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 钟强 谢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这一时期,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采取有效措施,颁布法令,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动员群众参与卫生防疫活动,有效控制了疫情,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稳定。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可以为新时代疫情防控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历史镜鉴和现实启示。
一、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央苏区严峻的卫生防疫形势主要表现在,时常爆发疟疾、痢疾、疥疮、霍乱、天花等疫情。这些疫情往往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毛泽东认为,流行疾病是中央苏区的一大仇敌,“因为他减弱了我们的革命力量”[1]P321。流行疾病在中央苏区频发,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央苏区位于赣闽粤边区,山多林密,水网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闷热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是流行病学的中高疟疾区。在气候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各种病原菌、媒介生物繁殖快、分布广,容易滋生疟疾、痢疾以及疥疮等传染性疾病”[2]。
2.群众落后的卫生习俗。处于相对封闭社会环境的中央苏区,群众普遍信奉迷信鬼神,思想保守,卫生观念落后。长期以来,赣南闽西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落后的卫生习俗,“不注意卫生,喝生水、生病叫魂、停尸不埋、乱扔死家禽”[3]等落后的卫生习惯,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即便是在县城中,群众也不注意日常卫生,“兴国县城原先街道狭小龌龊,街心就是渔场,日光一晒,这种腥臭气就要熏死人”[4]P131。
3.落后的卫生防疫条件。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密的军事经济封锁,白区的医疗物资难以进入中央苏区,而中央苏区产出的医疗物资难以满足需求,导致医疗物资十分紧缺。在红军第一后方医院,“吃的药,大部分是中药丸子,只有少量西药。外科的主要药品有‘油少尔’和碘酒,油少尔是自己用盐和硼酸配制的”[5]P195。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项英提醒广大军民,“国民党军阀用最残酷方式所制造的瘟疫,这个东西发生和传染起来,在目前缺乏药的时候,解救是非常困难的”[6]。另外,专业医护人员的短缺、治疗手段和治疗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推进。
4.战争的影响。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涉及的区域,“因为战争的关系,许多尸体不能很好的掩埋,一到春天,则容易腐烂,更易发生瘟疫”[7]。国民党军队屡次进攻中央苏区,大肆烧杀抢掠,在进攻失败后“将许多死尸,故意的抛置或埋葬在工农群众的住宅里,以企图制造瘟疫”[6]。
二、党领导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探索实践
苏区时期,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克服困难,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积极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群众改变落后的卫生习俗,控制疫情,保障了军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初步建立起卫生防疫体系。
1.构建卫生防疫体系。为应对反“围剿”战争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把卫生防疫摆在突出位置,初步构建起自上而下的卫生防疫体系。一是成立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中央苏区建立后,自上而下建立起军队、地方两套医疗卫生体系。在军队,设立红军总卫生部和红军后方总医院,军团和师一级设卫生部,团设卫生队,连设卫生员,军团和军区设立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在地方,从苏维埃中央政府到省、县、区苏维埃政府,均由内务部分管卫生工作,在省、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和大集镇及人口稠密的乡村建立医疗诊所。1934年3月,人民委员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负责领导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作为中央苏区防疫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防疫委员会下设宣传、设计、疗养、总务和隔离所等工作机构。此外,中央苏区各省成立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领导小组,领导开展本地的卫生防疫工作;在基层则建立卫生委员会、卫生小组,负责开展本地的卫生防疫活动。二是颁布各类卫生防疫条例。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指示下,1932年5月,中央内务部颁布《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7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发布开展卫生工作的训令,将防治痢疾、疟疾、下肢溃疡和疥疮等4种常见病,作为卫生防疫的重点。10月,中革军委发布训令,要求采取卫生标语、传单、讲演、戏剧、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运动,消灭现行疾病。1933年3月,内务部制定和颁布《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纲要》,作为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对卫生运动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为各地开展卫生运动提供指导。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疫病处置流程。在卫生防疫实践中,中央苏区形成了一套发现病情、隔离救治、善后处理的疫情处置流程。首先,动员群众及时上报疫情。为应对瑞金发生的疫情,中央防疫委员会号召,“各地群众和各机关中,如发生有传染病者(鼠疫、脑膜炎、霍乱等)须立即告知防疫委员会,以便派员医救”[8]。其次,及时救治病患,划分隔离区域。一旦发生疫情,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对发现的传染病患者统一救治,绝不允许随意遗弃。1932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革军委关于开展卫生运动的训令》强调:“凡患疟疾、痢疾、溃疡及其他传染病,必须离开部队入医院,或随卫生机关休养。无论因何项病症而不能随队行进者,均须设法收容安置,不得遗弃路上。”[9]P1728根据疾病传染性强的特征,总卫生部要求在传染区域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断绝行人往来,将病人集中到医院隔离治疗,“建设传染病院或在普通医院中开传染病所,专门收容传染病患者”[9]P1865。最后,做好善后处置工作,防止出现二次传染。若患者医治无效离世,对尸体和病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要严格处理,不能随意丢弃。1934年2月22日颁布的《中革军委关于严防春季时疫办法的训令》明确要求,“传染[病]患者死后,立即掩埋,挖土至七尺以下,加深埋葬;鼠疫患者之尸体,可能時举火焚烧埋葬”[10]P3199。