编》,收集了中共历史上大量的文件资料,对这个途径收集到的文献,毛泽东作了认真细致的甄别审核工作,以鉴别它们是否被篡改过。五是刊登文献启事。中央秘书处1941年5月29日、30日连续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征求文献启事》,请求收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六是考虑到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后曾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秘密文件库,中共中央曾致电南方局,希望上海党组织帮忙查找。这一方法虽然找到了一些资料,但是并没有被使用。
经中央同意,从1941年9月开始,毛泽东开始着手《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他按照“专题—时间”的体例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编排,共分为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军事问题、锄奸问题、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宣传教育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再按文献发布时间先后进行排列。在排印过程中,又陆续找到一些文献,这部分文献分别放在相应的专题之后,在目录中以“补遗”或“拾遗”标明。
《六大以来》分上下卷,汇集了从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到1941年11月期间党的历史文献519篇,包括党的会议纪要、决议、通告、声明、电报、指示以及党报社论、主要领导人文章、信件等,共约280多万字。同时,在编辑过程中,毛泽东还有意识地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先后挑选86件重要文献供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这86件文献有一部分是反映王明“左”倾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产生、形成、危害及其被纠正的文献,另一部分是反映党在这一时期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全面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形成的文献,这成为当时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的主要材料。
《六大以来》编辑出版后,对统一党的思想,特别是提高高级干部的思想觉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乔木曾回忆说:“当时没有人提出过四中全会后的中央存在着一条‘左’倾路线。现在把这些文件编出来,说那时中央一些领导人存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就有了可靠的根据。有的人就哑口无言了。毛主席怎么同‘左’倾路线斗争,两种领导前后一对比,就清楚看到毛主席确实代表了正确路线,从而更加确定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42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高级学习组讲话时也说,《六大以来》的发表,对同志们认识六大以来党的历史“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向全党发表过如此多的“左”的训令、决议等,认识到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确实存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个别原先不承认犯了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承认了错误。
《六大以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研究党史的浓厚兴趣。许多同志向中央建议,要求像编《六大以来》一样,编一本六大以前的党史资料书。于是从1942年年初,毛泽东开始着手编辑《六大以前》。在文献取材上,《六大以前》主要汇集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署名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刊物上登载过的。由于时隔更为久远,《六大以前》收集到的文献比《六大以来》要少许多,共收文献184篇,按时间顺序,分上、下两册,于1942年10月在延安出版。
紧接着,毛泽东在《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上着手选编一本关于党的路线的专题学习材料,即《两条路线》。《两条路线》在取材上,只挑选最能反映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情况的中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文章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有了前期编辑《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又经过1941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及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活动的开展,对党的历史上代表两条路线的文献可以比较明确地加以认定,因此《两条路线》的选目和编辑相对都比较容易。它所收录的137篇文献中,有106篇都选自《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按照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分期顺序进行编排。《两条路线》于1943年10月出版后,取代《六大以来》选集本,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的主要材料。
《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三部书的编辑出版,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推动中央领导层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日后召开党的七大,起草《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准备了充分材料。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部文献集在编辑方面还留有一定的缺憾,比如对一些文献的版本选择与考订还有所疏漏,所有文献也都没有做必要的题解和注释;另外,以路线之别作为判分党的历史文献的标准,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固然有其针对性,却也难免对后来的党史研究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尽管如此,三部书依然不失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党的文献编辑事业的开山之作。
党史学习的深化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积累并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党史的研究记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195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中央以胡乔木的名义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这部史学著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观点系统概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党史提供了权威教材,这对后来中共党史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1951年到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相继出版发行,又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热潮。
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后期,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被简化成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史,有些历史事件还成了“四人帮”害人整人的工具,这样的史学局面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还造成了人们对党史评价缺乏起码的尊重。同时,由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进行了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完全否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十七年的一些历史问题重新评价,党内和党外有些同志就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一些疑惑,对毛泽东的一生功绩和思想也有种种不正确的想法。这就使得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如何肯定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摆在我们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和必须面对的难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非常熟悉党的历史,十分重视用党的历史经验来解决各种难题,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全党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共党史学习也乘借东风逐渐走上了正轨。
一是梳理了党的历史,正确评价了毛泽东,为党史学习确定了基本方向。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在《决议》通过后,邓小平提倡搞学习运动,要求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通过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党是怎样领导革命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有哪些功绩,使大家知道中国革命是怎样成功的。他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通过党史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坚定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念,完成了思想上的统一。
二是突出人民尤其是青年人教育,为党史学习指明了服务对象。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党史教育没有向青年人倾斜,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接受党史教育,不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不了解我们的国家摆脱贫穷落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得以实现的这一事实。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干扰和煽动下,他们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产生了一些不解和误会,出现了学生闹事等不稳定现象。基于此,邓小平认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通过认真编写各级学校教材,在思想政治课中普及党史知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懂得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大道理,坚定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而奋斗终生的信念。
三是把思想凝聚到发展生产力上来,为党史学习确立了现实目标。邓小平认为,党史可以给我们在前进路上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借鉴,是我们开辟未来,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正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做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通过学习党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汲取党史中的经验教训,进而制定出路线、方针、政策,才可以将全党全国统一起来,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而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在党史学习统一思想后,经过3年不懈努力,到1981年,大规模平反工作基本结束,大批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潮泛滥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给党史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中国刚刚平息了政治风波,社会上思想比较混乱,国际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一大批改革开放成长起來的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没有经历过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建设实践,历史经验不足。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在这一时期肩负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分化图谋,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斗争的重任。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则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球化思潮席卷中国的世情,他提出把“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作为“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并要求全面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党史学习的拓展阶段
党的十七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分管党史工作,围绕加强新形势下党史工作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并就学习活动提出了系列要求。2013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并把学习党史、国史上升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战略层面,号召学习党史国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2021年2月20日,党中央又在北京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全党掀起了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这些为在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从学党史到学党史国史,再到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最后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四史”,可以看出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关于党史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关于党史学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分析这种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四史”互有重叠是党史学习范围扩大的重要前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用了28年时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开启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无论是新中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中华民族奋斗史,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借鉴。同时,中共党史是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的历史放到中国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之中来考察,能够从更深远、更宽广的视野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四史”一起学习可以从不同侧重点论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运用大历史观来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人民和党员知党爱党信党。
二是时代的新特点是党史学习范围扩大的重要基础。当前,我们党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思维更活跃,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生活上去中心化、碎片化明显,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仍然處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容易在多元化社会中迷失自我。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干扰一直存在,一些“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让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有人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来夺取历史解释权。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进而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有利于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苏联式的亡党、亡国的惨剧再次发生。
三是新的指导思想是党史学习范围扩大的思想源泉。党史学习的创新必然是伴随着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是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党史学习范围扩大的目标。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转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征程既是全新探索,又是之前成果的延续。作为当代中国的党员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就不可能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同时,党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提供了丰厚滋养,鼓起了精气神。因此,我们在奋进新征程的途中要从历史上汲取精神养料。
五是在新时代党史部门形成了丰富的当代史资料是党史学习范围扩大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史工作创新提出“一突出”“两跟进”的工作要求,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都被相关部门即行即录地记载下来。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为全国各级党史部门推出系列研究总结成果,梳理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提供了契机,这些著作为学习教育提供了基础读本,保障了学习教育的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