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确定环境中的情报融合中心

2021-01-03 08:43张明宝
情报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情报工作情报

张明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 南京 211106)

0 引 言

今天,剧烈变化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得不确定性日益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竞争性情报工作是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所带来各种挑战的最主要手段。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挑战的竞争情报体系应该全面覆盖情报工作的所有内容。一个完整的情报工作应该覆盖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即信息序化、情报转化和知识融合[1-2]。虽然今天情报研究人员在信息序化与情报转化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基于情报的知识融合,特别是竞争情报的融合研究却很少。情报融合以具体问题解决场景为中心的特征使得开展纯粹理论研究探究其普遍共性面临困难。虽然构建具有普适性特征的情报融合系统面临巨大挑战,但是通过构建情报融合中心来支撑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以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为目标的情报服务体系构建却是一条崭新途径。情报融合中心的概念来自于对美国情报融合中心、情报百科及国际核情报系统这些综合情报服务体系成功应用的思想借鉴。情报融合中心是一种面向情报服务体系构建的支撑系统,它为具体的情报融合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环境和工具支撑。美国情报融合中心通过强大的情报基础设施构建实现了多源情报的有效融合和共享,有效提升了美国联邦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情报分享能力[3]。情报百科则是一个基于“大众编撰、社群分享”理念所建立的在专业情报人员之间共享情报资源的协作系统[4]。国际核情报系统则一直致力于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不断提升核能情报资源在各个成员国之间的有效传播和有序分享[5]。美国情报融合中心和国际核情报系统是基于中心化策略构建情报服务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基于中心化思想构建情报融合中心虽然可以提供强大的情报服务能力,但是却高度依赖于建设者的强大资源投入和能力,由于它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很弱,所以比较适合作为国家战略层面情报的基础设施而存在[6-8]。情报百科则代表着一种基于分散化策略构建情报服务基础设施的崭新路径,它强调基于协作实现情报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缺乏集中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使得情报百科所提供的情报服务还局限于公共情报服务领域,对竞争性情报服务构建缺乏应对能力[9]。上述三大情报服务体系在实践中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建设情报服务基础设施和支撑系统的重要意义,这是将情报融合中心定位为服务于情报服务体系构建的支撑系统的思想根源。但是如果将当前情报服务体系构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环境作为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构建的前提,则这三大情报服务体系构建所展现的方法和技术思想又都存在各自的不足,这就需要对不确定性环境中的情报融合中心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对情报融合中心的角色定位进行了阐述和论证,然后对不确定性环境中的情报融合中心应具有的技术特征、实现方法、典型场景以及实现路径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工作试图为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情报融合中心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积累。

1 情报融合中心的角色定位

情报融合的思想来源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信息融合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来自多传感器探测的多源信息按一定规则进行自动分析和综合后自动生成人们所期望的合成信息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10-11]。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目标与情报领域的问题解决目标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它们都要求对多源异构信息进行集成和再应用,这是将信息融合思想引入情报学研究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对于情报领域的问题解决场景而言,传统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场景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不变性。这是因为信息融合系统都是面向工具的强调机机协作的问题解决系统。与之相对应,情报领域的信息融合则需要构建面向人的强调人机协作和人人协作的社会性问题解决系统。很显然面向情报服务构建的信息融合系统需要引入更多的技术元素和系统设计来应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各种挑战[12]。

为了与传统信息融合系统相互区别,将基于信息融合思想为在情报领域构建社会性问题解决系统提供支撑作用的情报服务基础设施命名为情报融合中心。情报融合中心是一类追求对具有完整情报工作内容全覆盖特征的情报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支撑的平台环境,它与传统情报工作系统的不同在于强调通过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实现不确定性环境中更高的情报服务目标。