此外,在简陋条件下先后创办的医务学校和卫生材料厂,分别负责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和生产加工医疗卫生材料(含中成药品),为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2.宣传普及卫生防疫和健康常识。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运动,宣传卫生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普及各种健康常识,帮助群众改变落后的卫生习惯。一是充分利用报刊媒介,传播卫生防疫和健康知识。《红色中华》经常刊发有关卫生健康知识的文章,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久,《红色中华》专门刊发文章,向群众宣传了7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其中有四条就是告诫群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1]中央苏区还发挥壁报和小报的作用,对各地卫生状况进行批评督促。[7]二是破除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积极破除封建迷信与向群众普及科学防疫知识,是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两项重点工作。兴国等地“疾病发生,迷信复炽,有些思想落后的分子,又发现了焚香秉烛和野外喊魂等的现象”[12]。教育部及时组织宣传队对当地群众进行宣传和“化装演讲”,取得良好效果。1934年3月10日,在瑞金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例如,黄安区出现鼠疫、武阳区出现天花、下肖区发现霍乱等。封建迷信大行其道,部分人以壬田区有“观音菩萨显灵”能“医治百病,保佑人口平安”为由,鼓动群众烧香拜佛,甚至有乡苏维埃的负责人也前去进香祈福。教育部和司法部立即派遣专员指导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活动。[13]针对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各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例如,瑞金的九堡区“对群众作挨户的宣传,特别是打破群众的封建迷信观念”[14]。三是编辑出版书籍,将卫生知识纳入文化教育。为更好地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编辑出版大量与卫生相关的书籍,创办《卫生讲话》《健康报》《红色卫生》等专业刊物。红军总卫生部还刊发春天疾病预防法的小册子,方便广大群众知晓防止春季时疫的知识。[10]P3219同时,各级苏维埃政府注重将卫生防疫知识融入文化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向群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所有俱乐部、列宁学校、夜校、识字班、应加[强]日常卫生力度,使每一个工农大众在识字中就获得宝贵的卫生常识,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好清洁好卫生牢不可破的习惯”[9]P2307。部分学校还进行专门的卫生防疫教育。例如,瑞金九堡区的列宁小学针对卫生工作,给学生们“专门上了一次课,大大的提高了那些小英雄们参加大扫除和社会卫生工作的积极性”[14]。
3.领导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毛泽东指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個乡苏维埃的责任”[1]P321。《红色中华》社论指出:“我们必须将这一运动,做成极广泛的群众运动,不管小孩子、老年人都吸收来参加。”[7]一是开展群众性卫生竞赛。中央苏区形成了广大军民参与卫生防疫的浓厚氛围。《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纲要》明确提出,各地各机关都要开展卫生运动竞赛。第二兵站医院实行卫生工作竞赛,发起捕蝇运动。“当地儿童看见我们到处打蝇子,他们也打起蝇子来了。”[15]《红色卫生》号召,为了拥护响应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卫生运动,军队医务人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动员一切社会组织力量,依靠工会、贫农团、雇农工会、少先队、赤卫队、妇女代表、儿童团等革命团体,建立卫生竞赛条件”[9]P2307。二是开展集中卫生清理和卫生评比活动。《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纲要》要求,各地各单位都要规定卫生运动日,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动员群众洗澡、洗衣、开窗、晒被等。长冈乡是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典范,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卫生清洁活动,“将居民编为卫生班,按住所接近,四五家、七八家、十一二家为一班,七八家一班的多。有班长。虽规定五天大扫除一次,实际七天一次的多,十天的也有”[1]P320。瑞金九堡区为防控疫情,专门召开讨论卫生运动的工作会议,动员群众分区进行大扫除活动。[14]为检验各地卫生防疫活动的开展效果,各级卫生运动委员会在规定的卫生运动日组织卫生突击队,进行卫生检查评比,各级内务部还派出指导员去各区乡考察和推动卫生工作。三是培养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良好卫生习惯是防范疫情的有效手段。苏维埃政府反复强调,群众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在卫生委员会的动员下,长冈乡群众对厅堂、睡房、水沟等进行清洁打扫,个人衣服也要洗洁,“发动童团耻笑他,特别那些衣服不洁的”[1]P321。公共卫生亦是卫生防疫的重要内容,群众在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共卫生。《红色中华》号召,每个群众都要能注意到别人,注意到公共卫生,“只有使广大群众都能注意到公共卫生,才能更有力的减少和防止瘟疫的传染”[7]。
三、党领导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跨越时空、永不过时,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1.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作用得以发挥。一是发挥党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在遭遇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总揽全局、主动作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高效有序地推进卫生防疫工作。苏区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迅速发动广大群众,将他们组织起来,普及科学卫生健康知识,号召群众同全苏区内一切污秽和疾病做斗争,同个人头脑里残留着的顽固守旧迷信邋遢思想做斗争。二是发挥党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智慧。苏维埃政府制定颁布的各项决策、条例,体现着党的意志和主张。在党的领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把卫生防疫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采取诸多措施防控疫情,救治病患,取得了卫生防疫工作的显著成效。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疫情防控中,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形成强大合力,战胜一切困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防治疫情,不放弃任何一个传染病患者。一是时刻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强调,要帮助群众解决“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16]P136-137。