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1-03 08:28杨静吴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教学

杨静 吴彬

[摘 要] 相较于传统式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法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思维等优势,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立足于系统学理论,从高校教师视域出发,首先明确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然后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从启发式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苏州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基金项目“哲学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5831501220)

[作者简介] 杨 静(1981—),女,辽宁沈阳人,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教学组织研究;吴 彬(1998—),女,浙江丽水人,硕士,厦门大学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7-0149-04    [收稿日期] 2021-07-1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二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1]。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2]。而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现实角度来说,依靠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3]。启发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式教学理念,具有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学者围绕启发式教学法与高等教育教学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4-6]。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某一具体课程的实践,而从整体角度系统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较为缺乏,不利于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系统学理论,从高校教师视域出发,首先明确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然后梳理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法历史悠久,在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在我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到了近代,历久弥新的启发式教学法仍然是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字面上看,“启发”由“启”与“发”组成。“启”意为开导,常见遣词如启蒙、启示等;“发”意为领悟、产生,常见遣词如发现、发明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陶冶个性,进而形成完满人格过程的方法[8]。有学者则指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关系出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去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9]。

综上,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其关键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启发式教学法中常见的启发方式大致可分为直观启发、语言启发和逻辑启发三大类。直观启发是指通过展示直观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实验等进行启发;语言启发是指充分发挥语言作用进行的启发,如教师通过提问、反问,讨论、辩论,以及比喻、拟人等语言方式实现启发;逻辑启发则是依托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比、归纳、演绎、联系实际等方式进行启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个启发方式或多种启发方式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启发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作为高知识高水平群体的代表,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主体。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若干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1.启发的频次不合理。在实践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高校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在高校教师完成了“启”这一步骤后,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索与思考。伴随着启发频次的提升,学生需要的思考时间也随之增加,但由于课时的有限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必然是有限的;因此,高校教师应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启发频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的方式不恰当。一是提问失当。高校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直白,学生无须做过多思考,启发意义明显弱化,尤其是理论性质的学科。反之,如果高校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与信心。另外,提问失当还表现为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提问应当与所学课程、时事政治、生活实际等相联系,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并思考。二是启发过程不完整。一个完整的启发过程是以“启”为重点,以“发”为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但现状是高校教师“启”而不“发”。部分高校教师虽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语言等进行“启”,但对“发”的作用不够重视。三是启发时机失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领会了意思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不去启发他。合理的启发时机应是学生思考但没有答案时、领会但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但在实际高等教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高校教师都能够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对学生开展启发活动。

3.启发的能力不充分。就启发的能力而言,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课堂控制力较弱、无法应对学生随机反应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而当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时,课堂上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高校教师应给予恰当引导,回归教学内容。启发的能力不充分还体现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组合的失当。纯理论性质的知识学科,传统式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而应与其他教学法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问题产生的成因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高校教师的“启”为重点,但部分高校教师的个人素质不足以支撑其出色地完成启发式教学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认识不足。启发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通过高校教师的“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地加以探究和思考,最后学生有所“发”。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却将“启发”与“提问”等同起来,认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给出预期的回答便是启发式教学,忽略了启发方式的多样性。只有了解并善于应用其他启发方式,才可能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2.对教学理论研究不够。高校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应系统学习教学理论并具备教学驾驭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学理论缺乏重视。只有吃透教学理论,才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何时启发、怎样启发;只有掌握教学驾驭能力,才能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和采用合适的方式控制启发。

3.缺乏对学生的具体了解。教师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但过远的师生距离不利于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目前高校教师与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使得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具体了解,从而导致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一般。

四、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

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高校教师切实提高教学素质,启发式教学法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一)启发式教学法之准备阶段

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准备阶段,高校教师可以针对自身的弱势进行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1.增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认识。一方面要掌握启发式教学法的特征,以高校教师的“启”为重点,以学生的“发”为关键,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法方式的多样化,不可与“提问”混为一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在教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为两组就“思维与存在何者具有第一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这是语言启发;在教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郭明义、屠呦呦等人的事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这是逻辑启发;在教授“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价格波动折线图,让学生观察价格的波动,从直接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这是直观启发。

2.掌握启发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启发式教学法涉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学习动机以及人本主义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是高校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的基石。通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启发式教学法相關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力。

3.注重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启发式教学法的常规运用效果往往不太明显。此时,高校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法。一方面,明晰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确定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兴趣和生活等,推崇“寓情于教、教学相长”的启发方式,实现理论知识的生动易懂,进而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二)启发式教学法之实施阶段

启发式教学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往往可以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次数与应用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在实施阶段,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次数的增多会提升其应用效果,但达到一定峰值后,二者可能会呈反比例变动趋势。鉴于此,高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

1.确定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时机。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宋代朱熹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11 ]“愤”是学生意欲了解某一问题但尚未领会的阶段,“悱”是意欲表达某种思想但不知如何表述的阶段;因此,学生“愤”“悱”的时候就是启发的最佳时机。具体来说,其一,高校教师教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时。重点和难点一般是晦涩难懂的知识,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学习与旧知识相联系的新知识时。高校教师应找到新旧知识的交汇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其三,高校学生困惑时。学生的困惑说明传统式教学法无法明晰知识点,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2.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巧妙的问题情境应具备吸引力大、针对性强、难度适宜等特点。其一,提升吸引力应善于使用语言艺术。富有感情的语言往往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问题的针对性要求理论必须与实际相关联,不仅注重知识本身,还要匹配学生的实践经历。其三,问题的难度适宜要求高校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力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启发。多媒体与板书因其各自所具有的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效配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点以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板书设计,针对性地弥补关键知识点,实现启发效果的最大化。

(三)启发式教学法之反馈阶段

启发式教学法的反馈阶段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课后反馈,能够检验启发式教学法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等方式,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反馈;同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直接反馈(如问卷、谈话等)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间接反馈等方式,探究最优化的启发式教学具体路径。

五、结语

本文对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启发频次不合理、启发方式不恰当、启发能力不充分等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王定华.为“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21(4):1-3+27.

[3]彭芬,刘李豫.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实践——以“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3):65-67.

[4]張莹.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评《数字化音乐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70.

[5]刘洋.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30):237-238+182.

[6]吴静寅.试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548-549.

[7]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91.

[8]熊梅.启发式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4-35.

[9]车文博.论少而精和启发式[J].江苏教育,1965(8):34-35.

[10]邓秋柳,邓秋枝.探析启发式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75-276.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75.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维医五官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