情报融合中心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对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情报工作环境的适应。这决定了情报融合中心的建构既不能被具体的情报服务需求所驱动,又不能被有限的情报工作空间范围所局限,更不能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所淘汰。今天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可以为构建满足这些要求的情报融合中心提供思想借鉴。云计算是为了解决不确定性环境中组织构建信息系统应用无法跟上需求变化的问题而出现的,它将组织建构信息系统的需求满足作为服务目标,通过为组织提供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普适性的服务来帮助组织用户高效、快速并且低成本地构建满足自身需要的信息系统应用。云计算平台扮演着组织用户的信息系统构建服务商的角色[13-14]。情报融合中心所要实现的支撑情报工作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其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征与云计算的问题解决场景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鉴于此而引入的情报融合中心思想即是提出对传统的情报工作体系构建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再分工,将具体的具有特殊性的情报工作系统构建工作与抽象的具有普适性的情报工作系统构建工作区分开来。由情报融合中心作为服务者,为需要建设具体情报工作系统的组织用户提供可以高效且安全使用的各种用于情报工作体系构建的支撑性服务。这些支撑性服务的使用者可以通过与情报融合中心的协作实现对满足自身需要的情报服务的“按需构造”。所以,情报融合中心并不追求成为一个全能的情报服务提供者,它应该扮演情报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角色,为情报服务的最终实现提供各种普适性的情报工作服务。

2 情报融合中心应具有的技术特征

基于情报融合中心构建的情报服务体系对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的适应能力主要取决于情报融合中心对不确定性环境的有效应对。一个能够对不确定性环境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情报融合中心应该具备以下技术特征:

2.1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是开放的对不确定性的应对首先应该准确地识别变化的状态和变化的趋势,而对变化的敏锐感知离不开宽泛且不受制约的情报来源。因此,作为情报服务构建基础设施的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提供开放的技术接口使得各种情报源都能够被顺畅地接入和汇聚。开放是协作的基础,但是只有有效的协作才可以实现应对不确定性的目标。有效的协作需要认真对待不同协作对象之间的差异性。由情报融合中心汇聚的竞争情报可以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开性情报,另一类是秘密性情报。前者来自于互联网、自媒体以及各种开放性的公共媒体,后者则来自于传统的竞争性情报工作体系。对这两者的开放接口和接入机制显然不同,前者强调技术接口的标准化,而后者则强调接入流程的可控性。

2.2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是安全的基于情报融合中心构建的情报服务都具有竞争性。这一竞争性决定了情报融合中心所提供的普适性情报服务必须要具有可信性,基于情报融合中心与用户协作所构建的最终情报服务必须要具有用户所需要的秘密性。情报融合中心的开放性无疑增加了安全性目标实现的困难,所以在实现开放性的同时必须要将已经发展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譬如数据加密、报文认证、数字签名、防火墙等等,引入该平台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实现情报融合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工作步骤都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这些信息安全特征。

2.3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是服务可定制的用户通过使用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基础性情报服务构建满足自身需要的情报服务,而用户的情报服务需求是不能预先确定的,所以由该系统平台提供的各种基础性情报服务都必须要具有可定制的功能特征。定制在本质上即是将各种资源按需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它表现为对信息资源的存在形状在空间视角下的自由聚合以及对信息资源的运动性态在时间视角下的有效整合。要实现基础情报服务的可定制需要情报融合中心提供丰富的定制工具集支持,并且提供将这些工具快速融合于具体问题解决场景的工具和工作机制支持。

2.4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是易于使用的以上3个特征必然造成情报融合中心系统构建的复杂化,但是情报融合中心必须要将这样的复杂性封装起来为用户提供定制情报服务构建的更低门槛。否则,用户将会在与情报融合中心协作中因畏难而止步。情报融合中心的价值实现遵循网络时代的长尾原理,即它的用户量越大,它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大。只有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通用服务与协作机制,才有可能汇聚更多的情报源和用户。

2.5情报融合中心应该是不断自我发展的计算机时代的摩尔定律在今天不仅没有失效,反而在更广泛的技术领域彰显着它的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仅日益加快,而且展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技术磨损成为今天工具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损耗问题。情报融合中心强调对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先进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却又是最为迅猛的。另外,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社会环境的改造作用日趋主流,社会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带来社会竞争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必然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变化着的情报服务需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情报融合中心必须要具有灵活的可自我发展的内在能力以应对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演变,只有这样才会通过不断的历史累积汇聚越来越众多的情报源接入和用户使用,也才能持久地发挥出情报融合中心的存在价值。

