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临床经验撷萃

2021-01-03 20:22朱春胜聂安政耿可欣张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苦参外阴健脾

朱春胜,聂安政,耿可欣,张冰*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皮肤瘙痒在临床中呈现多发的趋势,尤其在老年人中频发[1]。皮肤瘙痒是一种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病程多迁延,是皮肤科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的记载,如“痒风”“诸痒”“阴痒”“风瘙痒”“隐疹”等[2-3],而历代医家对皮肤瘙痒的认识也不一[4-5],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载:“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病与心火有关;《灵枢·刺节真邪篇》载:“虚邪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病机理为卫气不固,腠理疏松;《百病问对辨疑》载:“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气血失和,肌肤失养。随着对皮肤瘙痒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家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丰富的见解,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可见脾胃虚、血虚,标实多为风、湿、火、瘀、毒等[6-7]。

张冰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临床型)”、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从事高等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三十余年。作为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继承人、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张冰教授秉承颜老学术思想,尤其擅长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在高尿酸血症及其继发疾病防治、变态反应皮肤疾病及甲状腺疾病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冰教授在治疗皮肤瘙痒时,常结合现代人的心理和体质特点,采用“一毒三法”辨证施治,用药灵活,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的经验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1 一毒三法,贯穿始终

张冰教授基于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毒蕴肌表”为皮肤瘙痒的基本病机,而风毒、湿毒、热毒三者是引起皮肤瘙痒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毒”为主线,贯穿皮肤瘙痒的各个环节,治宜采用“疏、固、行”三法辨证施治。张冰教授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主要与风、湿、热毒关系最为密切。1)风毒为阳邪,宜用“疏”法:风毒其性燥烈,善行数变,起病多突然。风性趋上,易袭人体上部,如面部、颈部以及肢体上部等部位。风邪外袭,导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皮肤失于濡养故作痒,前人称之为“风胜则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宜采用“疏”法,根据辨证加入疏风、疏肝之品,以祛风解表,疏肝解郁,风去痒自除。2)湿毒为阴邪,宜用“固”法:湿毒其性黏滞,重浊,缠绵难愈。湿性趋下,常侵犯人体下部,如足、阴囊、肛周、小腿等部位。湿亦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多源于自然之湿,如久居湿地或工作环境潮湿等外感湿邪侵袭肌肤所致,内湿则是源于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气化不健,湿留肌肤则成瘙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宜采用“固”法,根据辨证加入健脾、祛湿之品,脾健湿自去。3)热毒为阳邪,宜用“行”法:热毒其性炎上,生风动血,易伤阴液,热毒蕴阻于肌肤,使得肌肤失去濡养,热入营血,进一步引起血虚、血瘀等症状,血虚则皮肤失荣,血瘀则血难以达于肌肤,亦可导致皮肤失荣,凡皮肤失荣者,则营卫气血不和而作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宜采用“行”法,根据辨证加入行肝血、行血脉之品,以透达表里热邪、调和营卫气血,血行通畅则风痒自灭,邪无滞留之地。

2 部位不同,用药有序

张冰教授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风、湿、热邪部位不同,用药顺序有异。1)风邪在表者,喜用荆芥、防风、桂枝、牛蒡子、蝉蜕、白蒺藜等,取其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效;2)风邪入里者,喜用僵蚕、全蝎、蜈蚣等搜风之品以达熄内风之功;3)湿邪在外者,常用白鲜皮、黄芩、黄柏、苍术等药,以达清热燥湿止痒之功;4)湿邪内生者,常通过调理脾胃来祛湿,正所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故针对湿邪较重患者常加入健脾药物,脾胃得健,湿邪得除,营卫气血充盈则瘙痒自除,针对脾虚湿盛患者常加入炒白术、茯苓、厚朴、砂仁等健脾祛湿之品;5)热毒在表者,喜用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等药物,以达清热解毒之功;6)热毒入里者,常伤及营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加入凉血、活血、养血之品,如生地黄、赤芍、白芍、牡丹皮、川芎、紫草、丹参、玄参、当归等。

此外,皮肤瘙痒部位不同,用药也有区分,如头部瘙痒,喜用消风散加减,常加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等疏散风邪之品;针对部分患者局部如下肢、阴部、肛门周围瘙痒,喜用四妙丸加减,常加入怀牛膝、淫羊藿、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之品,及黄柏、薏苡仁、苍术等祛湿之品;针对部分皮肤瘙痒引起患者皮肤干燥、皲裂,喜用益胃汤加减,常加入麦冬、天冬、玉竹、生地黄等滋阴生津之品,以缓解患者皮肤干燥等症状。

3 巧用药对,内外兼治

针对皮肤瘙痒,张冰教授还喜用药对,如“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川芎”“荆芥-防风”[8]等在处方中颇为常见。地肤子和白鲜皮均性苦、寒,功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止痒,尤其适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9-10];白芷和川芎配伍,主要针对头面部皮肤瘙痒,其中白芷为引经药,引药上行,以达头目,川芎虽入血分,又为血中之气药;荆芥和防风均味辛,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通过“其在皮者,汗而法之”的理念来治疗风疹瘙痒。此外,张冰教授还善用“以皮治皮”,即通过中医药学的象学思维,从药物的皮部形态联想到人体皮肤,如白鲜皮、桑白皮、牡丹皮等常用于皮肤瘙痒的治疗中。

