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江,倪国良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智慧结晶,对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特殊的形势,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也发生着许多变化。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深入分析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推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在1999年,剑桥大学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中,马克思位居榜首。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相同主题组织评选,马克思依然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世人评价之所以如此高,主要是因为他的思想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领域,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以及围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思想给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国际影响力也发生着各种变化。考量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整个发展变化历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将对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利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发展变化,必须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内涵,掌握概念也是理解这个话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概念,必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即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效用、影响的对象、影响范围和影响的发展变化等。
马克思在研究前人学说的基础上,观察现实社会,创作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二者既不相同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不可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没有马克思就没有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又不能等同。马克思是具体的个人,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1]。马克思及其创作的理论成果是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条件,而通过报刊杂志等平台的承载,进行广泛传播,又是重要的必备条件。例如,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费尔巴哈、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傅立叶、圣西门和罗伯特·欧文等人的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基础上,又通过文化媒介等途径,传播至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通过阅读载有马克思主义的出版物,认识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开展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等。
影响力就是指人或者事物在接触、认识和了解另一个人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因对接触、认识和了解的人或者事物,产生同感、共鸣和同化的效应,导致人或者事物自身发生变化的一个过程。国际影响力就是将这种影响的范围扩大或者扩展至一个国家以外的各个国家里,产生了一个以上的多国被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问题,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以外的多个国家内广泛流传,被这些国家的人认识、了解、掌握和运用,对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即马克思主义在多个国家传播的基础上,在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的实际效用。而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变化,就侧重于发挥实际效用大小的变化。
例如,有些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自发传播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自发组织成立工人协会或者共产党,在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工人运动,领导民主革命,致力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早期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反应最强烈的是法国,依据第一国际的相关精神,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相反,有些国家可能在接触、传播和认知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仅仅只是一些小规模的工人运动,或者只存在一些学者,从学术角度关注或研究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对象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实现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平等社会,无产阶级也渴望能接触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存在离不开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也离不开无产阶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要推翻压迫他们的社会制度,开展各种工人运动,就会极大地影响资产阶级正常的生产秩序。所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对象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影响力非常大,“无产阶级要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必须建立起与自身阶级地位和使命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形态。尽管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英国、法国、德国在理论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中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符合无产阶级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需要”[2]。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各国无产阶级的影响非常大,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才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正如马克思所讲:“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被人们接触、认知、接受和掌握的基础上,变成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为无产阶级寻求解放,改变自身命运,推翻剥削社会,带来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的角度看,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不同历史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及其剥削体制机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他们开始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被迫采取一些提升福利待遇的策略,尽最大可能和工人阶级妥协,稳住暂时的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修正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以维护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安全和资产阶级剥削压榨工人阶级的统治秩序。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对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思想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
从国际影响力的地域范围来讲,马克思主义从德国逐渐扩展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等世界各个国家。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发生了巨大转折。原来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和范围扩展到了十几个。特别是以《华沙条约》为基础,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得社会主义的整体力量又急速下滑。无论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上,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锐减和下降。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基本上是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全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又重新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彻底扭转了全世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观念和看法。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进程来看,19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上半叶,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下,各国工人运动和民主革命此起彼伏,积极推动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综合以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内涵中包含的要素,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各种针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措施。最后,这两种不同方向和不同维度的社会现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时期特有的历史发展形势。这种发展形势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程度、范围大小和独特风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19世纪中叶,出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个分水岭。在这一时期,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区别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新思想开始出现。从此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人类社会历史也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发展特征。“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继承人类社会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创立了担负解放世界历史使命的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社会思想史上伟大的飞跃。”[4]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历史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范畴。依据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主线,以及不同时期对于不同地域和国家的影响,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变化的阶段大致分为马克思主义的欧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时代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欧美时代,时间范围是19世纪40年代至1917年,地域范围是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被影响的群体是欧美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影响的直接结果是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主要表现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组建,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巴黎公社起义等。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在德国乃至欧洲各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就像《共产党宣言》里所讲:“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5]可见,资产阶级及其资产阶级政府极其担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们害怕无产阶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后,就再也不会屈服于他们的剥削和压榨,甚至爆发工人运动和革命,扰乱他们的生产秩序和统治秩序,影响他们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危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让他们倍感恐慌,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收买伯恩施坦之类的人,修正马克思主义;同时,提高社会福利待遇,适当满足工人的要求,安抚工人的情绪。
除了对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影响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让工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倍受剥削和压榨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寻求解放的方向和希望。马克思在1841年撰写博士毕业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获得了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并在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学说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先后在《德法年鉴》《前进报》和《新莱茵报》等期刊上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在各国无产阶级中间传播,欧洲各国开始盛行并流传马克思主义。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所有著作对德国以及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在欧洲大陆,深受资本家残酷压榨和剥削的工人阶级正在认识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渴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总结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中,马克思主义日益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斗争的思想武器,并发展成为完备的科学思想体系。”[6]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影响下,英国和法国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工人运动。“在第一国际后期及其解散后,欧美各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欧洲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的回答和指引。”[7]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欧美各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努力下,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工人政党普遍成立。这对于推动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从马克思撰写作品,出版或发表文章,到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个过程逐步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的国际影响力。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下,欧美各国国际工人组织、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异军突起。