3 情报融合中心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方法

情报融合中心要实现“以变应变”就必须要以需求驱动为导向。强调需求驱动是为了适应不确定性环境对情报服务系统构建所提出的崭新要求。在日益表现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中,情报的服务本质被愈发地凸显出来。情报服务的价值实现体现为对决策者情报需求的满足。不确定性环境对于情报服务价值实现的最大挑战即在于决策者的情报需求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使得所有提前预设的情报服务都极有可能因为情报需求的变化而失去意义。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情报服务需求,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建立以情报需求为输入、以情报资源的高效聚合和快速融合为特征的情报服务系统构建来应对。这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情报服务系统的刚性实现策略,代之以柔性实现策略。情报服务系统的柔性特征既表现为对决策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又体现为系统自身敏捷性的实现。信息系统领域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柔性信息系统构建的经验,譬如Web2.0、SOA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这些技术领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无不在思想层面强调对协作共享和人机交互的重视。在基于技术工具实现协作共享的过程中,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建立以人为主导的人机系统成为实现协作共享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并已成为共识。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关于协作共享的更多需求的产生与实现,由此带来协作共享的进一步深化。将这些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理念引入情报服务系统的构建,则会看到传统的情报系统构建与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将先进信息技术引入情报系统构建,建设通过协作共享和人机交互来实现由用户需求驱动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情报服务系统就显得既迫切又重要。将需求驱动、协作共享和技术保障作为指导思想体现着在情报融合中心构建过程中对这一认知的关注和实践尝试。

从以上指导思想出发并借鉴信息系统领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情报融合中心还需要引入基于规则的非中心化互联、基于元数据的资源描述、基于工具支持的定制服务实现以及基于开放接口的总线结构建构作为其构建的主要实现方法。

基于规则的非中心化互联方法是指情报融合中心通过其所建立的一整套互联和协作规则将各种不同情报源和用户连接起来构建出全情报服务的“需-供”关系链。情报融合中心不是集权者,而是服务提供者和冲突协调者。只要组织(用户)遵循情报融合中心的规则体系即可自由加入和自由退出,并且可以依据规则使用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服务。所有加入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源和用户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大家可以基于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资源共享和发现机制建立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以结构化(单一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的群的形式保证这一协作关系的存续。在情报融合中心中,所有的群都是独立的,群间关系是非中心化的(根据具体需要群内协作也可以是中心化的,由所有参与者协商确定)。规则成为联系情报融合中心所有参与者的唯一纽带。

基于元数据的资源描述方法是指经过情报融合中心流动或者在其中存储的所有情报相关资源都是基于其自我描述来表现其存在、实现其运动。资源与描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资源是指具体的存在,而描述则是对资源的属性特征的抽象表达。资源加入情报融合中心的条件是提交对资源的描述,这一描述由资源所有者建构。情报融合中心对资源的管理并不针对资源本身的存在状态,而是依据资源的自我描述。所有的资源自我描述都是遵循元数据结构化的数据对象,由规范化的属性和属性值对集合和读、写和控制等操作集合所封装构成。在情报融合中心中,所有的数据、文档、情报、需求、服务及各种规则体系等都被抽象为资源(表征资源的自我描述的数据对象也是资源)。这些资源最大的特征即在于它们都具有由基于元数据的自我描述所带来的规范化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所有资源在情报融合中心中的运动同样可以表现为基于规则的受控运动。

基于工具支持的定制服务实现方法是指所有参与者通过使用由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各种工具集和服务借助于人机交互来高效完成关于规则制定、元数据构建、协作流程设计、情报需求表达以及情报服务生成等等具体工作,以简化对各种资源使用的定制过程。情报融合中心对融合目标的追求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协作共享的自由,而其对服务质量目标的追求又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对协作共享的控制。为了弥合自由和控制这一对矛盾,只能通过有效的人机交互来简化协作共享的过程实现,但同时又将对协作共享的控制封装起来使其不影响协作共享的自由。有效的人机交互实现依赖于功能强大但却又简单易用的工具支持。对这些支持工具的融合正好可以体现情报融合中心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特征,它将各种情报服务构建所需要的工具封装以后以通用的接口和规范的使用规则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通过对这些基于工具的定制服务的使用实现敏捷化的情报服务系统建设。

