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霏霏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在当前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与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内部执行力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执行率过低的话会导致各种规章制度都只存在于表面,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为此文章对如何有效解决到国有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力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内部监督机制而采取的对财务、人、工作流程实施有效监管的系列工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常由董事会、监事会共同管理,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公司资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对公司员工和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调整生产经营机制。内部分配能有效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以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实现战略发展。
根据目前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的国有经济正在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而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经济体制、市场监管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更应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其长期经济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来自市场上的风险,而国有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较多、管理链条较长、资源配置不平衡,内部管理难度较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内部制度不完善、监督管控力度较弱,从而产生了诸多管理问题及生产经营管理风险。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控制的风险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关注,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具体的业务流程,将风险管理意识始终贯穿到企业运行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中,让企业每个员工都深刻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内部监管力度,有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识别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财务、资金、法律、安全等各方面风险并有效防范和控制,逐渐降低不利影响,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保证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执行力入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才能更加科学。企业应立足于发展战略,系统梳理内部管理运行的现状,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规划,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企业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从而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使企业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各单元的员工工作效率和执行力,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能有效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决策可以高效执行。
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文化与企业共同价值体系的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实施。所有员工都实施内部控制,因此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约束人的行为,防范人的道德风险,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下,企业必然充斥着良好的内部氛围,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使风险意识深入人心,企业才能够自上而下的积极进取,相互合作,共同监督,推动企业内部的发展与进步。
每个企业无论规模、结构与性质,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同层级的、不同类别的风险,风险要素的管理关键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因此,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应该从风险因素出发,分辨和识别各个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规避方法,找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为达到某一预期的目的,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为切入点,为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正确而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并相应建立起一系列正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活动。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企业应从人力、物力、财力等系统分层次,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间统筹协调资源,通过事前下达目标、做好策划,事中组织落实,事后分析问题查明原因并找出改进措施,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识别、获取准确的信息并相互沟通,这样员工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通信和信息交换是保证控制系统内部实现的动态系统。每个控件链接运行不同的程序并与其他链接交互。公司各环节要加强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益互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消除双方的误解和疑虑。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产生的信息,而且处理企业外部活动信息。全体员工必须从高级管理层获得明确的控制责任信息,有向上级部门传达重要信息的手段,并与外部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内部监督是指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上,由适当的人员对公司所有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规范企业内部监督和提高内部监督的执行力度,是提高企业效率、廉洁自律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际效果,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多为集团公司,不同的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效率各不相同,部分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子公司的发展目标还尚未融合,各自为政,未能统一协调。此外,由于集团管理链条较长,投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资源共享相对薄弱,集团决策审批流程不科学,导致决策效果不佳,母公司无法获取下属单位的信息和数据等情况,也会造成集团内部控制的失效,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例如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并不完善,企业的内控要求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系统的管理要求。许多企业虽然已经正式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践中,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建立,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尚未发挥。执行公司经营决策的实际管理层、董事会和总经理团队职责交叉,导致内部控制权责混淆。
多数企业现行的内部管控制度还存在不完善或不适应生产经营需求。部分企业仅设置了各项基本操作,未能针对内部管控构建完整的系统。另外,部分企业未能建立复核制度,对内部控制涉及的重要环节缺乏独立复核,难以有效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多数企业未能针对内部控制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内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然而部分企业审计监察部门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仅能发挥财务监督的部分作用,无法针对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分析、评价、建议,难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在内部控制制度意识薄弱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或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对内部控制制度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执行力低下的现象。例如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成本资产、财务会计制度的控制,从而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控制。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制度停留在被动接受管理,认为领导者或是相关负责人签字就是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应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或集团总部没有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的部分信息系统不好用、不实用,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和风险缓解措施。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不能有效规避或防范风险,一旦遇到危机或风险,不能拿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这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内部控制作用,反而增加了企业运行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开始,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认识,并定期在企业内进行特殊培训。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员工的素质、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人和事的管理,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配合,提高岗位人员在工作中的管控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保障企业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形成事事有管控、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国有企业要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就需要按照发展的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要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应当根据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架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职责分工。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性、严密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并细化各项操作流程和表单建设,明细事权划分、责任界限,增强管理制度可识别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可以积极开发信息化平台,将审批程序转化为信息化流程,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为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及规章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成本核算、收支审批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规范,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监督占据着关键性地位。企业要逐步加强对同一级别和下属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际执行情况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通常可分为两类,一是日常检查,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和有效检查。二是专项监督,是根据内部控制涉及的专项实施针对性较强的监督检查。企业要深入考察内部监督的实施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加以改进。
国有企业应将内部审计视为基本的标准化管理控制手段。内部审计部门设置要高于其他部门,以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能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控制评审为主的预测、分析、评估转变。同时,改变内部审计的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以预防为主线的全过程监督监控防线,在财会部门常规性核算基础上,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审计、纪律检查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
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有效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且规范企业各项管理流程,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和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经营、采购、销售、合约等信息化系统,同时,建立起更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度,避免或降低各类生产经营风险,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高效执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企业的激励机制只有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激励机制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中,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运行更加合理。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只有加快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市场优势和竞争力、战斗力,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率和效益,为国家新时代经济建设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