欧洲各国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和出版的著作,无产阶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影响下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事业。同样,资产阶级政府和统治秩序也备受影响,实施各种压制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政策。所以,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以欧美工人运动为典型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欧美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时代,时间范围是1917年至1991年,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开始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结束时“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开辟了人类社会历史新的范畴。1917年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层面落实到了具体实践中,实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国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民主革命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以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首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直接的借鉴经验。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东欧国家,一方面接受第三国际的帮助和指挥,另一方面借鉴苏联经验开展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波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民主德国八个东欧国家,几乎在同一时期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9]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影响下,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的范围。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亚欧大陆呈现出了一片大好形势。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多,社会主义阵营体系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更加深入更加扩大。古巴等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也信奉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苏联解体、波匈事件、东欧剧变,让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又日渐衰落,以至于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作出了“历史终结论”的错误判断。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时代,主要是指以苏联为核心,在苏联的影响下,依托第三国际,给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向其他国家输送马克思主义,输送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的时代,促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至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很多深受苏联影响的国家,也纷纷发生巨变,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又在苏联的影响下,纷纷脱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道路。比较幸运的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立场下,我国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原则,才得以避免了东欧剧变的悲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时间范围是21世纪开始至今;地域范围主要以中国为主;内容范围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对中国的广泛关注;覆盖范围是依托于中国制造、中国投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等,中国影响力遍及全球。同时,世界博览会、博鳌论坛、亚洲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经济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等,让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力更加广泛而深刻。因此,中国发展让世界各国开始逐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全世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的大国。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累计超过一百万亿元大关,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这种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成就,吸引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眼球,他们开始关注中国发展的政治密码,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同时,中国发展历程也成了全世界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参照对象,即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很显然,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最彻底也最成功。中国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0]。因此,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也将影响着更多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对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现在全世界基本上都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比之下,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决定着他们对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的有局限性。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在用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国际地位,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所以,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也可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似乎已经缺少了很多当初的热烈程度,即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欧洲和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极高的威望,备受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推崇。新世纪以来,当初听闻共产主义学说后恐慌不已的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淡然了许多,那种盛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热烈追捧与议论的时代,也已经被现代化的生活现状淡化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将会更加凸显优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进出口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中国投资和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各地,网络数字媒体也让各个国家间的信息传播畅通无阻。信息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依托于印刷产品传播信息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搜集阅览马克思主义知识,了解中国发展动态和中国发展成就,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思想理论指导效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效用。在这种世界无产阶级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息动态关注过程中,将会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认识和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赢得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群众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露资本家为了攫取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大化,运用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强劳动强度等各种手段剥削工人阶级创造的价值。从而,指导工人阶级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没有压迫的,一切以无产阶级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开展各种围剿活动。时至今日,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然通过各种手段,打压马克思主义。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会恐慌中国的发展。一旦这个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实现了现代化强国目标,或者超越了美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会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可能会重新思考本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可见,未来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会更加聚焦中国发展,将会通过各种手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和攻击,运用各种霸权主义行径和强权政治对中国发展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或者军事的干扰和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欧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时代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程度和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欧洲很多国家的无产阶级主动传播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自发组织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逐渐增多,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增强和扩大。20世纪90年代又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迅速锐减。进入21世纪,谈及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主要看中国发展、中国模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比较以上三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没有19世纪中叶那么强烈,为什么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不能引起极大反响。马克思主义思想今后只是中国发展的政治密码,还是世界各国也一定会接受马克思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很显然,“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1]。所以,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状况,还不能完全显现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变化,不会改变其继续向好发展的趋势。
相对于过去,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热烈追捧的高涨情绪已经低落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规模和数量也从20世纪80年代盛世时期转向了仅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变化不是说理论不实用了,也不是说理论过时了。而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无产阶级的待遇进行了利益化的调整,为了维护资本家的统治秩序和既得利益,安抚无产阶级有可能联合斗争的情绪,尽最大可能提高社会福利待遇,无产阶级生活状况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基本上抹掉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意志。也可以从另外一层意思理解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良好的生活收入和社会福利,让无产阶级也逐渐变成了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他们有房屋、汽车、银行存款或者个人经营的微小企业等。这种生活状况决定了现代无产阶级安于现状并奢求更佳安稳生活的心理状态。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极盛时期,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极为糟糕,连续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加上微薄的经济收入,苦不堪言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找到了希望和出路。他们迫切需要革命,推翻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并且符合他们意志的,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维护他们利益的统治秩序。这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鼎盛时期,东欧和中亚一些国家,纷纷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但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鼎盛时期,还是消沉时期,都不会影响其真理性。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将进一步从实践方面证实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未来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结合中国实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深刻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马克思主义开始深刻影响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援助、中国援建、中国护航和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外交政策等一系列实际行动,正逐步打破西方社会视野中“国强必霸”的陈旧思维。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现中国人民的利益,也能够兼顾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世界各国人民聚焦于中国发展成就,探究中国发展密码,选择适合于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符合本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能够让世界各国重新审视中国,接受中国和认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将会继续扩大和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力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欧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时代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阶段性特征。未来也一定会在中国的引领下,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助推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好阶段发展。另外,我们不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而且还要肩负起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艰巨任务,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人类发展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全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