基于开放接口的总线结构建构方法是指情报融合中心作为一种面向数据、信息和工作流程的软总线通过对外提供的开放接口实现对不同参与者的既有情报系统或平台的对接。所谓软总线是对计算机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总线技术思想的借鉴,在本质上它是各个不同信息系统相互连接的共享且规范的高速通道[15]。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软总线是由一套底层开放的程序间调用接口和连接定制工具集所构成,它首先通过对异构情报系统和平台的封装使其无缝接入情报融合中心,然后在情报融合中心的调度之下实现不同情报系统或平台之间的对接和信息交换。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总线结构提供了一种不同情报系统之间交互的接口和行为规范,它避免了不同情报系统之间一对一映射式的低效联通的弊端,只要参与者的情报系统或者平台被封装接入情报融合中心,它就可以通过该平台系统实现与所有接入者中的任意一方的系统之间的互联和集成。

4 情报融合中心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

基于以上思想所实现的情报融合中心将会为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服务体系构建注入敏捷性的特征,这种敏捷性可以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报竞争和协作时,通过对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灵活调节满足各种不同的情报服务系统的构建需求。以下简单列举几种典型应用场景以展示情报融合中心的应用价值。

场景一: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云服务实现。此时情报融合中心扮演情报资源和情报分析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将自身通过各种手段汇聚成的海量情报资源和高价值智能分析工具体系部署成可供用户使用的云端服务。用户通过购买情报融合中心的云服务快速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情报资源和各种情报分析服务。这种业务模式可以弥补中小规模组织在构建情报系统时所必然会面临的各种能力不足的缺陷。

场景二: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交换市场实现。此时情报融合中心扮演情报中介服务者的角色。拥有大量可供外部共享之情报资源的所有者可将其情报资源在情报融合中心发布,需要外向寻找情报资源的情报需求者则可以向情报融合中心发布情报需求,在情报融合中心资源库中寻找满足自身需要的情报资源。一旦发现满足需要的情报资源,情报资源需求者可以通过所发现的情报资源描述所提供的情报源引导直接与情报资源提供者进行对接和协作以建立起围绕情报资源交易的市场关系。这种业务模式可以释放传统情报组织的情报集聚能力,通过情报融合中心的中介作用盘活闲置的历史累积的情报资源。

场景三: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共享联盟实现。此时情报融合中心扮演联盟关系构建服务者的角色。当不同的情报组织需要通过协作共同完成一项情报服务目标时,它们可以通过接入情报融合中心快速形成具有相互协作能力的情报工作体系。然后可以通过情报融合中心提供的基于规则和元数据的定制服务体系定制彼此之间的协作流程和在联盟成员之间传播共享的信息规范。情报融合中心除了提供这些基础的支撑服务以外,还可以作为权威的第三方对协作各方在协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履行进行跟踪监控,对可能失信的协作行为进行预警,对违背协作契约而导致的矛盾冲突进行化解。这种业务模式为情报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构建提供了支撑平台,它既降低了情报共享联盟构建的难度又提升了情报共享联盟关系维系的稳定性。

场景四: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一体化安全情报系统体系实现。此时情报融合中心扮演分布式情报系统集成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大型情报组织需要将分布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子系统纳入一个完整体系并且需要通过对其运作进行严格管控来实现本组织或者本系统的目标。情报组织规模越大,这样的分布式集成的情报系统的构建难度就越大。并且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竞争环境时,既实现情报系统集成又追求集成情报系统的敏捷性对于传统情报组织来说面临挑战。情报融合中心为解决大型情报系统体系建构所面对的难题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首先,各个情报子系统通过使用情报融合中心用户端工具系统封装自身情报系统然后接入情报融合中心总线系统就可以实现组织中各个分子系统在技术层面的集成。然后,组织的各级管理者通过使用基于规则的定制服务可以实现对各个子情报系统的责权分配和相互之间配合工作的流程设计。最后,系统集成者通过对情报融合中心的安全管理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一方面实现对整个集成情报系统的不同级别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不同子系统之间通过安全域的定制来构造出不同情报子系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构建于情报融合中心之上的一体化安全情报系统体系不需再关注技术发展对情报系统构建的影响,因为情报融合中心可凭借其自身的敏捷性屏蔽掉技术演进对情报系统发展的影响。这种业务模式为大型分布式情报系统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持,它可以极大提升大型情报系统构建的效率。

