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题材·英雄之旅·后启示录
——论《姜子牙》的创新突破及摇摆虚焦

2021-01-04 11:20檀秋文
电影新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苍生姜子牙权威

檀秋文

因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的火爆表现,使得同属于光线出品、彩条屋制作的《姜子牙》备受期待。原计划于2020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姜子牙》,因为疫情只能推迟到2020年国庆节档期,与《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热门影片同场竞技。在上映前,各大网络平台上想看人数加起来超过300万人,显示出观众对其抱以巨大的期待。

作为国庆档期中唯一的动画片,《姜子牙》10月1日甫一上映,便以4亿元取得单日票房冠军,并大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单日票房纪录,后又于10月3日以7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首周票房纪录,可谓来势汹汹。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口碑不及预期,《姜子牙》在排片率和票房数字上也逐渐被超越,此后更是在一众新老影片夹击下票房增长缓慢。截至2020年10月31日,《姜子牙》总共取得了15.75亿元票房。虽然也已经足够出色,但是相比《哪吒》则要逊色不少,且豆瓣评分在一路下滑。

与《哪吒》同属“封神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携《哪吒》之余威,由强大的制作团队历时四年倾力打造,《姜子牙》在万众瞩目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却落得个虎头蛇尾、大热倒灶的局面,不得不让人深思背后的原因。本文尝试从文本层面对之进行分析。

一、神仙题材的现代化转换

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白蛇·缘起》《哪吒》《新愚公移山》等成批出现,大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甚至放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大盘子当中成绩也非常亮眼。这些影片直接取材于神话故事,不约而同将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开发的素材和挖掘的宝藏。与《哪吒》一样,《姜子牙》的故事也是出自经典神话文本《封神演义》。这部根据“武王伐纣”的真实史实加以演绎的志怪小说虽不如《西游记》那么家喻户晓,但也可算是知名度相当高。尤其是姜子牙“扶周灭商”的故事千百年来更是寄托着人们除暴安良的希望。有了原作的铺垫,也使得《姜子牙》在上映前无需太多宣传就能取得不错的商业效果。

近年来,青年亚文化群体中出现了一股传统文化的潮流,如穿汉服、听古风音乐等,在网络上也有大量神仙题材的作品出现,因此,《姜子牙》等神仙题材动画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年对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视,其背后暗含着一种文化寻根的精神旨归。中国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源,除了《西游记》《封神演义》外,还有《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等诸多文学作品,再加上数量更多的民间传说,都能为当下的动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

对于神话传说而言,本身就充满了瑰丽多姿的想象,以动画的形式则更加易于呈现出神话世界的玄幻奇景。在《姜子牙》中,金光闪耀的静虚宫、白雪皑皑的北海界、乌墨黯黑的幽都山、晶莹剔透的九天玄鸟等,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影片开始,封神台上,姜子牙身着华服,在众人一片羡慕中登上高台准备斩妖。此时影片采取的是对称式构图,如十二金尊均匀的站位、双头马的斩妖台等。这样一种对称的美学形式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尽显天界的威严和秩序。影片还将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视觉呈现,与片中人物的自身特点相吻合,比如红色表示九尾“火”的属性,金色表示师尊“金”的属性,黄绿色表示申公豹“土”的属性,白色表示四不相“水”的属性,姜子牙则是“木”的属性。影片海报上,以及片中在转场时多次出现甲骨文风格的字体(如图1),再加上饕餮形象、青铜号角等具有鲜明商周风格的视觉符号,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契合,以至于有评论称影片展现了一种“商周美学”。

神仙题材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大众喜闻乐见,且具有扎实的故事原型基础。然而,“神仙题材要想做得深刻,可以借用神话的文本再做新的处理。”也就是说,神仙题材的动画作品并不意味着要拘泥于原作。我们在传承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要对这些传统题材进行创造性转换,使其精神内核与当下的人们产生共鸣,注入现代性的价值理念。

