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个伟大成就”中读懂百年党史

2021-01-03 02:49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伟大成就历史性马克思主义

杨 未

(贵州省教育工委,贵州 贵阳 5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就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写照,就是我们读懂百年党史的关键。

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1]

2017年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他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他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中国共产党最好的诠释,启航于一叶扁舟,初创之时微不足道,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十几位年轻人,怀揣着振兴中国的梦想,简简单单地开始了,真是“作始也简”;1945年4月21日,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回忆了中共一大情况时就说到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他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是这以后24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引用了这句古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任务繁重而复杂,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又遭遇新冠疫情,繁、难叠加,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面前,“巨”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和鸿沟,而是“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伟大光荣。

“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2]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回顾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由“简”到“巨”的“足迹”,——从国家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中国人民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最初50多人到拥有超过9514.8万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等词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

回顾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由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救国方案不断出现,“抵不住”“不得已”“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的论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用“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来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深刻改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出路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它“不是教义,而是方法”[4];“深刻改变”来自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因时因势地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深刻改变”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有一点点人群众里面去”,来自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用了“历史性转变”“历史性突破”“历史性跨越”“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提及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事件。三个“深刻改变”和反复出现的“历史性”就是“将毕也巨”的生动诠释。

二、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善于总结党自身的历史经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他用古语“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5]来要求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古语的意思是说,推断以往,预知将来,参照当前,就可以做决断了。

首先,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把握“四个伟大成就”总结的历史经验。“四个伟大成就”从历史维度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成就,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从现实的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力证明;从未来的维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美好未来、再创伟大成就、书写巨大辉煌的豪情壮志。

其次,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深入思考做好现实工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学习“四个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历史使命。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演讲引用了这句古语,是从“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广泛培植人民友谊。”

第三,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汲取前进的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从了解到认清,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每一个伟大创造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取得的,都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也必将被未来所证明;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我们要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他引用了这句古语来要求我们要“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古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最初意思是说虽有才智,不如依靠好形势好运气;就像虽有锄头,不如依靠好天时一样。今天,我们的理解,“智”是“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更意味着一种大势的把握、历史的担当。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其他政治力量所不具备的“智”,那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那么如何“乘势”“待时”?为救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兴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富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强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中学习革命,从执政中学习执政,从建设中学习建设,从改革中学习改革,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四个伟大成就”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艰辛历程,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四个伟大成就”同样回答了在接力奋进的第二个一百年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怎么做。

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历史来看,中国自古以来曾经历过“秦皇汉武”时期的盛世、“唐宗宋祖”时期的鼎盛、清初的“康乾盛世”,但近代以来,中国落伍并遭受了劫难,总书记用“蒙辱、蒙难、蒙尘”三个词进行了概括,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两大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历史的命运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西方的政党制度不可能在中国的土壤生根发芽,也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独特的文化生境和政治生境中诞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必然”的设想,社会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水平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到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再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主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6],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经历史和现实检验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执政规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之治”奇迹的“密码”;同样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揭示了一个定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比如:在“四个伟大成就”中,教育事业是伟大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20世纪初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等一大批师范生从国家命运思考者成为民族前途的担当者,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和推动革命发展的重要人物;新中国建立后,教育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之基构筑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后,教育不断振兴发展,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在肩负新时代新使命中续写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亿万人民也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壮丽篇章,深刻阐明了伟大成就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一切的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百年大党应有的历史凝思,学习“四个伟大成就”,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未来的思考,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猜你喜欢
伟大成就历史性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推进龙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从不忘初心到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我党成立以来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什么?