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精准扶贫理论在脱贫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021-01-03 09: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恒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乌蒙山摘帽贫困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恒

一、引言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的精准扶贫思想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1]。位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西南乌蒙山区某贫困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在党中央有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全面指导下,逐步走出了一条边远山区贫困村的脱贫发展道路,成为精准扶贫理论在贫困村脱贫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二、精准扶贫理论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支持

任何思想理论都有其历史和现实的背景,精准扶贫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基础上。改革开放初期,曾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理论[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通过资金、项目和政策全面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前进入小康[3]。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则长期发展缓慢,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尚有段距离,因此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进度,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发展要求。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需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核心在于“全面”,其基本要求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不忽略每一个贫困人口,让“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全面改变,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奋斗目标[5]。

(三)我国长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由之路

过去传统扶贫模式下,我国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在抽样调查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头上[6]。精准扶贫思想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彻底解决我国“碎片化贫困”的总体趋势和必然要求。

三、精准扶贫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

第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把握精确识别是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要把贫困人口或贫困区域到底有多贫困、为什么贫困了解清楚,通过其真实的情况建档立卡[7],从而解决后续“谁来扶”“怎么扶”问题,取得脱贫工作的最大成效。第二,扶贫对象由面到点转变。通过建档立卡摸清我国贫困人口底数,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脱贫方案,从而实现后续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第三,扶贫对象要动态调整。精细管理的另一特征还表现在执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把已经稳定脱贫的人标注出去,把遗落的人纳入进来[8],保证扶贫政策及时调整,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有效杜绝贫困户“漏评”“被脱贫”甚至“返贫”等情况。

(二)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

第一,明确多元化责任主体。党的领导加上多元化的负责主体从根本上保障了精准扶贫的贯彻实施。第二,“五个一批”分类施策。在精准扶贫理论中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提出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脱贫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补偿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和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脱贫方案[9]。体现了在不同区域里碎片化的情况下分类抓脱贫的根本思路。第三,向贫困户倾斜。精准扶贫强调了资金、项目和政策对贫困户的倾斜原则[10]。这能提高贫困人口在扶贫中的参与度,也就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三)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

第一,明确扶持工作方向。在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中,强调要把发展生产作为主攻方向,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极,要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基本防线。第二,突出产业扶贫重要性。农村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要多管齐下和全面推动,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制定可持续脱贫机制,注入可持续致富动力。第三,扶贫对象有序退出。对于贫困户帮扶并不是脱贫后就“撒手不管”,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机制,以增强脱贫工作实效为目标,并确保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后仍可持续地发展,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四、乌蒙山区某贫困村的基层实践

(一)基于“四看法”精准识别,解决“扶贫谁”问题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理论基础上,有些贫困地区形成了以“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四看法”[11]。乌蒙山区某贫困村地处深度贫困区域,2014年当地居民年均人收入在4000元左右水平,其中低收入群体在2000-3000元范围,只考虑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差异化识别贫困户。在实际进行贫困户识别时,改变单纯以收入维度作为评判贫困户标准,借鉴“四看法”基础上,对有特殊疾病、生理残疾人口给予权重考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识别贫困人口的做法进行了必要创新。

(二)资源叠加支持,解决“谁来扶”问题

精准扶贫理论中强调了帮扶主体的多元化,为加强对乌蒙山区某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在2015-2017年期间当地市级某部门、县级某部门、某驻防部队和省级某直属国企先后成为该村联系帮扶单位,9个基层党支部先后与该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累计下派驻村干部4人,落实帮扶责任人30名。通过多级政府部门+政企联合的帮扶模式,帮助该村协调捐赠资金近2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多万元,发展培养35岁以下村委干部2名,不仅高质量落实帮扶主体责任,也为该村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专业和社会扶贫,该村积极联合当地涉农企业,通过集体资金入股分红、农产品合作挂牌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和村特色产业,截至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规模价值已接近100万元。

(三)灵活配置“五个一批”,解决“怎么扶”问题

“五个一批”工程是具体实施贫困户脱贫的纲领性指导方法,乌蒙山区某贫困村的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因病因残的情况普遍,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时首先侧重于执行“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通过低保和特困供养政策救助贫困户20户49人,结合当地高速公路建设申请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脱贫2户13人,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户“绝对贫困”问题。同时,该村重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脱贫一批”工作,把产业发展扶持放在了重要核心地位。该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不足以带动村民发展,一方面,积极探索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发展经济作物茶叶800亩,猕猴桃和脆口李100亩,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另一方面,该村积极与邻近村寻求合作发展,通过租用临近村荒地的方式,进一步扩大食用蜂蛹养殖规模,基本实现“村内、村外养殖规模1:1”,有效解决了扶贫巩固工作中的持续性问题。

(四)有序退出+施策精准调整,解决“如何退”问题

乌蒙山区某贫困村在实施贫困户的精准退出工作时严格执行“村、乡、县三级”审核公示程序,并引入“回头看”活动,确保贫困人口精准退出调整,在2018-2020年期间精准退出领取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自然销户和入军籍的贫困户2户15人。2018年底全村脱贫摘帽后,该村继续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政策,同时根据村上实际情况对帮扶措施进行精准调整。

在实际帮扶过程中,该村一方面通过公益慈善救助、提高政策性低保补助、提升产业补助和消费扶贫的方式保障全村26户贫困户收入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远程诊疗项目,开展义诊、健康宣讲和发放常备药品活动,促进村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提高村民文明卫生意识,从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五、结束语

在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和理论指引下,乌蒙山区某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力度、脱贫规模、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该村于2018年底成功脱贫摘帽,此后贫困发生率一直保持0%,在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该村逐步走出一条以产业、党建为主线,医疗教育、消费扶贫、基础建设为辅助的“2+N”模式的长效精准扶贫之路。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政治、制度优势。

猜你喜欢
乌蒙山摘帽贫困村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山的国度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一园尽览乌蒙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