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观察

2021-01-03 22:42:06邸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邸妍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属于脑血管疾病,该病起病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脑卒中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其作为慢性疾病在临床上较常见,该病由各类脑血管疾病诱发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语言功能受损等。其中,脑卒中偏瘫最为严重,轻则引起运动功能障碍,重则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临床上,主要通过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便于其自主控制肢体活动,尽快修复大脑功能。当前,双侧肢体功能训练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康复非常有利。康复医师应结合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际情况及个体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计划,指导患者遵计划定期开展训练,及早恢复患肢功能,尽快康复出院。本文选取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证实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A 组(41 例)和B 组(42 例)。A 组男23 例,女18 例;利手侧19 例,非利手侧22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62.48±5.75)岁;病程1~11 个月,平均病程(6.41±2.00)个月。B 组男21 例,女21 例;利手侧22 例,非利手侧2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2±5.94)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病程(6.36±1.8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未二次发病;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及沟通障碍;②无法坚持康复训练。

1.2 方法 A 组采取患肢肢体功能训练。预先指导患者进行肌力、步行、楼梯、耐力、平衡等运动训练,使患者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达到良好的抗痉挛效果,继而辅助患者训练洗漱、穿衣等日常生活功能,重复训练,直至患者能够连贯掌握;训练1 次/d,1 h/次。B 组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和健侧。对于非利手侧偏瘫患者,辅助其自主锻炼健侧肢体,进行关节活动,维持正常肌力。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自主运动上下肢,训练上下肢关节功能。上肢功能训练包括屈伸手指、手腕、手肘,旋转、内外屈伸肩部等内容。下肢功能训练包括屈伸膝、髋关节,内外伸展、旋转脚踝。对于利手侧偏瘫患者,确定日常肢体功能训练计划,指导其进行轮椅、自理、上下楼梯、双手协同等基本活动能力训练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康复训练期间将训练周期控制在1次/d,1 h/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生活能力:采用巴塞尔指数(Baethel)[1]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对患者穿衣、吃饭、大小便、上楼梯等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②运动功能评分:通过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该量表含肢体运动(100 分)、平衡(14 分)、感觉(24 分)、关节活动度(44 分)、疼痛(44 分)5 项,满分226 分,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③SAS 和SDS 评分[3]:选择SAS 和SDS 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SAS评分分界值为50 分,轻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70 分以上。SDS 评分分界值为53 分,轻度:53~62 分、中度:63~72 分、重度:73 分以上;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入院时,A 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45.29±7.98)分与B 组的(45.32±8.6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493>0.05);出院时,B 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2.41±5.72)分高于A 组的(71.42±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7,P=0.000<0.05)。

2.2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A 组患者肢体运动评分为(72.57±1.34)分,平衡评分为(7.95±1.33)分,感觉评分为(17.52±1.97)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31.73±1.81)分,疼痛评分为(33.43±1.72)分;B 组患者肢体运动评分为(81.32±3.51)分,平衡评分为(9.63±1.74)分,感觉评分为(20.42±1.66)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36.67±1.96)分,疼痛评分为(38.52±1.88)分。B 组患者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33、4.933、7.259、11.922、12.860,P<0.05)。

2.3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 干预前,A 组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52.41±4.15)、(57.63±4.11)分,与B 组的(52.22±4.09)、(57.13±3.5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0、0.596,P>0.05);干预后,B 组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42.13±3.51)、(45.34±4.18)分,低于A 组的(47.63±4.11)、(53.1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1、7.526,P<0.05)。

3 讨论

脑卒中通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常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其属于严重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产生影响,使其某侧肢体运动功能不全,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导致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受限。脑卒中偏瘫患者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上,应关注脑卒中偏瘫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在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依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特点、症状指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功能训练,便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运动功能。既往患肢肢体功能训练虽说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但对于某些利手侧偏瘫患者效果不佳,导致康复训练未达预期,对患者的后期恢复非常不利。现如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应用普遍,临床效果显著,需根据情况推广应用至临床,加速患者康复,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使其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积极投入至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中。

结合脑卒中偏瘫患者特点、康复要求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发挥偏瘫后肌肉残存功能,指导患者科学运动、训练,使中枢神经紧张度提高,确保患者的双侧肢体更加协调,以便于进行常规运动。除此之外,同步训练双侧肢体,还能够使患者各项生理功能活动加速,这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重组非常有帮助,利于修复患者两侧大脑半球神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脑神经再生,确保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双向提升。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过程中依次辅助患者进行上下肢关节功能训练,并制定日常肢体功能训练计划,便于患者掌握轮椅、自理、双手协同等基本活动能力,确保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B 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 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还能够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帮助其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确保其尽快恢复健康及运动功能,康复出院。有研究[4]曾选取6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30 例。A 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B 组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显示,训练1 个月后,B 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5]曾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间11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研究,其将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 例。对照组采用患肢体功能训练,研究组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本次实验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达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既能够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还能够使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受限于实验时间、样本数量,以至于研究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来一段时间将搜集更多临床病历信息,全面分析处理样本数据,得出更加准确的研究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确保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