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攀龙 王淑敏 张怀平
(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肃 平凉 744309)
平凉市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持续流失且老龄化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平凉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平凉市共有常住人口184.86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高达102.10万人,占全人口的55.23%,相较于庆阳市而言,其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略低。
平凉市常住人口184.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共有82.76万人,农村人口102.10万人,对该市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得出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数据,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61.67万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数量为108.17万人,未经受过教育的人口为15.95万人,由此可见,平凉市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且受教育水平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鼓励更多青壮年人才回乡发展,便引出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命题。
主要应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深入调研法获取并掌握有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了解开发历程、特征,进一步明确平凉市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包括人口数量、分布以及年龄。
对平凉市当前人力资源下现状进行分析,与庆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先进做法进行对比,找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落实平凉市实际,借鉴庆阳市开发时的先进做法,针对问题制定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了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给出有关于农村人才、农村人才特征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意义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三部分分别从常住人口、户别人口、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及人口分布,对当前平凉市宁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明了在开发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力老龄化、人才持续流失、受教育程度低以及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第五部分结合平凉市实际情况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展,在分析开发问题出现原因后,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
农村人才是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人才的统称,可以归结为三类即生产能手、经营能人以及能工巧匠,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结构[1]。
农村人才少,由于农村整体生活及经济水平不高,很多人才选择去往城市发展;受教育程度低,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在农村,教育不受重视,且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生产能手占比例大,尤其体现在种植与养殖方面。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促使农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文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农户不仅可以借助理论知识开展乡村活动,还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素质,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并参与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其二,促使农村早日实现现代化,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参与到现代化的变革中。
截止到2020年,平凉市184.86万常住人口中,家庭户65.33万户,集体户1.80万户,家庭人口数177.89万人,集体户人口为6.97万人。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每个家庭的平均人口3.56人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0.84人。
(1)当发电机出现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如果发电机电压网络接地电容电流≥5A时,需要装设动作于跳闸的零序电流保护;反之接地电容电流<5A时,需要装设作用于信号的接地保护。由于发电机外壳都是接地的,定子绕组绝缘破坏引起的单相接地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基于此发电机容量在100MW以上的,往往应该转设保护区为100%的定子接地保护。
平凉市共有36.22万人处于14岁以下,该年龄段以上、59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为113.54万人,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35.10万人,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8.99%。居住于城镇的人口数量为82.76万人,有102.10万人居住在农村,农村居住人口数占总人口的55.23%。
此外,平凉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有22.18万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为22.34万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数量为108.17万人,未经受过教育的人口为15.95万人[2]。
平凉市下辖共有一个市(华亭市)、五个县(泾川县、灵台县、静宁县等)与一个区(崆峒区),其中华亭市常住人口占平凉市常住人口比例9.87%,人口数量为18.24万人;崆峒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为27.28%,总人口数50.43万人;泾川县、灵台县、静宁县人口数量分别为22.22万人、15.62万人以及36.56万人,且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2.02%、8.45%、19.87%。
通过数据可知,农村无论那一方面的人口均占平凉市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有必要性。
结合平凉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该市农村常住人口占比55.23%,且仅有36.22万人处于14岁以下,60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达35.10万人,占据总人口的1/5。虽然年龄调查是以城市为单位,但通过对农村人才特征进行分析,并走访平凉市多个县、乡,大多数为年长老人或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少年,由此可见,该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平凉市大专以上的学历才有22.18万人,仅占全常住人口的12%,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甚至还有8.6%的人未接受过教育。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平凉市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且教育事业不受重视,通常以学校教育为重点,而忽视了对农村当地农户的技术、法治等多方面的继续教育,且教育设施不完善,教师整体水平偏低,一些小学教师未接受过更高等教育,致使农村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阻碍了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程[3]。
平凉市政府虽以加大了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且国家也针对当前农村现状制定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但该市内还有部分农村地区不具备高水平的产业化程度,致使平凉市农村大量人才流失。而影响农村产业化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产业规模小,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二,部分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价格低,致使人才的经济来源受到影响;第三,公共服务无法为当地农户及人才提供保障,生活、出行不便利,所处的作业环境较差;第四,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一些产品会与市场脱节,致使产品无法被销售,且部分青壮年因缺乏种植经验,而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其选择进城务工,以此提高经济收入,享受便利且舒适的城市条件,致使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失。