同时,张冰教授还十分重视皮肤瘙痒的外用药物治疗,中药外用以“皮肤透析”原理达到“透邪外出、清热解毒、止痒”之功,内外兼治,以达异曲同工之妙。针对皮肤瘙痒,尤其是局部瘙痒,如手、足、外阴等部位,张冰教授秉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理念,常结合外治法来减轻患者的皮肤瘙痒感,消除瘙痒带来的负面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常用外洗中药清热解毒类药物有金银花、败酱草、大青叶、蒲公英、青黛等;杀虫止痒类药物有地肤子、苦参、蛇床子等药,常采用煎汤浸泡、外洗、外敷等外治方法,结合中药口服,屡获良效。

4 疏导情志,兼顾睡眠

情志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云:“精神不进,志意不复,故病不可愈”,《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临床中身患皮肤瘙痒的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心情抑郁、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针对上述情况,张冰教授非常注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担心与焦虑,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张冰教授在疏导患者情志时,还会提出一些合理饮食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建议,提醒患者一些饮食上的注意,如清淡饮食,忌食海鲜、火锅、牛羊肉等易加重或诱发患者皮肤瘙痒的食物。

临床中多数皮肤瘙痒患者主诉中常出现昼轻夜重,入夜尤甚,甚至半夜痒醒的情况。患者日久情志不畅,则致心神躁扰,进一步加重了皮肤瘙痒的病况,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张冰教授在遣方用药时还会加入酸枣仁、合欢皮、远志、首乌藤、龙骨、牡蛎等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之品,以达安神止痒之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5 验案举隅

患者,女,9岁,2015年7月9日初诊。主诉:外阴及肛周皮肤瘙痒4年余,且有分泌物,色黄,有异味。既往史:患者2011年于山西省太原儿童医院诊断为外阴白斑。现症:外阴及肛周皮肤瘙痒,纳差,眠可,小便频,大便不成形,舌尖边红,苔白,脉细滑。辨证:脾虚湿盛,治法:健脾祛湿,佐补肝肾。处方:炒薏苡仁10 g,怀牛膝6 g,黄柏4 g,菟丝子5 g,桑白皮4 g,覆盆子5 g,白鲜皮6 g,女贞子6 g,地肤子6 g,苍术5 g,赤芍4 g,白芍4 g和苦参5 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外用:败酱草30 g,白芷20 g。6剂,每日1剂,水煎外洗。

7月16日二诊:用药6 d后,肛周痒已消,外阴瘙痒缓解,分泌物减少,色黄,异味消,偶打嗝,纳差缓解,眠可,小便调,大便质软、一二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炒薏苡仁10 g,苦参5 g,苍术5 g,黄柏4 g,太子参10 g,女贞子6 g,怀牛膝6 g,炒白术10 g,佩兰5 g,白芷5 g,地肤子6 g,旱莲草4 g,白鲜皮6 g和白豆蔻4 g。20剂,每日1剂,水煎服。外用:大青叶20 g,鱼腥草30 g,地肤子10 g,防风20 g,苦参10 g。20剂,每日1剂,水煎外洗。

8月27日三诊:用药20 d后,肛周痒已消,外阴瘙痒偶有,分泌物消,眠可,打嗝消,纳可,二便可,舌红,苔白,脉细滑。处方:炒薏苡仁20 g,白术20 g,太子参10 g,女贞子6 g,苍术6 g,怀牛膝6 g,荆芥6 g,白芷5 g,黄柏5 g,黑芝麻10 g,地肤子6 g,苦参5 g,白鲜皮6 g,旱莲草4 g,鱼腥草10 g,蒲公英10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外用:苦参10 g,鱼腥草30 g,土茯苓30 g,败酱草30 g,10剂,每日1剂,水煎外洗。

按语:患者脾胃虚弱,脾失健运,中土受阻,湿邪内停,故大便不成形,且湿邪趋下,易袭阴位,所以多发于人体下部;《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因此二阴常为“湿毒”下注产生病变的之地,二阴属足厥阴肝经循行所及,肾开窍于二阴,二阴瘙痒应从肝肾论治,因此针对人体下部因脾虚湿蕴引起的瘙痒常采用“固”法,即健脾除湿,同时兼顾“疏风行血”,佐以补肝肾、祛风。故方中用炒薏苡仁、苍术以健脾祛湿,配伍黄柏以增加清下焦湿热;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既清热燥湿,又祛风杀虫止痒;怀牛膝、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补肝肾之不足,此外怀牛膝在此方中除有补肝肾之功,更重要的是作为引经药引诸药下行,以达异曲同工之妙;佐以桑白皮以清宣肺热,以达开上窍、通下窍,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赤芍、白芍以凉血、行血。二诊诸症皆减,小便调,故减覆盆子、菟丝子补肝肾之品,患者偶打嗝,表明脾胃运化能力比较虚弱,故加炒白术、佩兰、白豆蔻、太子参以化湿行气健脾,以除湿热生化之源。三诊打嗝消,肛周瘙痒消,外阴瘙痒偶发,说明脾虚湿盛得以缓解,但瘙痒仍有,故加荆芥以祛风止痒,鱼腥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清下焦湿热而止痒,黑芝麻、旱莲草滋补肝肾,以缓解外阴瘙痒,诸药合用,以达健脾除湿、杀虫止痒之功。同时,还结合中药外用,外洗杀虫止痒以治标,内服健脾祛湿以治本,标本兼顾。

6 小结

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临证经验丰富,学术颇有创新,对皮肤瘙痒的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其中“一毒三法”是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的主要学术思想,同时还提倡内外兼治,内治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外用以清热解毒、止痒,从而达到阴阳调和,在治疗皮肤瘙痒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张冰教授在皮肤瘙痒的治疗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疗体系,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值得推广与借鉴,同时其用药规律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与研究。

猜你喜欢
苦参外阴健脾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苦参及其提取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初步风险评估
?五个外阴小常识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