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高效

2021-01-03 21:52杨丹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词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魅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逐日增高,教师与学生越来越重视对文言文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们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古代汉语的内涵,增强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不同于白话文的叙述手法,当下的初中生一时半会是无法完全理解、接受古代文言文的表达差异,文言文的学习难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于是也不可避免地加深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同时,初中生在受到当下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影响,习惯了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与“速食文化”,不太适应文言文学习的细心阅读、耐心品鉴,这也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应该多加关注当下文言文课堂教育现状,抓住教学中的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理解文言文、掌握古代汉语,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健康成长为优秀人才。

一、增强文言文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幅不多,但是许多生僻字、通假字的陌生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通读文章,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指导,传授更多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走出文言文拗口、难读的阅读困境,从而学会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对文言文词语释义的讲解,部分古代词语用法与现代词语相差甚大,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转变词语表达思维,会对学生的文章理解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但是仅仅注重翻译也无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应该带领着学生从整体角度阅读文言文课文,从“文章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故事”到“文章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写这个故事”,再到“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需要教师一一讲解,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学习到文言文课文中更深层次的知识,形成自己更加深刻的感受,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读。

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技巧的指导上下功夫,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一边专心阅读一边独立思考,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之余,促进学生在不经意间主动阅读、自主阅读。

例如,在《咏雪》这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能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致内容,教师首先可以从关于雪的描述入手,“同学们,大家知道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吗?”引起学生们思考问题从而预热课堂,接着教师引入新课“在古代有两个孩子是这样描述雪的,大家来看一下这篇文言文《咏雪》”。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教师耐心指导文言文字词发音,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印象,然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听一听课文录音,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与阅读节奏,指导学生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学会自己去停顿课文,从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们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接来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一边阅读一边借助着课文注释翻译文章,在先前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读,逐词逐句的理解文言文,学习重点字词。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学生掌握粗读与细读的技巧,学会阅读与思考同时进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挖掘文言文故事内涵,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大多是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或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或者是其它,文言文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古代汉语表达方式,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文言文的故事内涵,引领着学生深入探析文言文的情感表达与历史价值。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课文是以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人留下的作品,在阅读时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保持着古文今读的概念,对传统文化、古代思维有辩证思考,获取更多自身的感悟。

挖掘文言文的故事内涵首先需要教师在讲解时创造一个合适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故事情境中再展开文言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快速、更加直观感受一个个古代汉语中所表达的内核思想,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起学生对文章后续的无限想象,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同时文言文的故事感并不局限于其本身写作文体,其故事感同样也蕴含在文章创作背景故事、作者生平经历之中,教师将这些隐藏的故事向学生一一剖析,也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核。

例如,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展现课文中渔人偶然进入世外桃源的故事,还可以补充更多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以及一些后人对桃花源的猜想,以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教师首先可以从“世外桃源”这个话题入手,导入文言文讲解,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中通假字、重点字词、古今异义等词汇知识,并在二次阅读中思考“作者所描写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作者在结尾处‘后人继续寻找桃花源却未找到’的安排用意何在?”“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随着问题的思考,学生们更加专注的阅读课文,在阅读后师生一起讨论各自对故事内涵的看法,分析问题,總结感悟,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课外资料,补充作者生平简介、文章写作背景,从这些背景故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文章,了解作者借助创作“世外桃源”来抒发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理解作者寄托于故事当中的核心情感。

三、以写促学,有效加强文言文词语积累

教师讲解文章重难点知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第一步,而教师布置学生动笔创作文言文内容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第二步,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让学生们在写作实践中重复思考文言文词汇的运用与表达,从而达到真正会读、会写文言文的程度。教师应该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汇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本上做笔记,记住一些重点文言词汇的释义,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文言词汇一一总结概括,记录在笔记本上,形成积累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创造更多让学生能够使用这些阅读积累的机会,鼓励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阅读词汇进行文言文创作,形成“学促进用,用提升学”的良性循环。虽然大部分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储备量不足以支撑学生创作出优秀的文言文,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文言文写作的意识,尝试着用所学知识写一小段,不要求辞藻华丽、内涵丰富,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和表达古文词汇即可。

例如,教师在讲解《孙权劝学》时,要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揣摩文章主要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师首先范读课文,并提取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帮助学生正确阅读课文,锻炼文言语感,然后教师可以划出文中对话语句,让学生们感受古人对话时用的称谓、语气等,如:曰、卿、孤、孰、耳、乎等字的表达,把握文言文语言表达与对话描写要点,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两句现代人的对话,并模仿着文章中对话表达方式进行文言文片段创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词汇、古代称谓以及古文语气助词,促进学生在创作练习中不断感受古人写文章时的思维,帮助学生一步步的理解、吃透文言文,从而使得初中文言文学习更进一步。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教育行业对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严谨专业地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细致深入的挖掘文言文故事内核,提高对文言文会读会写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启蒙学生的文言文创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杨丹阳,浙江省宁海县梅林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词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