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时间分布不合理。平凉市主要以畜牧业以及农业为主,但作物长至成熟阶段的周期较长。对此更依靠于畜牧业,这一问题致使农业技术人员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且在季节更替、土地闲置时,更加剧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在劳动力老龄化中有所讲解。三是受地域分布限制大。由于人才的大量流失,并朝着更为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移动,导致原本不发达的地区人力资源越发不合理,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地域人才资源的分布,在受到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出现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由此可见,三方面问题的存在都无法促进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庆阳市为了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大了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对常住人口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还对一些掌握技术的当地居民,开展专业技能的教育。比如庆阳市的正宁县加强了对农民的培训,以促进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在庆城县为农户引进科学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课程,以此提高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还在镇原县组织了“情系教育献爱心、倾情捐赠助脱贫”的活动,上述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均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充分发挥出各县人力资源的作用。
对此,平凉市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时,可以借庆阳市的先进做法,选择并创新符合各县实际情况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首先,需夯实乡村基础,助力文化扶贫。由于平凉市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需重视各县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平凉市培养出更为优秀且全面的技术型人才。而平凉市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完善当地的基础教育设施,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宣传长廊,兴建文化广场、体育场等;积极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为处于小学、中学及高中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促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其次,针对当地农户开展培训教育,尤其是生产农户,分析涉贫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以及技能水平,并深入了解该类农户对于培训内容的真实需求,在全面调查后,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明确其所涉猎的产业,将相关技术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通过培训与教育的方式讲授给涉贫劳动力,提高其创业能力,并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促使农户经济效益提升。
最后,针对当地产业开展“培训教育”,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平凉市各县主营产业中,为当地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实现产业持续发展[4]。
庆阳市加强对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视,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以此提高庆阳市农村的容纳水平。
平凉市也可以通过这一措施发展各县的人才水平,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专业的技能,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制定相应的扶贫与优惠政策,不仅可以缓解人才持续流失的现象,还能在政府培训与扶贫下,让年轻人才切身体会到归属感,并主动参与到各生产行业中。此外,还需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方案,平凉市政府则需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为省、市的外部人才提供社会保障以及发展空间。在制定政策时,可以适当提高先进人才的工资福利,而对于返乡创业的人才,需加大资金、技术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参与到平凉市农村的生产活动中。同时,还需将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吸引人才的工作重点,促使农村劳动力容纳整体水平提升。平凉市主要发展农业与畜牧业,为此,可以打造农业、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使农村朝着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合理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先进人才额需求,促进平凉市农村经济效益提升。
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因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且工资水平低选择去往城市发展,致使农村人才持续流失,对此,需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减轻年轻劳动力的工作压力及强度。首先需改善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交通、通信等,以满足技术人才的需求;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并优化农村治安工作,提高医疗以及教育水平,以此满足年轻劳动力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掌握多种技能,并将其安排至合适的工作岗位,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先让其接触简单的工作内容,由简至难,但需保证其休息时间不被占用,在安排工作时,也需根据其专业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
资金的投入是农村开发人力资源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平凉市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且产业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且教育环境与基础设施与庆阳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需加大资金扶持,为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多元化的投资形式,而平凉市则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其地方政府各项职能的作用,加大对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并鼓励更多当地及外地企业为人力资源工作投入资金。同时,还需针对各农村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其开展开发工作的投资机制,始终贯彻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原则。此外,平凉市应尽可能为乡村争取无偿援助以及低息贷款等援助,多种渠道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还能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注入大量资金,推动该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的进程。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仅需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国家加大政策、资金等援助力度。在该项工作中,庆阳市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且提高了各县农户的整体收益,而开发工作之所以能够有序进行且发挥作用的最大原因便是其创建了农村人力资源综合开发体系。对此,平凉市在开展开发工作时,也可以根据各县实际情况进行效仿,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不仅乡镇要建设适合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平凉市负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部门也需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时还需建设人资流动管理体系、人资使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法规落实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并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一同使用,做好规划工作。城市需为各县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开发资金,积极引入先进人才,以此加快能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程。
当前有关于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命题的学术研究仍处于空白期,通过此次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还加快了平凉市农村人资开发的进程,以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水平。本文主要借鉴了同省庆阳市在开发工作中的先进做法,通过对比发现平凉市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但对比实例较少。对此可以分析其他在农村人资开发工作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城市,如银川市,参考其做法,以期所提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且可实施性,进一步完善平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