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021-01-04 13:51弘文
党史文苑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党总书记革命

弘文

百年历程,波澜壮阔,辉煌成就折射成功经验,如磐初心彰显崇高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领袖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提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意义,更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它深刻揭示了长期以来为世人所热议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红色基因,同时也针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实践之问给出了科学回答。

党的本质属性的集中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建党精神”,既是这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初始点,也是它们的代表,当然就更为“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强调的是“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强调的是“宗旨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强调的是“作风状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强调的是“品格操守”。这四个层面构成一个整体,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反映着其“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本色。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坚持真理”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笃信,“坚守理想”指的是在这一信仰指引下对于“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矢志追求,两者在知行统一的意义上构成为中国共产党赖以安身立命的哲学立场。

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地方在于,它是用人类文明创造的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更不会有社会主义,而当初如果没有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刻苦追求,特别是后来逐渐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也就不会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毛泽东当年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及1920年赴北京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情况时说,“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而在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优秀分子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百年前,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甫一诞生,就把为实现共产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不懈奋斗。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事实也是如此。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党和人民事业在艰难曲折中向前不断拓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时指出的,“当年革命十分艰难,也可能不成功,但人们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就一定会前仆后继,哪怕当时不成功,将来也必然成功!”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指的是对立党宗旨、入党誓言的坚定实行,“担当使命”指的是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意义上,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写进“建党精神”,是基于中国共产党赖以产生的理论逻辑,更是基于百年壮阔历程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百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几近亡国灭种,从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旧式农民起义到张之洞、曾国藩等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各种政治力量粉墨登场,最终都可谓铩羽而归。“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彻底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的现状,必须有一个真正能够代表工农群众等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组织,而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政治组织。从党的一大党纲鲜明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政治主张,直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宣告,从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历经艰难曲折,甚至数次濒临绝境的严峻考验,直到发展成为在最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壮大史深刻说明:“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牺牲”,指的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英勇斗争”指的是为了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向任何困难、任何敌人低头的勇猛顽强的斗志,两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状态。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世界革命图册中,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主题的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崇高性,决定了其任务之艰巨、道路之曲折、牺牲之惨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著名诗句,出自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众所周知,英雄的韶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这片只有24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先后有1700名烈士为革命英勇牺牲,其中就有毛泽东的6位亲人。而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其中的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基辛格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即“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毫无疑问,“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就是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敌人的封锁,毛泽东说,“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百年来,白色恐怖吓不倒中国共产党人,日寇铁蹄摧不垮中国共产党人,外部封锁困不住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硬是靠着巨大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屡屡完成绝处逢生的人间奇迹,一次次实现凤凰涅槃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实现了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的时空转换,在推动实现一次次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刀刃向内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实现了一次次伟大的自我革命,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彻底唯物主义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对党忠诚”指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操守,“不负人民”指的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道德境界,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个“鲜明的政治品格”就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而“锤炼”一词则形象地揭示了这一政治品格的得来绝不是唾手可得或一劳永逸的,而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中反复考验和历练的结果。忠诚与坦诚作为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品格和高尚情操,不仅是共产党人对待事业的态度,也是一条贯穿于党组织建设的纪律。“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那天庄严宣告的誓言,作为道德律令,是永远都不能背离的“初心”。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被迫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革命的武装,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队伍走上了井冈山,在残酷的革命斗争面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能够做到坚定不移跟党走、九死而不悔。比较之下,同為党的创始人,张国焘却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迷失了政治方向,最后竟投入了敌对势力的怀抱。大浪淘沙、沧海横流,为什么是毛泽东?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贞不渝,可以说是终极答案。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对此,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个“坚定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带领人民创造恢宏史诗深层密码的破译,也是对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人格风范的生动写照。

在庆祝中共百年华诞之际,郑重提出并精辟阐述“建党精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元问题有了新的历史自觉,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建党精神”内含四个既各自独立又深刻关联的基本维度,共同构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本质规定性的再确认,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无疑都是“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根所在。从诞生之日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缔造了从“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各具特点而又一脉相传的“革命精神”,共同构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在这个精神谱系的生命系统中,有根有系,有源有脉,而伟大“建党精神”处于最初始、最根本的位置,因此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精神文化领域,初始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及世界的格局,那么,与这一开创性历史事件相伴生的、同样具有原初意义的精神现象,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横空出世。中国古人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身世不凡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和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百年来,在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以其赤子情怀和崇高追求树立了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一座座巍峨的精神丰碑。“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就精神谱系而言,这个“初心”就是“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源自伟大的“建党精神”,熔铸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的浩荡实践,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它们各自属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又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在历史主体上,从“建党精神”以下,所有“革命精神”的创造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团结带领的亿万人民群众;在奋斗目标上,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信仰支撑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信仰基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终极追求;在价值内核上,都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旗帜,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接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都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作风形象上,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践行者,充分体现着党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哲学灵魂;在居安思危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危机意识无论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可以说都没有变;在勇于自我革命上,作为全民族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都能够自觉地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等等。事实上,正是这些薪火相传、跨越时空的强大精神基因的存在,尽管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中国共产党非但没有步苏共之后尘,反而跟随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而生机勃发。

创造崭新文明形态的精神内核。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一个具有悠久文明传承的伟大民族从历史低谷走向全面复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的强盛,更是无形而强大的“民族精神”的空前勃兴和质的升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不仅赋予“中国精神”以鲜亮底色,也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由此获得了走向全面复兴的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就是对“开天辟地”内涵的最好阐释。从一盘散沙、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跃而为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从任人欺负、压迫、奴役的“东亚病夫”到中华民族迎来全面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建党精神”连同一系列“革命精神”,则是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深厚、最坚硬、最强大的精神内核。

纵观世界政党之林,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型的政党,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深刻改变,实质上是社会形态、文明形态以至“人”的再造过程。毛泽东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则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量变引起质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我们追求和实现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看重经济的、军事的等“硬实力”,更看重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的倍增以及全体人民精神力量的全面提升。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精气神上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都与以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塑造有内在关联。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生动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动因,清楚昭示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本遵循。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发生学的意义上,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最终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一则在于它是“真理”,一則在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致力于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世事变迁,而“问题”犹存。如何在一个农民为主体、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大课题。从古田会议到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建党实践的深刻启示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着力从思想上建党、理论上强党,仍然是不可移易的基本遵循。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而“学史明理”,强调的就是“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

恪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有其特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说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从立党、兴党到强党,都要倍加维护、实现和巩固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弘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全党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内蕴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之中,对应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条目,贯穿于一系列“革命精神”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精神”的指向是双向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同样道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因为唯有如此方能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引领推进一系列伟大的社会革命,从而完成自身肩负的艰巨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愈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加强党性淬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人格操守的写照,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原则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两者是完全统一的,因为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半点自身利益。“对党忠诚”背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更深层的还在于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领袖和党中央权威的高度政治认同。“对党忠诚”表现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必然就是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回首百年党史,举凡党的意识强烈、对党无比忠诚的,无不是“平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优秀分子。当前,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部署,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建党精神”,淬炼党性修养,根本的一条还是在于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基点,着力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是为习近平總书记所明确指出的,“一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二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三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取得新长征的胜利,取决于种种因素,但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历史当事人能否秉持建党时的“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始终做到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责任编辑 / 汪 洋

猜你喜欢
建党总书记革命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总书记的告诚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