5 对情报融合中心实现路径的思考

情报融合中心思想及其构造方法的提出既来自于对当前情报系统构建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驱使,也来自于对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发展历史的认识借鉴。将信息技术领域被探讨多年的系统集成思想引入对情报系统实现的问题思考是情报融合中心思想建构的最重要特征,这一借鉴使得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必然也会体现在情报融合中心的系统实现过程中。为了应对这样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对如下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5.1情报融合中心的实现需要转变传统情报工作的观念传统情报工作所处在的内外部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可靠情报服务的追求使得传统情报系统都强调秩序和可控,其带来的结果是传统情报系统构建都倾向于封闭。情报系统之间的交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为媒介来实现虽然低效但是可控。在环境稳定时这样的情报系统建构是能够满足情报服务需求的,但是当情报工作所处在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时,相对封闭的情报系统一方面无法满足用户日益表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情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媒介来实现不同情报系统之间的交互就会表现出显著的低效率。这在客观上要求转变情报工作的传统思维,将协作共享的观念深入到情报系统构建的每一个角落。不确定环境中的协作共享必然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传统情报工作有意或者无意地将自身与信息处理工作分离开来,虽然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被不断地引入情报工作领域但是这些将先进信息技术引入情报系统构建的工作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缺乏系统性。这造成情报工作领域长期重视对情报工作中的社会层面问题的重视而忽视对情报工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的深入探讨。在信息技术渗透无所不在的今天,情报工作与传统信息处理工作相比较更加强调竞争性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其应该高度关注信息技术的深度导入,追求基于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来构造情报系统以及情报系统之间关系。这就需要转变对待信息技术应用的传统观念,建立起将情报工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推向深入,重视技术平台演进的观念。

5.2情报融合中心的构建必须明确由谁来扮演建设者的问题情报融合中心的价值体现于其对广泛的情报服务需求满足的支持,特别是在复杂情报系统构建的场景中提供各种基础性的支撑服务。作为情报系统构建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它的实现应该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推动,即由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共信的权威组织来负责建设。原因有以下几点:a.情报融合中心构建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知识、经验等的储备。b.情报融合中心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广泛的应用展开,这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才有可能建立起用户的信任,这就决定了情报融合中心的建设投入产出期漫长。以逐利为目标的建设者显然不适合也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c.情报工作的竞争性特征对基于情报融合中心的情报服务构建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安全性需求,而对安全性目标的追求决定了建设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公信力和信息安全技术的驾驭能力。所以,在当前环境中,由政府部门或者信息技术领域的领袖企业作为建设者将情报融合中心打造成为社会各界提供具有普适性服务的情报系统构造基础设施显得更为契合。

5.3情报融合中心的构建需要特别重视系统集成的问题情报融合中心所追求实现的开放性、敏捷性及安全性特征使得其技术实现必然要依赖于对各种技术、工具或平台的有效集成。传统情报系统构建领域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的深度集成问题一直缺乏研究,只有借鉴并应用传统企业级计算系统集成领域的技术成果才有可能完成这一复杂系统的构建。即使是在企业级计算系统构建领域,系统集成始终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而且还要求最大程度继承历史遗产系统。更为棘手的是,由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异构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会因为系统集成而被消除,相反它会伴随着系统集成的发展而持续存在和发展。系统集成永远不会一蹴而就,只要解决异构性问题的需求存在,那么系统集成就不会消失。在系统集成中唯一有效的策略只能是以变应变,它要求审慎对待技术、工具或者平台的选择和应用,始终强调由规划设计所引领的系统建构过程。

6 结束语

在面对由不确定性的环境给竞争情报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时,虽然通过情报融合中心基于协作和集成的思想来构建情报服务系统在理论上指出了一条可行的发展进路,但是在实践中却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由于传统情报系统构建长期以来重轻量级的情报技术系统建设而轻重量级的情报技术系统建设,所以对待情报融合中心这样的重量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缺乏在思想、方法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对待传统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系统集成领域的技术方法也并不能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因为竞争情报工作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处理工作,它必须要基于情报工作的具体问题场景对传统系统集成技术成果进行吸收和改造。情报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在将先进信息技术引入情报系统构建时再一次被凸现出来,虽然这样的交差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当下就树立起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情报系统构建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熟虑的。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情报工作情报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分工协作的情报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河南省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