同样脱胎于神话传说,《哪吒》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并没有拘泥于原著,而是进行了大量创新。其目的是借助神话表达对现代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及表达现代人的价值理念,能够与当下观众相呼应。在《哪吒》里,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充满了个体意识的张扬,让人耳目一新。《姜子牙》也秉承了这一思路,将张扬个性意识的“小我”延伸到拯救天下苍生的“大我”,并且天下苍生不再是一个个面目模糊的符号,而是具体到像小九这样有血有肉的个人。正如姜子牙所说:“一人是露水,苍生如江海。一人和苍生并无分别。”“是神是人是妖,不可欺,不可不救!”在这里,从苍生向个人的转变,也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个体意识的张扬,使得该片与《哪吒》在精神内核上一脉相承。

此外,影片还体现出了强烈的反权威的含义。在视觉上,师尊每一出场都占据了画面绝大部分,但他始终面目模糊;十二金尊则戴着面具、毫无表情、嗓音深沉。仰角镜头中,师尊或者十二金尊通常占满整个画框,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压迫感。姜子牙在斩妖台上发现九尾体内尚有无辜生命,无法下手斩杀,于是被师尊罚到北海界思过,只有戒除所谓的心中幻像才能重返静虚宫。在面对姜子牙质问“宿命锁是否是师尊所绑?九尾是否与你有关?”时,师尊顾左右而言他,辩称神的宿命是“斩善,舍一人而救苍生”。姜子牙却质疑道:“不救一人,怎么救苍生?”也就是说,师尊要把姜子牙规训为一个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工具”,姜子牙的自我意识却逐渐觉醒,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张力。姜子牙始终坚信自己所见,并不认为自己在狐妖体内看到的女子是幻象。最终,他决定追寻自我的本心,寻找真相,不再违心地遵循所谓“神”的规则,甚至在师尊面前发出了“这就是天道吗?”的灵魂拷问。一个敢于反体制、挑战权威的孤独英雄的形象跃然银幕。在姜子牙的影响下,申公豹到最后也发出了“我们到底该信什么?”的疑问,对师尊产生了怀疑。

图1.电影《姜子牙》海报

图2.电影《姜子牙》海报

需要指出的是,对权威的反叛,其实也是一种个体意识的显现,不再盲从于任何外来力量的指引,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内心信念,充分显示出当下的动画创作者对网络时代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

二、“英雄之旅”剧作模式的断裂

如前所述,《姜子牙》价值观的内核上对传统神话进行了现代化转换,能够贴近现代人的情感共鸣。然而,有了好的价值观内核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通过故事的讲述将这种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在剧作结构上,《姜子牙》采取的是好莱坞非常主流的“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常规的“英雄之旅”模式,一般是主人公及其团队或被动或主动开启旅程,历经重重磨难,最终获得成功。在影片中,姜子牙因为追赶小九跨出北海界,违背了静虚宫戒令,不得已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促使姜子牙不惜违背禁令也要开始旅程的驱动力是追查小九的身世。随着故事的进程,姜子牙和小九在克服了重重危险和篝火边的夜晚聊天后,二人关系得以和解,从对手变成了队友。他们在四不相和申公豹的帮助下,战胜了一个个困难,直抵旅程的目的地幽都山。

在“英雄之旅”模式当中,英雄身边的人物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如导师、护卫、伙伴等。在《姜子牙》里,申公豹、四不相就是护卫,小九是伙伴,他们跟作为英雄的姜子牙一起踏上了一段冒险旅程。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正常发展下去,影片将会具备一个完整的“英雄之旅”结构,展现出一段寻找自我和真相的旅程。然而,故事进行到三分之二处,小九的身世就已经被揭晓——她就是被九尾附体,并被拴上宿命锁的苏妲己。至此,故事的核心悬念消失,影片后三分之一的叙事重心从寻找小九的身份之谜和宿命锁之谜,变成了姜子牙与九尾的大战,以及拯救小九的生命。叙事核心驱动力的变化,也使得影片的后三分之一变得虚焦,影片风格开始摇摆不定。这也是其诸多为人诟病之处的根源所在。

