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做好视频连线报道的要点思考

2021-01-03 17:54贾喻翔
青年记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被访者连线抗疫

● 贾喻翔

“视频连线”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表现形式,主流媒体应用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特别是在疫情环境下,主流媒体应用连线的方式采访、报道,不仅符合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降低一线记者感染风险的保障手段。随着5G 技术的广泛应用,记者利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可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现场状况传回至编辑制作部门,编辑制作部门根据记者提供的现场素材就可迅速制作出新闻报道,极大提升了媒体的生产效率。那么,主流媒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视频连线报道?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

找好对象:找准适合连线报道的主题和人物

以前的“视频连线”方式主要是利用摄像机记录下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的镜头,而后与节目组进行连线,这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视频连线”有所不同。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视频连线”是在记者无法临场之时,如何利用远端连线完成采访任务。这种“视频连线”机动性、灵活性极为有限,无法选择镜头、角度、环境。因此,这种连线方式较为适用于人物访谈类新闻报道。这是因为访谈类报道也是记者一对一进行采访,这和记者出镜与否关系不大,远端采访也可以达到与出镜采访一样的效果。

央视《新闻1+1》栏目在疫情期间就进行了100 多期“隔空连线”采访,采访对象有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等国内抗疫一线的专家学者,也有《柳叶刀》总编查德·霍顿、比尔·盖茨等国外名人,同时还有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政府官员。由此可以看出,《新闻1+1》的连线采访主题主要是围绕新冠疫情展开的,而采访对象要么是抗疫一线的专家学者,要么是国内外专家、名人,要么是政府官员,这些采访对象极具代表性,将镜头交给他们有效促进了信息的透明、公开,及时回答了民众内心的疑虑。《新闻1+1》节目的成功源于节目组始终紧紧围绕新冠疫情这个大主题,在每个重要的时间点都选择了最佳的采访对象,让重要的新闻人物都出现在转折点上。而且,《新闻1+1》节目组选择采访对象也非常精准:首先,节目组选择的对象大多都是身处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其次,节目组选择的对象非常具有行业特质,比如钟南山就代表了抗疫一线的专家,比尔·盖茨则代表了众多企业家,查德·霍顿则代表了国际顶尖期刊的专家。再次,节目组选择的采访对象非常具有故事性,比如:钟南山在疫情发生后立刻坐高铁赶往武汉;而张定宇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他们的事迹能够感染更多民众,能够激发众人的效仿动力。也正是因为《新闻1+1》节目在题材和采访对象上的精准选择,才使得该节目成为疫情期间民众必定收看的栏目之一,也是民众获取权威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备好预案:克服远程连线的现实困难

疫情防控形势下的“视频采访”将会受到更多的制约:首先,受网速及设备的制约。由于记者未能到场,也就无法携带专业的摄像器材进行录影,只能利用被访者的手机或电脑摄像头进行连线采访,设备不专业会导致画面的模糊,而这种依靠网络的视频连线对网速的要求也较高;其次,被访者的镜头感、表达能力也会对视频连线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5G 的商用,设备及网速不再是制约视频连线的问题,而现阶段的问题则在于“人”。随着大众媒介素养及技术素养的提高,对许多被访者而言,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连线采访并不是问题,但要他们提供节目组需要的现场镜头、新闻照片等素材,则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前期培训。比如:拍摄角度如何选择、什么镜头具有新闻价值、拍摄的各类事项等。其次,有些被访者可能接受采访较少,面对镜头难免会有些紧张,镜头感不强,这也需要记者在连线时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心理,利用一些“话术”引导他们说出具有新闻价值的回答。

