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灏明(中国美术学院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儿童玩具作为儿童的 “第一教科书”,在儿童成长发展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玩具在儿童的成长中能提升儿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等。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长特征,因而对玩具的诉求也不尽相同。而目前儿童玩具的设计上对儿童年龄的“成长” 上有着较多的研究,但就其产品自身 “成长” 中,却是缺乏的。许多玩具玩法单一,除了简单的系列化之外,对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淘汰后的处理等可持续问题的考虑仍然十分缺乏。
引入 “成长型理念” 进行儿童玩具设计,旨在通过遵循适应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征这一经典要素,融入不同方法元素,赋予玩具新生命,使儿童玩具 “自身成长” 来适应新阶段的儿童成长特征需求,并改善玩具淘汰后的处理问题,实现玩具的可持续性。
儿童的成长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成长阶段特征,但并非所有儿童成长发展都遵从此规律,还因个体而异。结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知论创始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通过对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理论,总结出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阶段,其认知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的特征和对玩具需求。
(1)感知探索阶段:0—2 岁
在感知探索阶段,儿童(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1 岁前主要表现在听觉、视觉开始集中,在短时间内注重一定的色彩。期间由于儿童缺乏一定的平衡能力和外界刺激处理能力,因此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适合一些如咬铃、健身架等玩具。在1 岁后,儿童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有了一定发展。此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说话,动作由大动作逐步转化为精细动作,与家长互动开始增多,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按照一定自我意愿行事。此阶段适合一些简单的拼装玩具和发声玩具,辅助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表象形象阶段:2—7 岁
2—3 岁阶段中,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增大,渴望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中获得信息,体能和智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适合玩稍微复杂的拼图玩具,抽象的毛绒玩具等,进一步培养视觉听觉和触觉获得信息的能力。4—5 岁阶段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阶段,该阶段由于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有了较好基础,获得信息的能力得到增强,开始进行模仿性活动。该阶段适合玩模仿性的玩具,例如玩具车,玩具机器人等。在6—7 岁时儿童的视觉器官和大脑有了较好的基础,能迅速识别出色彩,一定的语言符号,能够通过语言、身体等进行自我表达,喜欢有竞争性的活动和游戏。在该阶段,儿童适合玩结构玩具、体育玩具、角色游戏和智力玩具等,进一步加强其思维和逻辑能力,培养早期的社交能力。
(3)初步逻辑思维阶段:8—11 岁
经过前7—8 年的成长,对身边环境的接触会让儿童积累一定的文化,初步具有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团队精神,开始喜欢冒险。此时十分适合玩科教玩具、表演玩具和形象玩具等。这些玩具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各项能力。10—11 岁阶段中儿童的身体处于成熟、爱玩、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该阶段适合有一定难度的玩具,例如复杂的乐高积木拼装,复杂拼图和书籍。
(4)逻辑思维阶段:12—16 岁
此阶段儿童开始出现逻辑思维,使形式从内容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思维转换为命题形式,能够发现命题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并且不再刻板遵守规则,自我意识较强。该阶段可玩更为复杂的玩具,如Steam 类教育玩具,DIY 玩具等。
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除了各项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之外,对色彩的认知和敏感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但又常常被忽略。根据大量的统计表明,儿童大多喜欢鲜艳的颜色,在婴儿期偏向喜好红色和黄色,在4—9 岁期间偏向喜好红色和绿色。在7—15 岁期间,男生偏向喜好绿、红、青、黄、白、黑,女生为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儿童对色彩的感官方面,会从纯色向复色过渡,从柔和至鲜艳发展,逐渐向黑色靠近,不同性别对色彩的偏向也出现一定区别。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地观察,发现由于在人的早期的发展阶段中,生理和生理、认知和思维能力等发展并不成熟,儿童在把玩玩具时往往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他们并不能十分理解玩具设计的初衷,在玩法上多数出现不按设定逻辑进行;②会经常摔玩具;③表现十分强烈的喜新厌旧,对新玩具有强烈的好奇感;④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的性别对同一样玩具的喜好感会有差异;⑤玩具占有感较强,喜欢专属玩具,在一定年纪后对玩具分享才有一定的认知;⑥虽然不同材质的玩具对儿童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观察发现,材质并非儿童选择玩具的重要要素,造型与玩法更为重要。
通过对儿童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特征和玩具设计需求研究,笔者将整合各个成长型理念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要素,分别以造型要素成长、结构要素成长、色彩要素成长和技术要素成长这四大维度进行成长型儿童玩具设计。
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玩具造型的成长是最为直接表现的,即玩具造型的变化。具体表现的方式不仅为通过部件的简单移动旋转变换形态,也可通过部件拆解、添加与重构实现形态的转变。如图1,是一款木质儿童积木玩具。该玩具通过固定的拼接结构,把原来陀螺的部件进行拆解,并引入新部件圆球和鼓面,重构 “成长” 为拨浪鼓。当中的小车可通过简单的积木位置移动,并加入更多的方块积木“成长”为攻城。通过造型的成长,不但能增强玩具的变化,还能大大提供可玩性。
图1 木质儿童积木玩具
儿童玩具的结构要素,主要指的是儿童玩具各部件的连接结构。所述的结构要素的成长,即利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连接结构搭建 “成长” 的梯子,设计合理的连接结构,除了起连接功能以外,还需承担稳固部件间的连接,延伸部件间的连接。当中最为经典的是乐高积木。乐高积木利用 “穴柱连接原理” 设计出 “凸起管” 连接结构,并利用该结构通过合理的几何布局成长出梁、块、板等基础部件。所有部件的连接均由 “凸起管” 完成,可实现无限部件的扩展。结构要素成长还可通过不同的结构组合实现玩具成长,如乐高中一些转动部件是通过轴和连杆搭配实现扩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各个阶段对色彩的感官感知和认知是不尽相同的。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应考虑儿童在不同时期对色彩的感官感知问题。色彩也需跟随儿童的成长而进行 “成长配对”。儿童玩具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色彩,能避免对儿童感官造成过度刺激,也能通过色彩吸引儿童进行把玩。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在0—4 岁时主要以感官感知和认知为主,在4 岁后,大脑开始进入里程碑发展阶段,伴随年龄的成长,儿童的逻辑能力得到发展。此时早期的简单玩具已经不能适应儿童的成长需要。此时的儿童玩具可以引入技术要素进行成长。技术要素成长包括经验形态成长、实体形态成长和知识形态成长三种技术要素。经验形态技术要素成长的玩具例如大富翁等,在普通棋类的玩法下加入一定复杂的生活经验从而演变出新玩法;实体形态技术要素主要是一些客观性技术要素成长,如乐高的科技系列中加入的编程和电路等技术扩展原本乐高的积木搭建玩法。知识形态技术要素成长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进行延伸,例如一些化学小实验玩具,通过不同的科学知识搭配进行玩法扩展延伸,实现成长。
儿童玩具应适应其年龄。不同年龄,类型不同,功能不同,做到 “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玩具成长性多重表现。玩具除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的发展之外,应考虑其玩具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扩展玩具的适龄性和玩法,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减少资源上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