“英雄之旅”模式表面上是表现人在旅途中为克服种种困难所做的努力,实际上表现的是英雄内心所经历的旅程。人在旅途,其实也就是内心的修行。在影片中,作为主角的姜子牙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而且是笃定信念,一定要查出九尾体内的人到底是不是幻象,为此甚至不惜被贬到北海界受罚十年。这份执着非常宝贵,也是他不惜违反禁令跨出北海界的原因。在常规的“英雄之旅”模式中,经过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英雄都会成长和改变,在旅途中改变自己的人生:从绝望到充满希望、变缺点为优点、由愚笨到智慧、由爱生恨再生爱。这些情感的旅程让故事变得好看,并且牢牢地吸引着观众”。然而,在旅途当中,姜子牙的的信念和个性并未有太大变化,性格并没有随着旅程的深入而得到升华。影片中,姜子牙的内心情感自始至终如一,毫无波澜,更多是一个沉稳内敛、压抑执着的角色。虽然他在旅途当中不断在“打怪升级”,但他既未能打败九尾(九尾最终是被静虚宫降下的法器消灭),也没敢进一步挑战满嘴天下苍生、实则心狠手辣的师尊。他最多只是不听师尊的话,不相信九尾体内的女子是幻象。在真相明了之后,他声称要“从追随师尊做一个守护苍生的神,到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真正的神”。这些话本可成为姜子牙英雄行为强有力的注脚。然而,影片并未过多挖掘人物的多面性,从而使得姜子牙的形象较为扁平,只是一个心怀苍生、毫无缺点的符号般的完美英雄。即便是觉醒之后,姜子牙所做的也只是斩断天梯,使得静虚宫无法再作恶而祸害苍生,让世间重获和平与希望。影片最终,还是只能靠师尊的师傅,即师祖降下神威,降服师尊。

在“英雄之旅”的过程中,“导师”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其在影片中的出场次数可以不多,但是一旦出场,就能够为处在迷途中的英雄指明方向,进而引导英雄成长。然而,在《姜子牙》中,我们可以看到,姜子牙在踏上这趟“英雄之旅”后,根本没有“导师”出现。按理说,他的师尊应该是“导师”,但实际上师尊是暗中作乱的罪魁祸首;申公豹和四不相都只是辅助性角色,无法承担“导师”的重任。吊诡的是,在姜子牙等人的“英雄之旅”中,狐妖九尾却在一步步引导他们探寻事情的真相,起到了类似“导师”的作用。在斩妖台上,九尾就对姜子牙说“你我殊途同归”。这句话为全片走向埋下了伏笔,既暗示了她和姜子牙一样,都只不过是被师尊摆布的棋子;也暗示了姜子牙将和她一样,最终会反抗师尊的权威,无论是为了天下苍生,还是为了狐族。此后,九尾又多次对姜子牙暗示,师尊的所作所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促使姜子牙向师尊质询。由于九尾作为狐妖和反派的身份,注定了其更多是从反面对姜子牙的英雄行为进行阻挠和消解。影片最后,九尾直言:“你谁也救不了,世间还会有下一个狐族。”至此,整部影片不但没有对姜子牙拯救苍生的崇高行为进行赞颂,反而表现出深深的苍白无力。甚至师尊被罚,也是要依靠更高的神和权威才能主持公道。如前所述,影片的价值内核是反权威的,但其在叙事上又匪夷所思地重归对权威的肯定。至此,在表层的“英雄之旅”结构之下,影片暗地里将英雄的行为和英雄的价值观消解掉了……

这种叙事结构上的摇摆和冲突、英雄价值的消解,使得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反抗权威这一内核变得软弱无力。一如片头的“姜子牙”三个大字,一开始是烧红的金属色,接下来冷却成黑色,又被覆盖上裂纹,最后只能结成冰随风雪消散。