具体而言,记者可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先进行“彩排”,“彩排”的作用在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让记者和被访者进行深入且有效的交流,以求达到节目效果的最优化。首先,记者可将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一份详细的提纲,而后将这份提纲传送给被访者,使被访者了解这些问题为连线采访做好准备;其次,连线前期记者可对被访者进行电话或语音采访,以聊天的方式来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记者也能通过聊天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而在视频连线中进行提问。一般来说,记者在进行“视频采访”时不光要完成视频报道,还要完成文字报道,所以,前期的“彩排”能够让记者的提问更加精准、更加详细,为文字报道的刊发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视频连线时记者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在节目中要重点提问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要尽量缩短连线时长,保证被访者的出镜状态。

另外,记者在采访时也要时刻注意被访者的出镜姿态,如果被访者姿态出现偏差,采访者可在演播室及时进行提示,例如:请将镜头放正、请重复一遍等。再有就是,记者在连线采访时还要注意提问的取舍,尽量提问那些有价值、不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同时,记者还要重视视频采访的交流性,以具有引导性的语言激发被访者的表达欲,使节目更有看点、更有新闻价值,更要通过提问来发掘出价值的信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信息。

做好报道:丰富和创新视频连线的“内在”和“外在”

要想将视频连线报道做得更有影响力、更加引人入胜,主流媒体就必须在“内在”和“外在”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所谓“内在”是指“节目内容”,而“外在”则是指节目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做好屏幕切换,营造出浓郁互动氛围。主流媒体在进行视频连线时可在屏幕呈现上下功夫,让屏幕之间的转换为节目添彩。具体来说,节目可在访问者和被访者之间进行来回切换,营造出二者交流的氛围;或者节目可将资料画面、访问者画面、被访者画面同时呈现在屏幕上,提升节目呈现的多样性,为观众呈现更多的信息。比如:《新闻1+1》节目就采用了屏幕切换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在主持人白岩松采访钟南山院士这一期中,就采用单屏切换或双屏共同呈现的方式,为观众营造出主持人白岩松与钟南山院士交流的氛围,同时丰富了节目的画面呈现。

2.广集素材资料,丰富画面呈现。即使视频连线节目时长较短,也不能单纯呈现记者和被访者的问答环节,要想使节目更加具有可看性,除了呈现采访环节之外,还要利用更多的元素来使节目更加“丰满”。首先,在节目前期节目组可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由采访对象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其次,节目组可自行拍摄或搜索与采访主题相关的资料信息。比如:《新闻1+1》在视频连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钱熊飞时,除了展现采访双方互动画面之外还为观众展现了不少文字与视频资料,而这些资料均是由公安部门提供的。这些元素的使用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呈现形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谓“干货”满满。

3.用好被访者视角,营造临场感。“视频连线”的核心就是“镜头”,“镜头”决定了观众能看到什么东西,能带给观众什么样的体验。从被访者视角深下功夫也可极大丰富视频连线的内容,而且能带给人“临场感”。例如:2020 年1 月27 日海南省多家媒体聚集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五楼的会议室中,视频连线采访隔离病房内的一线医护人员。当视频连上后,从医护人员的角度,记者们看到了真正的隔离病房,也看到了身着防护服、护目镜的医护人员,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她们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这些从抗疫现场传来的画面极大地震撼了记者们的内心。

4.提升全媒体制作能力,做出精良新闻产品。连线采访并不是记者单独可以完成的,在采访的背后需要媒体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比如:采访部、编辑部、技术部等。而且,在采访中至少需要两名“主角”负责台前幕后的工作:记者负责在台前进行连线采访,媒体领导负责对主题拟定、采访细则、稿件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把关。所以,这就需要媒体不断提高全员的全媒体水准。例如:记者如何更具镜头感,更好地指导被访者进行视频采访;记者在连线采访时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制作短视频,更好地为媒体的视频连线提供现场素材。比如:《东方时空》节目在连线采访身处抗疫一线的记者时,就特意加入了记者在抗疫一线拍摄的现场素材,而这些素材均记录了抗疫一线的真实情况,极具冲击感。同时,媒体把关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全媒体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对媒体产品进行全局把关,使产出的作品更加精良。我们相信,视频连线在未来将会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在记者不能深入现场的情况下视频连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被访者连线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快乐连线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快乐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