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时光荏苒,转眼我来到中南国际小学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任教过信息技术、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也当过班主任、副班主任,还接手过一年级,送走过毕业班。可谓是“阅历丰富。”同时家里书架上也因每月的读书和随笔任务购买的书籍也越来越多,有崭新未动的,也有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的,也有我喜爱并翻阅多次破旧不堪的。而在这“后宫佳丽三千”中我独爱这本皮耶罗·费鲁奇《孩子是个哲学家》。
皮耶罗·费鲁奇是一个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名陪伴孩子成长的父亲。而我恰好是老师,也是一名孩子的父亲,所以一开始我把这本书当成是一本育儿书在看。看着他分享着育儿过程中的种种焦头烂额的故事,起初看来也是好笑,但细细品味的确能够发现繁琐育儿日常背后我们身为父母而发生的深刻心灵转变,甚至在教育生活中的启迪与思考。
首先皮耶罗·费鲁奇从孩子的天正無邪中,学会摆脱过去和经验的牢笼。在我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模式中我也深有体会。记得在孩子还在2岁多的时候,孩子的妈妈会不断的叮嘱孩子,不要去摸冒着热气的锅和碗,不要去触碰家里的插头与插座,甚至不要去把勺子含在嘴里。我们大人的这些叮嘱无非就是怕孩子烫伤、触电等伤害,然而孩子并没有这种生活经验与体验,所以孩子妈妈为此也是费神费力。我和孩子妈妈商量与其不断叮嘱,还不如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体验来增加她的经验。所以在某天周末洗脚时,我故意将水温调高了些许,孩子在触碰水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缩回她的小脚,并害怕的发出哭声,然后我们告诉她这种感觉就叫做“烫”,也可以认为烫就是疼。接着在某次发现孩子在好奇心得驱使下想要去扒拉插座时,我又找来了我早已准备好的“秘密武器”打火机的电石,轻轻的在她手上电了一下,就这一下我成功的把她惹哭,但孩子妈妈会告诉她这种感觉就是电,插座里的电可比爸爸弄的电疼多了。还别说,自从孩子被我“整蛊”后,不会再去触摸开水或者插座了,甚至现在长大的她还会提醒修电器的我“小心有电”。
那么在我们教学中也的确会有此启发,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对于某些孩子抱怨到讲过很多遍都听不懂。的确,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就像我教信息技术,对于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同学教起来很轻松,甚至有些同学还没教,他自己也能摸索出来如何操作。但是,大部分孩子对于电脑很陌生,可能充其量也就是只能玩个手机或平板电脑。所以针对这些没有“经验”学生,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的操作训练和专业的用词。比如鼠标的操作:之前只会教学生们“点击鼠标”,但是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分为“选定”“单击”“双击”“右击”“拖动”五种操作,所以在上课要对鼠标的基本操作讲解训练到位,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与其框架好教所学的程序让孩子们模仿,还不如启发孩子们利用之前学到的一些编程技巧来灵活运用创编动画和游戏,遇到问题再汇总统一解答。孩子的兴趣也更高,自然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皮耶罗·费鲁奇先生还从童言无忌中,学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真实,拒绝谎言。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思维。这里面有许多的经验和智慧,所以我也将在这本书中,将在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中,与所教授的学科与学生中,不断学习,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