三、“后启示录”风格的新探索

《启示录》是《圣经·新约》中的一卷,讲述了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看到的异象,对世界末日、大灾难降临时的情景进行了预言。所谓“后启示录”,顾名思义,表现的就是《启示录》中所描绘的世界被毁灭之后的景象。

“后启示录”电影源于“后启示录”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残酷战争所引发的对人类文明的危机和对未来的思考,促使了这一类型的小说和电影的出现。冷战期间,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对抗,更是将全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冷战结束后,虽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战争危机得到解除,但是由于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新的议题层出不穷,人类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依然存在。“末日情节”也就成为人类始终挥之不去的梦魇。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后启示录”电影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有《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系列,《艾利之书》(The Book of Eli)、《未来水世界》(Waterworld)、《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等。

《姜子牙》的故事发生背景被设定在伐纣大战结束十年后。在影片中,大战之后的世界呈现出一片末日景象。全片故事就在这大战之后的“末日世界”里展开,因此该片可以归于“后启示录”电影当中。

《姜子牙》中无论是北海界还是幽都山,或者是去往幽都山的路上,画面中的色调以黑色、白色等冷色调为主,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末日之后的阴郁风格。这也是“后启示录”电影所通常具有的风格。“后启示录电影侧重呈现的是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在荒原上挣扎求生。人甚至动物为了适应全新的环境,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异。”影片中,酒馆里商朝遗民种种夸张的举止就是一例。他们被发配到北海的冰冷苦寒之地,背负着前朝战败者的“原罪”,受尽凄苦,因而性格扭曲、行为怪异、充满暴戾之气,一言不合就开打;北海界之外,战争的遗迹更是无处不在,姜子牙和小九他们所到之处都是一片废墟,寸草不生、白骨成堆、萧瑟破败,只有骨铃在风中凄凉地摇动,告慰那死去的冤魂,营造出一种对战争破坏力的“恐怖之感”。

“后启示录”电影中,通常表现的是地球上灾难降临,残存的人类遭遇生存危机,因而需要英雄出现拯救世人。在《姜子牙》中,无论是冰封寒冷的北海界,还是去往幽都山一路上见到的满目疮痍、冤魂遍地,再加上幽都山本身所散发出的死亡气息,使得整部影片(包括片中人在内)都处于一种不正常的、被压抑的生存状态,需要英雄来改变这一状况。这也是《姜子牙》一片得以立足的基础和出发点。

如前所述,《姜子牙》对传统神话文本的改造之一,就是为其注入了反权威的思想。反权威也恰恰是“后启示录”电影的主导思想之一,因此《姜子牙》采取“后启示录”的表现风格,可以说与其精神内核非常契合。商周大战之后,静虚宫一统三界,并降下天梯,使得凡人有了登天之途,其威望也达到鼎盛。本以为天下应该迎来安宁与和平,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然而,影片中展现的却是,天下苍生非但没有迎来期盼已久的繁荣之景,反而民生凋敝、冤魂遍地,遭受着比之前更大的苦难。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人对大战的意义和静虚宫的统治产生怀疑。姜子牙也从“前启示录”时代权威和秩序(天道)的维护者,转变成“后启示录”时期反抗权威、充满怀疑精神的反叛者。

由于“后启示录”电影本身是反英雄、反权威的存在,因此“后启示录”电影中的英雄一般是不被世界所接纳的孤胆英雄。虽然他们身怀绝技,但是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只是孤独顽强地生存着。姜子牙亦如是。他坚持在斩妖台上所见为实,使得周围所有人,无论是北海界的商朝遗民,还是追随他下界的申公豹,都无法理解。以至于他只能在冰天雪地中直钩钓鱼、与四不相嬉戏,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样的日子,姜子牙一过就是十年。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姜子牙的反权威并不彻底,在此不再赘言。