苏区时期,疫病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党在中央苏区领导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多措并举,带领群众抗击疫情,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发挥群众主体地位。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不是片面的苏维埃政府行为,而是在苏维埃政府主导下的广泛群众性活动。党和苏维埃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抗疫的主体,从而形成强大的抗疫力量。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群众被有效组织起来,破除封建迷信,改变落后的生活卫生习惯,改进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开展卫生竞赛,极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启示我们: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是一场人民战争。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赢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3.坚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在艰苦条件下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在于有效统筹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动员苏维埃政府、红军、群众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应对疫情,将有限的医疗、文化等资源集中起来用于卫生防疫工作。一是整合党政军民群的力量。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将卫生防疫上升至关系革命事业成败的高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相继出台《苏维埃区暂行防疫条例》《卫生运动纲要》等政策法令。红军颁布各类卫生防疫训令;医院将卫生防疫纳入工作的重点和日常教学之中;儿童团、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卫生评比;群众开展卫生竞赛,争相改进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整个社会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汇集成抗疫的巨大力量。二是统筹调配各部门资源。面对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打破行政条块限制,统筹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的资源,将有限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卫生防疫的巨大合力,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扩散。卫生部门建立卫生防治机构,培养医学人才,研制防疫药物,打通军地医疗系统,协同防治疫情;教育部门在教学中普及卫生常识,帮助群众改变落后卫生习惯;宣传部门积极开展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宣传卫生防疫知识。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启示我们:疫情防控不只是医疗卫生问题,而是涉及全方位的工作,各部门工作都要为取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有力支持。我们要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4.坚持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向民众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初步构建了完备的防治体系,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苏区时期,在中央苏区曾暴发数次较大规模的瘟疫,引起苏维埃政府的高度重视。苏维埃政府积极向广大军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在《红色中华》《健康报》等报刊上刊发卫生防疫的文章,宣传如何防范常见的“打摆子”“赤疬”等流行疾病,同时积极开展反陋俗运动,帮助群众破除落后封建迷信观念,建立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二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防疫体系。在与疫情的反复战斗中,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充分意识到预防疫情的重要性和治疗效果的有限性,因而对流行疾病主张预防为主。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卫生运动纲要》,在城市、乡村、机关和部队开展群众性卫生清洁运动。在有限的条件下,中央苏区还开展了接种牛痘工作。例如,《防疫简则》要求,无论男女1岁至20岁,在可能范围内,每年都应接种牛痘一次以预防天花,注射防疫血清来预防霍乱、瘟疫。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启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只有构筑预防为主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础,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真正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刘善玖,陈楠楠.中央苏区四种常见病的防治工作[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5).
[3]陈安,刘前华.赤色中华新风尚——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开展的移风易俗运动[J].世纪风采,2017(12).
[4]张玉龙,何友良.中央苏区政权形态与苏区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6]项英.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N].红色中华,1932-01-13.
[7]加紧防疫卫生运动[N].红色中华,1933-02-13.
[8]瑞金的防疫运动[N].红色中华,1934-03-22.
[9]中央革命根據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0]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1]一侬.我们要怎样来预防瘟疫[N].红色中华,1932-02-10.
[12]开展反宗教迷信斗争[N].红色中华,1933-11-26.
[13]瑞金壬田区反革命活动[N].红色中华,1934-03-10.
[14]瑞金九堡区的防疫工作[N].红色中华,1934-03-22.
[15]第二兵站医院实行卫生工作竞赛[N].红色中华,1933-06-20.
[1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陈安(1975—),男,赣州市中央苏区研究中心(苏区精神研究所)主任(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苏区史;钟强(1994—),男,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苏区史;谢晨(1988—),女,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编研科副科长,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苏区史。
[基金项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一般项目“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史料选编”(编号:YDZJ20205017)。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