除了反权威之外,“后启示录电影的强大魅力在于,它既表达了对当前社会/世界秩序的不满(末日危机),又提供了一种救赎方案(拯救技术)。一个个关于毁灭与救赎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深度。”影片在这一点上做得显然不够。影片虽然以战后视角展开,但是仅仅以旁白的形式加以讲述,缺乏情感递进和积累的厚度。影片结尾,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表面上,这种幸福生活不是静虚宫的安排和庇佑,但实际上是比静虚宫师尊更高一级的权威——师祖的干预下才得以实现。影片打破了一个权威,又依附在更大的权威下,这颇具讽刺意味,也将“后启示录”电影中最宝贵的“反权威”精神消解殆尽。

在各种电影当中,儿童都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后启示录”电影也不例外。《姜子牙》中,小九的角色可以视为一个儿童。虽然影片中并未直接说明她是儿童,但她的身形,以及作为苏妲己真身的背景,都暗示了其年龄并不大,因而可将之视为一个儿童。“大多数后启示录电影中的儿童都是地球灾难之后出生的”,小九也不例外。虽然作为苏妲己,她在大战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作为小九,她醒来之后却对往事一无所知,并没有对于大战之前的事物有任何认知。她虽然被狐妖召唤四处寻找幽都山,却本性善良、单纯,是作为“后启示录”电影里“人性本善”的象征而存在。她敢爱敢恨,所作所为都有充分的个人动机,实则是影片中被塑造得最好的角色。

“后启示录”电影多与科幻类型相结合,表现的是未来的人类因为天灾、战争或其他原因面临灭绝的境地。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末日情节”,故此前国产电影中“后启示录”风格并不多见。然而,《姜子牙》却一反常规,将前现代的神仙题材与后现代的“后启示录”风格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风格和叙事面向,使得该片具有与西方和日韩“后启示录”电影相迥异的特点。其将对于文明、战争、末日等议题的思考与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相结合,初步具备了本土特色的“后启示录”电影的雏形,也可以看成是对“后启示录”电影的一种创新。虽然由于叙事上的摇摆,使得影片对于“后启示录”中反抗权威的非主流精神表现得不够彻底,但不管怎么说,该片都为中国“后启示录”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语

近年来,以彩条屋和追光动画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公司纷纷从民间传说、古典神话入手加以改编和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浓浓国漫风和现代意识的动画作品,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如果说《哪吒》的高票房为国产动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姜子牙》的高开低走则让人清醒,国漫复兴,或者说“中国动画学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中国动画,依然需要不断尝试多种题材、风格、类型,尤其需要在叙事上进一步下功夫,将好的创意以可信的方式表达出来。

【注释】

1本文中票房数据均出自艺恩咨询。

2陈亦水.《姜子牙》:“封神宇宙”的秩序美学建构与价值表述[J].当代动画,2020(2).

3曹小卉、李胜利、胡玉香、郭春宁. 界定·因由·未来——神仙题材动画片的兴起分析[J].当代动画,2020(2):5.

4李彬.从《头号玩家》谈“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与叙事能量.[J].当代电影,2018(10):42.

5屠玥.后启示录电影:从反类型到类型[J].当代电影,2017(12):31.

6虽然姜子牙在影片中、历史中及神话传说中都是率领周朝军队灭商的核心人物,“扶周灭商”本身也是一种反抗权威的表现,但是在中国文化当中,姜子牙“扶周灭商”的行为显然是顺应“天道”,而“天道”又是比王权更高一层的权威。因此,在“前启示录”的文本中,姜子牙“扶周灭商”就是在维护“天道”所代表的秩序和权威。

7陈亦水.谁人之殇?——后启示录电影的末日书写与文化逻辑[J].当代电影,2017(12):41.

8同5.

猜你喜欢
苍生姜子牙权威
《苍生寄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Deity Defying
画堂春·酷夏下乡记
误苍生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